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门需要知道哪“九问”
一、什么是“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头部为人的一身之纲领,拳论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由此可见,顶头悬在身法中甚为重要。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向上轻轻顶起,好像有根绳将头顶向上提悬似的。
同时又须保持头项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到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作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二、什么是“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有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片段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总是与胸廓的张肩胛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三、什么是“含胸拔背”
含胸是胸部略向内含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有下降舒展的机会。这样既能使重心下降,又能使肺脏活动和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放劲。
四、什么是“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外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五、什么是“圆档松胯”
裆即会阴部分。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煅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劲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
六、什么是“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臂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遒劲。这种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
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七、什么是“舒指坐腕”
舒指是将掌指自然伸展,坐腕就是将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
比如前推掌伸出,在没有前伸时,掌心微呈窝形,蓄而不张,这时是虚掌;在前伸过程中,逐渐舒展,是由虚而实;到达推掌的终点时,掌指自然伸展开来,掌腕自然屈起向下坐,掌根微微含劲向前凸出,使由腰脊而发的劲力通过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凸掌而贯穿到掌指,这时是实掌。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和整个身体的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上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节节贯穿、顺达,完整一气的。
八、什么是“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鼓荡是对内在精神所提的要求,鼓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说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奋是沉着的,'神宜内敛'的,并不流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九、什么是“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运动要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像猫那样轻起轻落,得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静是太极拳特点之一,练太极拳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做到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神完全集中到运动上来。心静,才能'用意不用力',使运动像抽丝那样安静。
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缓以会意',只有徐缓的活动才能会意。因之它要求运动像抽丝那样徐缓不躁。太极拳又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又需像抽丝那样均匀地抽拉。其步法必须相应地像猫迈步那样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