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苏辙晚年卜居颍昌 ,作为元祐旧党独自生存于党禁环境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但又并未真正远离朝政。在矛盾心境中,苏辙愈加体悟颜子的处世观念,追求孔颜之乐,追求内心真正的自适与自足,将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对“无假于外”的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中。苏辙于少年读书时便对颜子“箪食瓢饮”之乐有所思索,但涉世尚浅,不能理解颜子以贫苦为乐的缘由。元丰年间坐苏轼乌台诗案谪居筠州,对此有了进一步领悟:颜子并非主动追求以贫贱为乐,而是内心之乐使自己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安然自适,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相通。因内心自足,故不以简朴的生活为忧,而乐在其中,超越人生之有限。苏辙将这种境界表述为“无假于外”: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与他的卜居心境关联密切。苏辙曾官至尚书右丞,元祐期间,他的政见朝廷多有采纳,政绩突出,可以说,政治生活是他一生的重心。而至晚年,作为元祐党人,苏辙言:“盖予之遭遇者再,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间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少年喜文章,中年慕功名。自从落江湖,一意事养生。’在他七十三岁所作《管幼安画赞并引》中,苏辙赞赏“功业不加于人”的管幼安“处乱而能全”“知时”,认为这样的人是“天之逸民”。因此,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思索与体悟实际是卜居心境中的一种调适方式。在《论语拾遗》中,苏辙对“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一则进行阐释:其他学生或日往或月往,唯有颜子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虽未至于终身不违仁,若颜子无死,必能达至终身不违仁的境界;既以仁为家,所以欲仁而仁斯至,寓居于仁,自然无假于外。苏辙追求的精神境界正是如此。这即是苏辙晚年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建构人生价值的方式。此外,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形诸人格,见诸文章,便有与之相符的独特文风。苏辙晚年文风渐趋平淡,弱化了形式之雕琢,正是因为他追求人格修养,注重内在的自足之乐,以文章之精神为先。正如苏轼所言,“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融七彩于一白的文风是苏辙心灵自足状态与豪华落尽见真醇的人生审美境界的体现。(摘编自杨一泓《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追求》)材料二 文章紧扣“快哉”二字,描写 了自然形胜之“快哉”,渔夫樵父之“快哉”,流风遗迹之“快哉”。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来自外部的诱惑或刺激,而不是求诸内在心灵的感触,因此只能“称快世俗”。在苏辙看来,超越世俗、值得珍视、得以永久的“快哉”,应来自人的内在意趣。“快哉”一词源于战国宋玉的《风赋》。据说楚国大夫宋玉等人,随从顷襄王游宫中苑囿兰台,清风吹来,顷襄王敞开衣襟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话音刚落,宋玉就旁敲侧击道:“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苏辙在文中记叙了宋玉的《风赋》,并重新解读加以引申。他认为,宋玉借风为喻,想要说明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人生的“快”与“不快”,源于遭际的“遇”与“不遇”,所以宋玉将“风”区分为“大王之雄风”与“庶民之雌风”。“风”原本是客观的存在,无所谓贫富、贵贱,但人们因境遇不同,对“风”的主观感受不同,做出了不同评价。否定了宋玉“遇”则“快”、“不遇”则“不快”的说法后,苏辙进而申说全文的主旨:“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两句话借用假设语句来表达因果关系。读书人之所以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是因为“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之所以能做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是因为“其中”“自得”。苏辙深明“自得”“坦然”“快哉”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中”已然“自得”。因此,在文中,苏辙视“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的张梦得不因穷达而患得患失为“自得”,视其“自放山水之间”为“坦然”,视其“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为“自适”。正因如此,张梦得才有了充溢身心的“快哉”!张梦得的这种精神状态,犹如苏轼在黄州,“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所以苏轼以“快哉”命名此亭;亦犹如苏辙在筠州,因为他知道:“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功名利禄、得丧穷通,使生命得以自由释放,在自然与社会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在追求人格、道德完善的同时,获得一种情感的满足和美的愉悦。在现代社会里,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所昭示的这种“自得”精神,对我们应该还有丰富的启发意义。(摘编自郭英德《“快哉”源于“自得”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随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对孔颜之乐的感悟随年龄增长、地位变化、人生阅历而逐步加深。B.苏辙晚年赞美管幼安审时度势,知天命以自全,说明苏辙已由儒转道。C.苏辙否定宋玉和张梦得,不认可其因境遇顺逆而影响内心自得的态度。D.苏辙认为“自得”“坦然”“快哉”三者互为因果关系,而“自得”是本。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阮籍、嵇康都没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因为他们需要借助酒和琴等外物自遣。B.苏辙晚年探求孔颜之乐,是他在特殊环境中调适心灵、构建人生价值的方式。C.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重新解读宋玉的《风赋》,指出自得是坦然之本。D.