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些老人(一)
老人家
说出口就想起已经离开的人
说出口就有很多模模糊糊的画面
说出口就是很多的遗憾
若要写这位老人,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是一座老房子,高高的老式泥巴房。像徽式建筑,斜飞的屋檐,青色的瓦,黄色的泥砖墙面,灰色的木门。
正门进去便是一个很大的“客厅”,就是在这里发生着春夏秋冬的故事,一侧开着小门,进去是两间小房,是她日常的居所。
就是这样一个房子,在我的记忆里,她寒来暑往,风雨不侵,住了寒冷寂寞、热热闹闹的一辈子。
这位老人,在我很小很小——自懂事起,便一直是一个人独居。生有几个儿子女儿,孙子辈和重孙子辈都有,也算是儿孙满堂。但是在我去年以前的记忆里,我一直以为她只有一个不怎么出现的儿子/女儿。
在村子里,她虽然是眼睛看不清楚的老太太,但是她住的那几间泥巴房子总是有一些人。
尤其是很多年前,夏天的时候,空调还是一件奢侈的宝贝,她住的老房子凉爽,况且她靠山而居,所以格外多的老人去乘凉,或者是中年人们在午休的时候,也去那里歇一歇,把后门和大门全打开,两边空气一流通,就像是自然的风扇在呼啦啦的吹着。
冬天的时候,人也总是很多。因为农村里一到冬天,就喜欢扎堆在一起聊天,她家冬天总是有很大一堆柴火一直烧着。一伙子老太太老爷爷就围在火炉边,讲讲自己家的事,也谈谈别人家的事。
虽则她的孩子们,也不是总乐意那么多人么都去她家,因为农村里,如果你去别人家玩,要是赶上了饭点,别人少不得要留你吃个饭。夏天的粥水小菜、冬天的一口热汤和将人烤的暖呼呼的柴火,其实都是钱。但是她总是说,你们能来我这个瞎老太婆这里坐坐,也是看得起我,吃我一口东西,也是你们不嫌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孩子的心理——别人家的东西就是好吃一些,我到现在都觉得,那个拿一下水瓢都要靠双手摸索的老阿婆做的饭,真的很好吃。不多不少的盐和老人家们习惯的少油少肉,有时候碰巧了就想端着吃一碗。
我小时候喜欢她,最好的地方当然不是她的老房子和她的好吃的饭菜,而是她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都只是入门级,还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寓言故事,还有半路的强盗头子和斗智斗勇的小姑娘的、和狼外婆剧情类似的很多很多故事。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家里做了些估摸着她会嚼的动且喜欢吃的东西,就会让我把她牵到我们家来,一起吃饭、乘凉、在满天星的夜晚里,一大伙人聚在一起,听几个老人“讲古”。
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所以她是很会说话的。一些人家夫妻有矛盾不好调和了,其中一位来到她这里坐坐的时候,她也总是愿意言语相劝,尤其是劝男方时,半骂半讲理,对嫁过来的媳妇,好言安慰。或者婆婆和媳妇有矛盾了,她也多得是劝婆婆,以自己做比,既然喜欢了儿孙缠绕,共居一室,就不要抱怨孩子们麻烦。
多的时候,她都是说,像她们这一辈的人,黄土埋了半截,见人见事多了,自然就看得清了。
不过我见过很多的老太太、老爷爷,蛮横不讲理的还是有一些,倒是像她这样讲理的人倒是少。
我和我爷爷奶奶是她家的常客不说、妈妈打工回来或者是有空的时候,也喜欢和她聊天,甚至我爸爸,偶尔也会去坐坐。一位善谈、知礼、大方,却不爱多嘴多舌、倚老卖老的老人家,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听她说话的。
她没有一般的老人家的嘴碎,这是其一;她没有农村老太太的贫苦之后的刻薄,这是其二;她也不像农村老人一样,不注重自己的妆容。她也不是化妆打扮,而是早起梳头时,每一根发丝都服服帖帖,仔仔细细地绾起来,十年如一日。衣服也永远是干净、整洁的,以肉眼也不看见脏污痕迹。
就是这样一位农村老太太,也是近两年离开了。关于她的未完的故事,还有更多的老人家的故事,都还可以再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