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

  【方剂名】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30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克)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方解】本方之自汗证是因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所致。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营阴不能内守,故自汗出,恶风易感风邪;脾气虚,气血化源不足,故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治宜益气固表,以达止汗之功。方中黄芪内外同治为君,对内大补脾肺之气,对外固表止汗。白术为臣,健脾益气,使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金足则可固表实卫。二药相须为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外邪难侵。防风走表既祛风邪又防御风邪之侵为佐使药。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恋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三药合用,补中有疏,散中有补。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以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发作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因外感风邪而反复发作者。

  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本方加味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26例,以6个月中发病次数评价疗效,疗程3~6个月,停用2个月,再继续服用1~2个月。结果:显效83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第7期)

  4.变应性鼻炎:本方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115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以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疗效,14日为1个疗程,一般进行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81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78%,疗效优于对照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5.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40例,其中肺脾气虚者加服六君子丸,脾肾阳虚者加服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者加服麦味地黄丸,以咳嗽、咯痰、气喘等临床症状变化,1年以上病情复发与否评价疗效,3个月为1个疗程,均采用缓解期服药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0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光明中医》2013年第9期)

  6.咳嗽变异型哮喘: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以症状和体液免疫变化评价疗效,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能有效缓解咳嗽主症,显效率60%,显著提高IgA.IgG水平,降低补体C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第4期)

  7.自汗:本方加减治疗自汗38例,以自汗症状变化评价疗效,2~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吉林医学》2013年第10期)

  8.荨麻疹: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以症状改善情况和复发次数评价疗效,治疗21日后进行随访。每周随访1次,持续1个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复发3.46±1.29次;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均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第6期)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体虚感冒、盗汗、过敏性鼻炎;又有用以治疗多形性红斑、慢性肾炎、面瘫、咳嗽、小儿夏季热、紫癜、带下等病症。研究发现本方能够提高吞噬细胞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对细胞及体液免疫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呈现双向调整性效应;同时还发现本方能够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病理损害的修复,并有抗病毒和抗感染作用。

  【方歌】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功,表虚汗出易外感,益气固表又祛风。

  【知识拓展】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名方。其方名玉屏风散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珍贵如玉,说明本方具有防御功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卫外防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通过提升患者的正气以防御外邪,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0)

相关推荐

  • 生脉饮配合玉屏风散治疗自汗盗汗?

    生脉饮配合玉屏风散对于治疗盗汗有一定的作用,盗汗很有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贫血的原因,适当的口服一些生脉饮和玉屏风散,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但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平时也可适当的参加 ...

  • 玉屏风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芪10g 白术20g 防风10g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 [证析]本方为体常自汗或易感风邪而设,属于表虚不固证候.所谓 ...

  • ​膈下逐瘀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红花6g 桃仁9g 五灵脂9g 延胡索9g 牡丹皮6g 赤芍9g 川芎9g 乌药12g 香附12g 枳壳9g 当归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 ...

  • ​薏苡附子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薏苡附子散(<金匱要略>) [组成]薏苡仁150g 制附子100g [用法]附子须制熟,以不麻口为度.二药为散,每次服3g,日服3次.若作汤剂,当减其量.仅用十分之一即可. [主治]胸痹, ...

  • 龙齿清魂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龙齿清魂散(<张氏医通>) [组成]龙齿(醋煅)15g 茯神10g 远志15g 人参15g 当归身15g 麦门冬(去心)10g 桂心10g 炙甘草10g 延胡索30g 细辛5g [用法]为 ...

  • ​凉血救脱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凉血救脱汤(曹勉为方,原方名参犀汤) [组成]人参10~15g 水牛角9~30g [用法]人参煎汁,水牛角煎汁,和匀服. [主治] 1.身热,烦躁不安,时有谵语,入夜尤甚,心悸气短,舌绛少苔,脉象虚数 ...

  • 通窍活血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5g 川芎5g 桃仁(研泥)15g 红花15g 老葱(切碎)3根 鲜姜(切碎)15g 红枣(去核)30g 麝香0.3g [用法]用黄酒250g,同前 ...

  • 通乳散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通乳散结汤(<妇科治疗学>) [组成]全瓜蒌一个   青皮9g   丝瓜络9g   橘络6g   橘叶3片  通草6g   郁金6g   刺蒺藜12g   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

  • 乌头赤石脂丸《中医治法与方剂》

    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 [组成]蜀椒10g 制乌头1g 制附子5g 干姜10g 赤石脂10g [用法]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1丸,日3服,不知,稍加服. [主治]寒痹胸阳 ...

  • 血府逐瘀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牛膝12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10g 生地黄12g 枳壳10g 柴胡10g 桔梗6g 甘草3g [用法]水煎,分3次, ...

  • 举元煎《中医治法与方剂》

    举元煎(<景岳全书>)   [组成]黄芪24g人参9g 炙甘草3g 白术9g升麻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气不摄血,月经量多,过期不止,色淡清稀如水,面色苍白,气短懒言,怔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