在苏辙看来,弱化对形式的雕琢,追求文风平淡,才是文章创作的最高水平。3.下列各项,最符合材料一“孔颜之乐”内涵的一项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4.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记”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概括《黄州快哉亭记》一文的内容。5.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花果孙犁①我读高中时,有一门课程是生物学精义,原著作者是日本人,忘记了名字,译者汤尔和,民国初年是很有名的人物。讲师还是在初中时教我们博物的张老师,河南巩县人,我对他印象很好。②这本书很厚,商务印书馆出版,布面精装,很长时间才学完了。我每次考试,分数不少,但现在除去记得一个“门得耳定律”,其余内容,完全忘记了。③我还记得,讲到无花果时,张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次校园。校园也是新建立起来的,地方很小,占了操场的一角,雇了一个工人。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这所中学,从校长、训育主任、庶务员到这个校园管理工人,表情都非常严肃,脸总是板得很紧,问一句,说一句,从来没有一丝笑容。在校园中,我们轮流着看了无花果和含羞草,张老师热心地在一旁讲解着。但是,无花果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还不如含羞草。后来也很少再见到这种植物。④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⑤天气渐渐凉了,有些为了来避暑的轻病号都走了,小楼就剩我一个人。有一个护理员照料这里的卫生。她是山东蓬莱县人,刚离家不久,还带有乡村姑娘的朴实羞怯味道。虽然不管楼房以外的卫生,却把小花园看做她的管理范围,或者说是她的经济特区。花,她可以随便摘了送人,现在又把无花果的果实,都摘下来,放在楼下一间小房里。⑥我因为有病,不思饮食,平日有了水果,都是请她吃。有一天,她捧了一把无花果,送到我的房间,放在桌子上说:“我也请你吃水果!”⑦我说:“你知道,我不爱吃水果。”⑧她说:“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⑨我笑了笑说:“我不相信,没听说无花果可以治神经衰弱。”⑩她说:“到这里来的人,都说是神经衰弱。表面看来,又不像有病。究竟什么是神经衰弱?为什么我就不神经衰弱?”⑪我说:“因为你不神经衰弱,所以也没法和你说清楚(后来我还是跟她详细说了症状)。”⑫她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样,无花果治不了你的病。不过,它还可以开胃口、补肚子。你也别不给我面子,好歹吃一个。”⑬她说着从桌子上捡了一个熟透了的深紫色的无花果,给我递过来。正当我伸手去接的时候,她又说:⑭“要不,我们分吃一个吧。你先尝尝,我不是骗你,更不会害你。”⑮她把果子轻轻掰开,把一半送进我的口中,然后把另一半放进自己的嘴内。这时,我突然看到她那皓齿红唇,嫣然一笑。⑯这种果子,面面的,有些甜味,有些涩味,又有些辣味。⑰吃了这半个无花果,最初几天,精神几天。不久,我又感到,这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我把这一段心路历程写了下来,放在家中抽屉里,不久就“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把这些东西抄了去,还派专人到青岛去调查,当然大失所望。⑱“文化大革命”,同院的人,把我养的好花都端了去。他们花没养活,有些好的瓷盆也都给打碎了。这些年,社会秩序不好,经常有人进院偷花,我就不再花钱买花。有时自己种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后邻刘家有一棵大无花果。在天津,这种花并不名贵,市民家里,常常有之。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它无甚可爱,只是春天初叶早,很鲜很嫩,逗人喜欢。放在屋门口,我每天晒太阳的地方,与我为伴。家里人说,叶子有些怪气味,劝我把它移开些。我说算了吧,不妨事的。⑲“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老伴去世,我很孤独寂寞,曾按照知道的地址,给那位蓬莱县的女同志写过一封信,没有得到回信。在那种时候,人家怎么会回信呢?算来,她现在(指1987年)也该是五十多岁的人了。⑳芸斋主人曰:植物之华而不实者,盖居十之七。而有花又能结果实者,不过十之三,人类实赖以存活。至于无花果,则植物之特异者耳,故只为植物学者重,并略被观赏焉。(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学生时代初见“无花果”写起,不疾不徐,既写出了作者对当年学校生活淡淡的回忆,也为后文做铺垫。B.本文由无花果说到人,全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清新生动而又典雅的特色,引人反思,而又回味无穷。C.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等描写,展现了护理员朴实体贴、热情开朗而又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D.这篇回忆性文章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在追忆自己生命中与“无花果”有关的人与事,其实是状物写人、借物抒怀。7.下列与文本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生物学精义的内容很多都忘记了,这与鲁迅《呐喊》自序的开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样都便于作者自由抒发情感,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给读者--种亲切、可读的感觉。C.巴金的《小狗包弟》以一条小狗的命运侧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的某些特点,并借此反思自己和社会,本文同样意在于此。D.“芸斋主人曰”可能是仿照《史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写法,内容上属于前文叙事的小结和引申。8.除开头和结尾外,文中还有两处写到了无花果,请结合文本,分别阐述这两处“无花果”的象征意义。9.孙犁是当代深情关注人性美、发现人性美、书写人性美的作家之一,本文中表现出了“我”的哪些人性之美?又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乃授持节、大都督,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阁将军。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众,威振敌境。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B.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C.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D.