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医大师黄芪应用经验。前几天发了一篇...
97国医大师黄芪应用经验。前几天发了一篇黄芪运用的文章,引起很多粉丝关注。今天分享一下国医大师陕西中医学院的郭诚杰的经验。郭老97岁时还正常出诊,去世前一周,西安的师妹还有幸跟诊。
郭老针药双绝,师妹跟诊时,老人家思路敏捷,行动自如,一点看不出来有什么疾病。
黄芪普遍的功效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再重复解释。今天主要看郭老的经验分享。
郭老认为,黄芪小量使用时,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临床凡精神不振,稍有倦怠乏力,呼吸气短,脘腹虚胀,少食便稀,身体微肿的轻型肺气虚、脾气虚、脾肺气虚的患者,治当补脾益肺。
其补速不宜过快,补量不宜过猛,最适缓补,药味宜少,药量宜小,常用党参、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黄精之类,郭老常在这些方药中加入小剂量的炙黄芪,与其他药物同煎同服,常常收到较佳疗效。
黄芪虽主以补气为功,然而于血虚患者治疗中加入少量黄芪,可起到补血、助气行血之效。郭老治疗血虚诸疾时,必在补血方药如四物汤、胶艾四物汤等中加入少量黄芪以补血行血,提高疗效。
治疗中后期乳痈及其他痈肿疮疡者,均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方药中加用小剂量生黄芪,取其托里排毒、辅佐正气之意。
郭老常说:“多喝黄芪汤,身体保健康”。他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频饮,解除乏困,消除疲劳,健身防病。还推崇黄芪粳米粥(黄芪,粳米,大枣)、黄芪枸杞猪骨汤(黄芪、山药、枸杞、猪骨数块、薏仁、红枣)等。
黄芪用量中等时,补气效应才能显现,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郭老认为,气虚较甚者,用药当首选炙黄芪,若用量偏小,则药力不足,杯水车薪,延误病情。同时强调黄芪应单独水煎,与其他药汤兑服,其效优于合煎。
治疗低血压性头晕,常在补血补气药中均加入中等量炙黄芪,其补力大为增强。
治疗气虚水肿,郭老常用中等量生黄芪。
重用黄芪之量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凡临床治疗各种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及内脏各种出血和中风偏枯、手足不遂,只有重用其量,才有可能挽危候,起沉疴。一般用量可以达到五倍常规剂量以上。
治疗妇女崩漏,郭老常以归脾汤为主方施治,方中重用生黄芪,用量多两到三倍。
黄芪益气作用人所共知,然其也具活血通络之功。这个观点和王幸福老师相同,也是个别网友不能想通的。《本草逢源》述黄芪能调通血脉,流行经络。
清代王清任创立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方中生黄芪为主药,用量达常规量8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足量的黄芪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仝小林院士,还是国医大师,还是实战高手,都认为黄芪的用量不同,起到的作用都不相同,而且黄芪并不是简单的补气之药,其通调血脉,通络的效果也值得研究。但前提是要大量运用。可惜一些中医师,在临床上根本没有大剂量使用过黄芪,还死守着黄芪只能补气的陈旧理论,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一味药。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习中医,一定要多看明医而不是名医的经验总结。#超能健康团##健康解密##健康#@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