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是什么 川芎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在现代,人们对于中药材并不很了解,所以在需要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中药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川芎这种药材以及它的功效与作用,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利用川芎来呵护自身的健康。是不是很感兴趣呢?那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川芎的基本介绍

  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 (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栽培植物,主产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灌县。

  根茎供药用,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头痛旋晕、肋痛腹疼、经闭、难产、痈疽疮疡等症。

  四川另产茶芎,又名大叶川芎,因长期营养繁殖,未见花果,其分类位置尚难确定,有待深入研究。

  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为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食疗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川芎的药用价值

  药(毒)理学

  毒性:川芎嗪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于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别为65.86与66.42g/kg。川芎嗪小鼠iv的LD50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连续4周,动物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性味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川芎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

  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临床应用

  治疗心绞痛: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

  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

  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

  医药

  《药典》。

  【苗药】根茎治头痛,胸胁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湘蓝考》。

  【傈僳药】迪恒马:根茎治月经痛,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胸肋胀痛,风寒湿痹,冠心病,心绞痛,头晕,头痫,痉挛,半身不遂《怒江药》。

  【彝药】莫火列尔,川草:根茎主腹痛,腹胀,小儿腹痂,风湿疼痛《彝植药续》。

  【蒙药】拉米一萨瓦、尼都日干一温都苏:根状茎用于头痛,胸肋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扑损伤,冠心病心绞痛,感冒风寒,外用塞鼻治疟疾《蒙药》。

  【景颇药】gvung gvangz—vai: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心绞痛,风湿痹痛《德名录》。

  【阿昌药】川芎:功用同景颇族《德名录》。

  【德昂药】刀格绕所:功用同景颇族《德名录》。

  【侗药】血用:根茎治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各家论述

  《本经》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别录》

  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药性论》

  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医学启源》

  补血,治血虚头痛。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主治秘要》云,芎藭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张元素:芎藭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李杲: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尤,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

  《纲目》

  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左传》

  言麦麴、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

  《药对》

  芎藭,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

  《本草图经》

  古方单用芎藭含嘴,以主口齿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寝服之,治风疾殊佳。

  《本草衍义》

  芎藭,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丹溪心法》

  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朱震亨: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使血自生,非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又开郁行气,止胁痛、心腹坚痛、诸寒冷气疝气,亦以川芎辛温,兼入手、足厥阴气分,行气血而邪自散也。

  《本草正》

  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反藜芦,畏硝石、滑石、黄连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芍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同细辛煎服,治金疮作痛;以其气升,故兼理崩漏眩运,以其甘少,故散则有余,补则不足,惟风寒之头痛,极宜用之。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头痛,谬亦甚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