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指官名,晋朝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B.刺史,又称刺使。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C.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行台”在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D.大统,西魏文帝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年号。“大统四年”即公元538年,用干支纪年法推算,这一年是辛丑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延孙雄武伟略,以勇闻名。延孙雄武有将帅才略,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他为都督。B.李延孙抚恤朝士,恩威并施。朝廷官吏携带儿女来投奔的,他都率兵护送,使他们全部抵达关中。C.李延孙祖孙三代,频立战功。祖父征讨悬瓠有功,父亲征讨盗贼时屡立战功,他自己也常以少击众。D.李延孙蒙受重任,尽职尽责。他身兼数职,常常把征服平定伊水、洛水地区当做自己应尽的责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2)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14.选文前半部分介绍李延孙的父亲,有什么作用?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黄庭坚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帝阍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注]①帝阍: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B.颔联通过“帝阍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笔意纵横的风格。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史笔”和“江花”来代指杜甫的诗歌,使得语言更具形象性。D.诗人认为要想在诗歌学习上升堂人室,还需要开拓视野,只是研读杜甫的诗歌是远远不够的。16.作者就盖郎中学习杜诗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光线的晦明变化展现出山间早晨、傍晚时不同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观点,类比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说明大鹏只有飞到万里高空,才能乘风而行。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根据调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中国约9899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全部脱离贫困。而电视剧《山海情》正是以此为背景,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年轻人参与扶贫,           ,              。              ,              。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沿着扶贫的道路,通过青年群体集体“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像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②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③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④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9.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七、语言表达21.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某研究员以小学2至6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概括出三条结论。得分年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224.8118.184.03328.8623.168.91421.2116.196.79538.6924.6912.29640.3730.9813.70[注]三个项目测试满分均为50分。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①______。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②______。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③______,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我们和植物都能察觉到光。(节选自《没有眼睛却有“视觉”的植物》)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00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给对方写一封信,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A2.D3.A4.①记叙张梦得建造“快哉亭”的相关事情。②描写登临“快哉亭”所见的景色。③议论登临者“快哉”之情怀。5.①首先总写,提出观点,指出苏辙晚年追求孔颜之乐,是为追求内心的自适自足、无假于外的人生境界。②接着阐述苏辙思索领悟、追求孔颜之乐的过程。③然后论述苏辙将对孔颜之乐的体悟内化为对卜居心境的调适,外化于独特的文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苏辙晚年并没有由儒转道,从他对颜回的解读可知,他受道家的影响,但是依然以“儒”为本。C.苏辙没有否定张梦得,由原文“苏辙视……的张梦得不因穷达而患得患失为'自得’……视其'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为'自适’”可知。D.错在“互为”二字。原文说的是“苏辙深明“自得”“坦然”“快哉”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互为因果”。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断章取义,材料一末段有“追求人格修养,注重内在的自足之乐,以文章之精神为先”这一前提;文章中也没有提到苏辙对文章创作的最高水平的看法。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孔颜之乐”指内心自足自适,无假于外的人生境界。A.指孔子一心求道,到达忘食、忘忧、忘老的境界。B.虽无假于物,但是它是庄子所求之道,非儒家之道。