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逝的新闻记忆(16)我们经历一场“来访风暴”

(16)
我们经历一场“来访风暴”
——法院系统“公仆坐堂”纪实
赵宝起
12月2日晚,我正在报社值班,突然传呼机响了。原来是市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李经纲打来的,说接到报社邀请函,张柏峰院长要亲自带队到今晚报“公仆坐堂”。我一听就蒙了,我们研究拟定的参加单位没有法院,怎么把邀请函错发到高级法院去了。到法院打官司告状的太多,如果“坐堂”那天都来报社咋办?
转天,我和曹永东到高级人民法院找李经纲商谈。他拿出邀请函给我看,确实是我俩发的,上面还有我和曹永东的联系电话、传呼。我说:“按理说,法官确实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范畴,我就怕到时候打官司告状的人太多。”李经纲介绍,张柏峰院长已经为此专门召开了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会议,部署了到今晚报参加“坐堂”的安排。还拿出已经签发就要打印的津高法(1998)113号文件给我看。顿时我就傻了眼,上面竟然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我市法院系统举办“公仆坐堂”活动安排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法院的一把院长都要亲自参加这次“公仆坐堂”活动。整个文件一共6页,对此次活动的意义、时间、主题及内容、参加范围、组织领导及安排要求,都有很详细的部署。这可怎么办?我和小曹被逼上梁山了,丝毫没有半点退路。
说实话,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上。法院系统的“公仆坐堂”,来访的大部分是打官司告状的事,再来一些喊冤叫屈的,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我和小曹与李经纲反复商谈了三次,最长的一次从晚上8点谈到11点30分,为了减少来访者的人数,首先从内容上进行了调整。由原来听取群众对法官办案的意见,改为听取对公开审理的建议。副院长王世勋参加过一次商谈,并拍板调整内容。我还建议法院,同时增开值班电话,在今晚报预报坐堂内容时,公布法院开通的23部电话号码。我们还一起到二楼大厅坐堂现场,研究各种保卫工作方案,确保张柏峰等领导同志安全。
越是临近法院系统“坐堂”的日期,我的心情越是安静不下来。高级人民法院决定派7名法警维持现场,到时候他们没经验顶不住事怎么办?部主任陈宝琪也反复叮咛我,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千万可别砸锅。12月18日上午,我下了夜班没敢回家睡觉。一想到当天晚上“坐堂”心里就怦怦乱跳,于是找到总编辑郭长久进行汇报。郭总比较沉稳地给我出主意,当他听说我要去公安南开分局防暴支队调兵遣将时,特意拿出自己的购物卡让我慰问支队。我到了防暴支队,老朋友们见面,就直接说了我的忧虑。最后商定,他们准备警力晚上在报社附近等我电话,只要有情况马上可以到达现场。
报社各部门都在准备,保卫处长果树甫布置保安人员、做好预案。行政处听说要来78位院长、庭长,需要用近20个桌子、80把椅子,马上通知食堂提供,并留下行政处两人帮助抬搬。我最担心的是今晚大厦外面的灯光,按规定晚上8点30分关闭。我上次组织公安户政部门“公仆坐堂”,没想到来了近万名群众,晚上8点30分大厦外的灯光突然关闭,黑压压的人群顿时乱了。我身旁的高恭赞副局长,不愧治安专家。他和户政处邢伟处长、贾立副处长当场商量,决定分散接待,各分局带着本区居民在指定地点接待。有的在大厦广场,有的去一楼或二楼大厅,有的在游泳池门口,还有的在马路边上。我给报社王全来社长打电话,请他让值班监控室马上打开楼外灯光。
这次仍然担心楼外晚上关灯。我找到了社长办公室主任靳家珉。靳主任亲自进行协调,同意等坐堂活动结束后楼外关灯。下午3点30分。小曹和高法的同志一起布置会场,我到六楼小会客室休息,说好一小时后叫醒我。后来大家怎么砸门也没叫醒我,我两天两夜没回家,实在太困了。到5点多钟,一切准备就绪。
外面排着非常长的队伍,估计有几千人之多,从大厦广场顺着露天台阶,一直排到二楼大厅玻璃门前。有几位法警维持秩序,堵在那阻止人们进入。
二楼大厅里,两侧摆着一个接一个的桌子,坐着中级法院和各区法院的院长们。大厅迎面的那排桌子,坐着高法的所有正副院长。
李经纲拎着个小喇叭,将玻璃门开个缝挤出去,冲着排队群众开始讲话,“法院系统公仆坐堂活动就要开始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柏峰同志也来了。”没等他说完,队伍就像洪水一般,势不可挡地往里涌。“别挤,别挤!”法警试图抵住玻璃大门,根本挡不住,只听玻璃门咣地一声被挤开。李经纲连人带喇叭,瞬间被挤了进来。人流如洪水倒灌,大厅里水泄不通。外面的人继续往里挤,里面的人没有站脚的地方。几个法警无能为力,而且淹没有人海之中。我发现有极个别人故意闹事,有人破口大骂接待人员,有人煽阴风点鬼火。有两名中年妇女可能为吸引接待人员注意,竟然躺地上佯装心脏病犯了。有人高喊:“掐人中,掐人中!”一个躺在地上的妇女大声骂街:“XX妈,掐这么疼!”此时,我和王世勋、李经纲紧急磋商,立即决定采取三点措施。一是马上通知防暴支队,增加警力重新整治好秩序。二是暂时让张柏峰同志撤离现场,待秩序恢复后继续接待。三是120救护车到来后组织力量将两妇女抬走。
我挤到张柏峰院长面前,大声喊道:“柏峰同志,市里有紧急电话,您接一下。”我身后的工作人员拉成人墙,护送柏峰同志上电梯“接电话”。有几个人扒着电梯不让走,我亮明自己是报社人员,令他们马上松手。柏峰同志在大厦里,依然指挥着整个接待工作。防暴队接到我的电话,大队人马很快到达。他们在露天台阶上站成一排,每个人穿着黑色皮夹克,站在那里真是不怒自威。从露天大台阶上面往下走,重新规范排队。别说,黑压压的队伍又规矩起来。二楼大厅“坐堂”现场,变成了秩序井然。这时候,两辆救护车闪灯鸣笛而来,大家将一名妇女抬上车。另一名妇女竟然不上车,一骨碌从担架上爬起来走人。“公仆坐堂”活动继续进行,张柏峰院长回到大厅接待。
凌晨1点,“公仆坐堂”活动结束。我俩和法院所有人员,在六楼大会议室开会。统计各种数据,通报接待情况。凌晨3点,张柏峰院长做总结发言,强调重视人民群众意见,要求件件反映有着落。我和曹永东连夜写出新闻稿件,第二天准时见报。这种大场景锻练,真的受益一辈子。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