【“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杀猪菜的幸福滋味/宁小华
接到哥哥嫂嫂邀请腊八节回乡下娘家杀年猪的邀请后,我们全家提前一天就满怀兴致地往家赶。自母亲过世后,哥、嫂因忙于经营村里的釆石厂,有十来年没喂过年猪了。娘家新建的小洋楼也没砌关猪的栏,能喂成这头年猪,多亏父亲在采石厂的闲置地里临时搭建了一间猪栏,平日里采石厂的工人吃剩的饭菜残羹油水足,喂养了才一年的猪,毛色发亮,倒也膘肥富态。也因此,一家人才能在新年来临之际,杀年猪享受美味“杀猪菜”的幸福滋味。
杀年猪是乡村年俗的标志性符号。作为一种民俗事象,蕴藏其中的文化印记丰富而深刻。留在乡里人成长记忆里的满是好奇、欢快、有趣和刺激。依稀还记得儿时哼唱的儿歌:小孩,小孩,你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意思是说,腊八来了,年就近了,乡村人就准备杀猪迎新年啰!
腊八清晨,嫂子在厂房里扫开一片空地,当院支起一口大铁锅,架一抱木材,一会儿功夫,那锅里的水便乐开了花。哥、嫂平日里为人淳朴热情,与人为善,左邻右舍看到屠夫进了院,大家热情高涨的掺和进来,准备一齐下手。厂房里热气腾腾,哥嫂、乡邻们忙碌的身影,在烟气里窜来窜去,杀猪大戏也就拉开了序幕。
那大肥猪好像早有预感,死活不肯出窝,猴急的六叔自告奋勇,钻进猪圈,连打带推,才把死到临头的“二师兄”请出来。帮忙的乡亲们见状,一齐蜂拥而上,按胯的,压身的,拖腿的,将猪放倒,劲气小的抓紧猪尾巴,跟着猪屁股后面乐呵呵左摆右晃。“快、快,快用力摁倒”,只见三婶惊慌地大喊着。肥猪似乎察觉到自己将是大伙口中的美味在拼命的垂死挣扎。粗踢笨胯的后腿,猛不防来了个兔登踢,把六叔蹬出老远,四仰八叉摔在水洼里。吓的小花猫哧溜一下蹿到房顶,幸灾乐祸地蹲在屋沿看笑话。霎时,我家大厂房上演起十来个大汉追着肥猪跑的大戏。说起那肥猪还真有些劲,硬是围着那厂房跑了二、三圈。最后,大伙是用围追堵截的办法把肥猪逼进死角,众人蜂拥而上,牢牢摁住不放,等待已久的屠夫,这会儿眼疾手快着,准确地把倒搭钩牢牢地钩在猪的槽头下面,使其动弹不得。说时迟,那时快,屠夫嘴里念念有词:“猪羊一刀菜,杀你冒见怪。今世还孽债,来世转人来。”说罢,尺把长的屠刀已捅入猪的咽喉要道,父亲当然不能出手,毕竟是他一手拉扯大的,多少有些于心不忍。拿着小木棍,驱赶那惊慌失措,欲为老猪打抱不平的大黑狗,嫂子朝盆里撒了两把盐,把盆交给三婶,有些不舍地背过脸去。
屠夫师傅将大盆放在刀口下,刀锋一转,猪血四溅,“哗哗”的猪血都流入盆中,膀大腰圆的三婶端走了大盆。别看她端走的是血,过几天端上来的可就是肥而不腻,脆嫩爽口的猪血丸子哩。屠夫师傅拔出屠刀,在猪身上擦干刀刃上的余血,将刀背倒含嘴里,举着双手找水洗涮,那架势就像抢了头功的将军一样豪迈。
看着屠夫师傅的神气,我忍不住湊到三婶面前质疑地打探着。三婶像讲故事似的,滔滔不绝地说着:能不神气吗?能一刀结束是屠夫杀年猪最大的胜利与自豪。农村人家过年杀年猪是有很多讲究的,忌杀第二刀。传说,猪虽然是“菜货”,该受一刀之苦,屠户杀它要“一刀清”,将其一刀致死,如果多杀一刀,猪多受一份罪,杀猪的就算“造孽”。如果谁在杀猪过程中补第二刀,就是该屠夫职业生涯的结束。最严重的是,这种事情的发生会给猪的主人一家带来招灾引祸的心理阴影。所以,在娘家的小山村里杀年猪,无论谁家都得请个技术好的屠夫,钱多少无所谓,老百姓过年就图个大吉大利。