两者有本质区别。C.寄托于山水,有假于物。D.此句之乐,在于洞庭湖之景,依然有假于物。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体知识和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叙事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结合材料二“'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的张梦得”再结合“记”的相关知识可知,文章记叙了张梦得建造“快哉亭”的相关事情;“文章紧扣'快哉’二字,描写了自然形胜之'快哉’,渔夫樵父之'快哉’,流风遗迹之'快哉’”可知,文章描写了登临“快哉亭”所见的景色;结合“在苏辙看来,超越世俗、值得珍视、得以永久的'快哉’,应来自人的内在意趣”“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正因如此,张梦得才有了充溢身心的'快哉’”可知,文章议论登临者“快哉”之情怀。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五段,分为三层。第一段为第一层,提出观点:“苏辙愈加体悟颜子的处世观念,追求孔颜之乐,追求内心真正的自适与自足,将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对'无假于外’的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为第二层,由第二段“苏辙于少年读书时便对颜子“箪食瓢饮”之乐有所思索,但涉世尚浅,不能理解颜子以贫苦为乐的缘由”和第三段“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与他的卜居心境关联密切”概括出阐述苏辙思索领悟、追求孔颜之乐的过程。第四段和第五段为第三层,第四段“因此,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思索与体悟实际是卜居心境中的一种调适方式”和第五段“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形诸人格,见诸文章,便有与之相符的独特文风”论述苏辙将对孔颜之乐的体悟内化为对卜居心境的调适,外化于独特的文风。6.B7.C8.①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人生经历(或美好的人性)。1958年在青岛休养时,作者收到护理员送的无花果作为收到水果的回馈,并得到了她的悉心照顾;②象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情感的慰藉。文化大革命时,养的无花果开得鲜嫩可爱,且与“我”为伴,这给予“我”生命的亮色和情感的陪伴。(答出主要意思即可)9.①善良率真。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得以体现,如:文中“我”与护理员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对神经衰弱的解释,体现出了“我”性情的善良与率真。②温和大度。在具体的事件中得以体现,如:对于那些在“文革”中端走了花、打碎了盆、偷去了东西的人,“我”毫无怨恨之言,只是不再买花了而已。③热爱生活。通过养草花和无花果的生活情趣来表现,即使在特殊的艰难的岁月中依然保存着对生活的信心。如: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如:无花果冬天冻死了“我”又插了一棵。(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全篇文章的语言的主要特色应该是质朴自然,而不是清新生动;“典雅”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末段“芸斋主人曰……”而非全篇具有典雅的特色。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本文同样意在于此”错,从全文来看,确实有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客观呈现,但是作者的主观目的并不是揭露,而是回忆美好往事和赞美人性,也不是巴金式的忏悔和反思。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她捧了一把无花果,送到我的房间,放在桌子上说:'我也请你吃水果!’”“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无花果治不了你的病。不过,它还可以开胃口、补肚子。你也别不给我面子,好歹吃一个”“她把果子轻轻掰开,把一半送进我的口中,然后把另一半放进自己的嘴内。这时,我突然看到她那皓齿红唇,嫣然一笑”可知,“我”在青岛治病修养期间收到护理员送的无花果作为收到水果的回馈,并得到了她的悉心照顾,“无花果”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人生经历(或美好的人性)。结合“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它无甚可爱,只是春天初叶早,很鲜很嫩,逗人喜欢”“我每天晒太阳的地方,与我为伴”可知,文革期间,“我”养无花果的经历可知,“无花果”象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情感的慰藉。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我说:'你知道,我不爱吃水果。’”“她说:'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我笑了笑说:'我不相信,没听说无花果可以治神经衰弱。’”“我说:'因为你不神经衰弱,所以也没法和你说清楚(后来我还是跟她详细说了症状)。’”可知,通过“我”与护理员之间的对话,表现“我”是一个善良率真的人;结合“'文化大革命’,同院的人,把我养的好花都端了去。他们花没养活,有些好的瓷盆也都给打碎了。这些年,社会秩序不好,经常有人进院偷花,我就不再花钱买花。有时自己种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可知,通过“我”在“文革”期间对待生活的做法和态度,表现“我”是一个温和大度的人;结合“有时自己种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可知,通过“我”养花草的情趣和态度,表现“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10.A11.D12.B13.(1)(李长寿)年轻时与蛮人酋长结交往来,多次引导他们,入侵并吞并了函谷关以南地区。(2)永安年间以后,盗贼像蜜蜂一样成群地起事,李长寿于是招集叛变流亡之人。党羽一天天地壮大。14.介绍李长寿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李延孙的雄武与才略,为后文具体介绍李延孙做铺垫。【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赐给他仪仗,来表示安抚。李长寿希望从此得到重用,也竭尽智慧精力去防守压制蛮人。“孝昌中”是时间状语,一般单独成句,与后文断开,排除BD;“防蛮都督”是一个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这一年是辛丑年”错,公元538年是戊午年。根据今年为辛丑年,推知即可。