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裂,胃火烧!讲一张方子,去火养唇,咱...
我现在想让你知道的,是唇和脾胃的关系。
一句话,如果你也是一个,在秋冬季节嘴唇干燥、开裂、脱皮,甚至会流血的人,
我请你务必反思一下,你曾经对你的脾胃,做了些什么。
为啥这么说呢?故事,从我的一张医案说起。
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才13岁的小患者。
什么毛病呢?就是嘴唇裂口。最初啊,大概是2个月之前,这孩子就感觉到嘴唇干,然后逐渐就有裂口了,由浅及深。到最后,裂口的地方开始少量出血。
孩子嘴唇难受啊,于是就用舌头舔。这一舔,不要紧,嘴唇还脱皮了。
与此同时,小孩子口干、咽干,特别想喝水,食欲不佳,大便偏干,小便发黄。
在这个过程中,小患者几经用药,跑了不少医院的皮肤科,无效。
等他和家人下定决心看中医,来找我老师的时候,嘴唇边上都有溃疡面了。
总之,小男孩难受坏了,而且样子也愈发见不得人。
刻诊,见舌红苔黄,脉数。
当时,我老师就问,这孩子平时爱吃什么?父母答,爱吃肉。
我老师寻思了一下,写了一个配伍。咱们看一看——
石膏20克,防风15克,藿香10克,栀子仁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牛膝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就这样,患者服用4剂以后,嘴唇裂纹减轻减少,疼痛缓解。前后用12剂以后,诸证悉平,嘴唇恢复如常。
这时候,我老师嘱咐,今后在孩子的饮食上,务必多加留意,少吃肉,少吃煎炸烧烤的东西,少碰辛辣,一定要清淡饮食。因为这孩子的体质,还是偏阳热的。
这里头什么学问呢?我给你仔细说说。
你看,这个孩子,舌红苔黄,主热,脉数,也是主热。再加上口干咽干、便干尿黄、嘴唇干裂等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一定有火。对不对?
哪里的火?答曰胃火。
为什么这么说?一来,小孩子已经有了食欲减退的现象,说明胃火伤了胃气,影响了胃的受纳。二来,我们中医理论讲,脾胃和嘴唇的关系很密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我们中医学就是这样质朴。它认为,既然人吃食物,直接进胃里头。这就说明,胃和口腔、食道,其实是一体的。他们虽然身处两处,但是共同组成了对食物的摄取、受纳器官。既然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那脾胃好,嘴唇口腔一定好。脾胃差,嘴唇口腔一定差。
正因如此,古人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你嘴唇好看、红润、光泽,说明脾胃好,后天之本强。反之,则脾胃虚弱。为啥出嫁的姑娘得抹红嘴唇?因为人家得显示自己后天之本很强,娶了我,至少身体上没问题的。
对上文这个小患者来说,由于爱吃肉,以及先天体质上的偏颇,导致他有胃热。胃热上犯于口唇,就出现了干渴、嘴唇干裂等问题。所以说,要想改善,就得把胃里头的火去掉。
怎么去啊?中医在这方便有很多配伍可以选择。什么玉女煎啊,清胃散啊,泻黄散啊等等。我老师用这个,基本可以看作是泻黄散和玉女煎的合方。这里头最值得一说的,是泻黄散。
泻黄散是什么?是中医里头清散脾胃伏火的代表配伍之一。它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它最初,是治疗小儿因为脾热而导致弄舌的。其基本组成,就是石膏、栀子、藿香、防风、甘草。其中,石膏和栀子泄火,藿香和防风发散,能散火。胃里头的火,经过这么一清一散,就可以解除了。
这里头最值得研究的,是用藿香和防风来发散火邪。这针对的是伏火。什么是伏火?就是源于体内的,平时不显露出来,只是偶尔发作的一种热邪。对这种热邪,一般的清散之法无法彻底解决,需要用发散之法,把火散出来。这叫做火郁发之。这是中医特有的去火方法。
在这个配伍的基础上,加上生地和知母滋阴,用牛膝来引血下行,这就可以增进疗效。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伙借鉴参考。文中的配伍,大家只能拿来借鉴。毕竟,口唇干裂的人很多,不见得每个人都得用这样的方剂来调养,更不见得人人都像文中患者那样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