我仍沉浸在杀年猪的习俗里。厂房里喧哗的忙活声把我拉了回来。只见大伙儿七手八脚地把肥猪抬到大木通边。在猪腿上捅个小洞,像给轮胎打气一样,用气筒子把猪皮吹得鼓溜溜的,便浇上开水褪猪毛,男人们忙碌着褪猪毛,女人们忙着收拾东西,孩子们却是满院子追逐打闹,整个院子好不热闹。紧锣密鼓的一顿忙活,头是头,肉是肉,归放各处,肝肺回家,肉分两扇。哥哥扛着大秤正好进门。乡里人爱打赌,你说二百八,他说三百二,抬杠抬的唾沫星子乱溅。大钩称一量,终见分晓,哈哈,整整三百六!
一切准备就绪,香气扑鼻的杀猪菜也准备下锅了。新鲜的还冒着热气的腿子肉、五花肉、猪肝、猪肺、猪肠子、猪血,烩上一锅,放上精盐、姜末、大红椒、葱花,慢慢煮。灶膛里架着干柴火,火焰舔着大锅底,把杀猪的气氛烘托得喜气洋洋,跟过年一样快乐。嫂子随时掌控着烀肉的火候,大火开后要用小火慢慢炖。这样,烀出的肉又鲜又嫩,入口即化。不大会儿工夫,满屋子里飘散着年猪肉的浓香了。毫无骨气的舌头在嘴里跳着华尔兹。经不住香味诱惑的孩子们,早早站在大锅前欲伸手去拿,嫂子怕孩子被热气烫伤,先给孩子们开了小灶。孩子们满嘴油腻乐呵呵的吃着,稚气的脸庞红彤彤的,像花儿一样绽放。
菜好菜赖,有酒不算慢怠,一壶灌满浓郁乡情的烧酒早已摆上桌。嫂子和三婶的作品陆续登场:头一盘,杀猪菜大杂烩。五花肉、猪肝、猪肺、猪心作陪,喜笑颜开;两大碗拆骨肉,青椒爆炒,旁边还有炖煮的白萝卜汤,浓厚正好;三大盆排骨红薯粉、荤素搭配,吃起来不腻;一张张鸡蛋皮包着糯米和肉馅的蛋卷,姗姗来迟,摆放整齐,似根根金条,寓意着今日乡村小康农家的富庶。一大盘用猪油炸过的米花,浓香四溢。席间,从音乐学院声乐系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侄女热情地为大家唱了一曲《幸福来》,把氛围推向了高潮。乡亲们在畅述丰收的喜悦中,在迎接新年的期待里,推杯换盏,笑语欢声,抹一把嘴茬上的油,干一杯醉心的酒,那幸福的感觉与滋味,满满地洋溢在这场院里,这乡野间。
筵席结束,二叔、三婶、六叔、七奶奶、满爷爷以及左邻右舍的乡亲临走时,嫂子给他们一家一户各回了一块新鲜的猪肉。这杀年猪时有吃有提的古风古俗,让乡里人永远忘不了乡情的浓厚。
作 者 简 介
宁小华,女,湖南洞口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药学系,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一期报告文学作家班学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邵阳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湖南日报》、《旅游散文》、《长沙晚报》、《湖南工人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张家界日报》等。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