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恩威并施”的“威”于文无据。原文“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强调的是他抚恤朝士的恩。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结托,结交往来;招引,引导;关,函谷关。(2)关键词:蜂起,像蜜蜂一样成群地起事;徒侣,同党、党羽。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可知,李长寿是有雄武与才略的人;再结合“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可知,李延孙也雄壮威武,并有将帅的才智谋略。可见,介绍李长寿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李延孙的雄武与才略,为后文具体介绍李延孙做铺垫。参考译文: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少年时与蛮人酋长结交,互相勾结,侵吞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给他依仗、符节,来表示安抚。李长寿希望从此得到重用,也竭尽智慧精力去防守压制蛮人。在伊川附近,盗贼因此而稍有收敛。永安年间以后,盗贼蜂起李长寿招集叛变流亡之人,党与势力越来越大。魏帝想借用他的力量,趁机安抚他。于是授他为持节、大都督,转而镇守张白坞。后任河北郡守,转任河内郡守。他在所经历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威猛暴烈的名声。征讨捉拿盗贼,接连建功被任命为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魏孝武帝西迁时,李长寿率领并激励义士,抵抗东魏。魏孝武帝嘉奖他,又任命他为颍川郡守,升广州刺史。东魏派行台侯景率兵进攻,李长寿兵少,城池失陷被杀。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李延孙也雄壮威武,并有将帅的才智谋略。从少年时就跟着李长寿征讨,凭借勇敢出名。最初任直阁将军。贺拔胜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李延孙担任都督。(李延孙)在肃清亚鸦路之战中颇有功劳。李长寿被害后,李延孙回来,收集父亲部属。自从魏孝武帝西迁以后,朝廷官吏流离逃散。广陵王元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元斌之、安昌王元子均以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和百官携带妻子儿女来投奔他的,李延孙都率兵护送,赠送他们珍贵的玩赏之物,并使他们全部抵达关中。齐神武很忧虑这件事,派行台慕容绍宗等人分兵数路来攻。李延孙奖励部下迎战,大败敌军,在阵上斩杀扬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士气更盛。任命李延孙为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不久又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李延孙既担任重任,常常以平定伊水、洛水地区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接连以少击众,声威震动敌国。大统四年(538),被其长史杨伯兰杀害。15.D16.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诗歌首联就夸赞杜甫的诗歌“纯正不欹斜”,是对国风的一种继承。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忧国忧民的儒家忠义精神。用史笔来代指杜甫的诗歌,对历史的是非评断都存在于杜甫的诗歌中,这是一种深沉的现实主义笔法的欣赏。③要深入研究杜诗遗留的诗歌版本,校正错误。尾联提到要想深入学习杜甫的诗歌,要能“抱遗编”“校舛差”。【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对尾联的理解有误,根据全诗可知,“升堂室”应指的是深入研究杜诗,那么“校舛差”则既可以理解为对盖郎中“独自抱着杜诗遗留的版本仔细校正误差”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盖郎中学习杜诗的建议。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首联“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大意是说杜甫擅长写诗独创一家,继承诗经国风的特点坚守纯真的风格;颔联“帝阁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大意是写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结合首联颔联得出文章倡导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具有大气深沉沉郁顿挫的风格;颈联“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大意是说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千年历史的是非对错均体现于诗歌里,一生坚守忠义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得出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尾联“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大意是说私下里得知盖郎中有意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独自抱着杜甫遗留的作品校对并纠正错误,得出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1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祠、鸦、霏、暝。18.A19.“根据”与“显示”应删去一个;“截止”改为“截至”;“约”与“左右”应删去一个。20.“绣花”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绣花是一个精细的活,以此来比喻扶贫过程中也需要精准施策,细致工作。【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①中有“像潮水一般”要紧跟②中的“闸门”,确定②①的顺序;由“除了……之外”和“更多的还是……”确定④③的顺序;“年轻人参与扶贫”作为“打开了”的主语,确定②①④③的顺序。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显示”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应删去一个。“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改为“截至”。“约……左右”重复赘余,“约”与“左右”应删去一个。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理解“绣花”的字面意思,指的是用各色丝线或棉线等在绸、布上绣成各种图画或图案。很明显,此处用的是“绣花”的比喻义,根据语境“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说的是“扶贫工作”,强调的是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可知,此处用“绣花”比喻扶贫过程中也需要精准施策,细致工作。二者的相似点是“精细”。21.示例:①小学2到6年级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体呈发展趋势。②4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低,6年级的创造性思维最高。③小学生在流畅性上表现最好,独创性上表现最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阅读图表文字部分,了解制表人的意图,如本题“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对他们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进行测试”;然后分析图表信息,如横纵坐标的项目;再分析数字,进行比较,把握规律和特征。如本图进行纵向比较,找出“4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低,6年级的创造性思维最高”的特点;再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小学生在流畅性上表现最好,独创性上表现最差”的特点;最后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整体趋势和规律,如“小学2到6年级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体呈发展趋势”。22.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他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眼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说的是人和植物在感知电磁波方面的区别,结合“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可知,此处应填“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第二处,结合“不过”可知,此处是一个转折句,再结合植物“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可知,此处说的是植物对图像的感知,据此应填“他们却看不到图像”;第三处,根据“正如我们没有叶子”可知,此处是我们与植物进行类比,再根据“我们和植物都能察觉到光”说的是眼睛的功能,可知此处应填“植物没有眼睛”。23.例文:百年未变,我还是你尊敬的100年前的先辈们: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是哪里?”你当时坚定地回答:“是我们!相信吧,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才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从锄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情时打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你那颗坚韧不拔的心。我今天可以坐上各种豪华邮轮、万吨大驱,还有航空母舰,但那只小小的南湖红船却像是一切的母亲,所有的船将她围起,好像她就是一切的源起。船上的人们听到了红船内激昂的入党誓词与宣告,倾听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所谓栉风沐雨,栉的是一样的风,沐的是一样的雨,人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我想请亲爱的你们来看一看我们现如今鳞次栉比的大厦,清波荡漾的江河,还有载歌载舞、提壶送酒的人民……初心未变,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我的情感没有变,还是你那份心系人民的情。长安街上万车过,都要静望您的笑颜;中南海前卫士肃立,只为守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奠定了共产党人人心所向的大字。从遥远的黑河到热雨绵绵的腾冲,从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到自由富庶的江浙天堂,千千万万的人民感念你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的人民难忘你们的容颜。而你们却在万众簇拥之下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值此百年变局之际,特邀请您来我身边,看看这盛世人民的欢歌。而我也将永不忘您的鞭策与鼓励,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带着这百年的珍重与嘱托,我愿意接过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我辈青年定能不负众望,创造出令你们骄傲的成绩。100年后的青年X年X月X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首先要审题,注意所给材料和任务指令。所给材料涉及两个角度,其一为“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00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即20世纪的新青年,为中国谋新生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们,其二为“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指21世界的时代新青年。可见本题是以“青年”为母话题,可以引申出“救国救民”“发展”“责任(担当)”“爱国”“激情”“奋斗”“希望”等子话题。任务指令为: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给对方写一封邀请函,请他们到自己身边来做客,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可见体裁为邀请函(信),对象为百年前后的两辈青年。跨越百年,两群青年有明显的差异:百年前的青年为了祖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百年后的青年为了祖国承前启后,勇担使命,开创未来。考生在选择身份时,要关注到这种差异性。不同时代下的两群青年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用青春谱写了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的华章。【立意】1.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2.百年中国梦,两代青年心连心;3.永恒的使命,不变的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