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解读:关羽的死,是一件大事,刘氏集团元气大伤,而孙权得一荆州,心里也大为安定,称臣于曹操,天下三分的格局就稳定了,大家谁都不能一下吃掉对方。

曹操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世,反而成了一件小事,三家各自的组织结构都很稳定,曹操的政权顺利过渡。

当初,偏将军吴郡人全琮,上疏孙权,陈述关羽的可取之计,孙权恐怕事情泄露,没有应答;等吴军擒关羽,孙权置酒于公安,转头对全琮说:"君前番陈述此事,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君也有功。"于是封全琮阳华亭侯。孙权再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未几,刘璋卒。

注:关羽的破绽多,很多人都觉得关羽可破,只有关羽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不敢惹。

吕蒙未等到受封而疾病发作,孙权迎吕蒙将其置于自己所住馆的一侧,参与治护者万方。时有加减,孙权为之惨戚。要数次见其颜色,又恐怕吕蒙劳动,常穿壁瞻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吕蒙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然卒,年四十二。孙权特别哀痛,为吕蒙置守冢者三百家。

孙权后来和陆逊讨论周瑜、鲁肃及吕蒙三人,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所以能破曹孟德,开拓荆州,可惜其寿命太短。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鲁子敬宴会上交流,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人心之处。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询应该如何处理,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都说宜遣使修檄迎降,鲁子敬当即反驳认为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大任以众人,逆而击之,此二快我心。后虽劝我借刘玄德荆州之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鲁子敬比方于邓禹。吕子明少时,孤认为他不辞劳苦,果敢有胆而已;等长大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语议论雄姿英发不及周公谨。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信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大事,对外说大话,孤亦宽恕,不苟责。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

孙权与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呵于禁说:"你一个降虏,何敢与我君齐马并首!"扬马鞭欲击于禁,孙权呵止了他。(失败者无人怜惜,这也是关羽不愿意投降的原因,即使孙权假装宽待这些降将,整个东吴那些骄横的老臣又怎么会让你日子过得好。

孙权称藩之后,魏王曹操召张辽等诸军全部还救樊城,未至而围解。徐晃振旅还摩陂,曹操迎徐晃七里,置酒大会。魏王举酒谓徐晃说:"全樊城、襄阳,将军之功。"

也厚赐桓阶,任命为尚书。曹操嫌荆州残民及其屯田在汉川的,想要全部徙迁。司马懿说:"荆楚轻脆易动,关羽新破,这些为恶的人藏窜观望,迁徙其善的,既伤其意,将令逃去的不敢再还。"

曹操说:"是也。"这之后那些逃亡的人全都出来。

魏王曹操上表孙权为票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遣校尉梁寓入贡,又遣派朱光等人归魏,上书称臣于曹操,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的书信示众臣说:"这个小儿想踞我著炉火上烤!"

侍中陈群等人皆说:"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所以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还有什么疑虑呢!"

曹操说:"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孙权这应该是真心实意地希望曹操称帝,和曹操划江而治,孙权拿下荆州,很满足了。)

司马光说:教化,国家最重要和最紧急的大事,而俗吏则认为可以缓一缓;风俗,天下之大事,而庸君忽略这个。惟有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光武遭遇汉朝中衰,群雄糜沸,奋起于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全都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搢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等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倖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浑殽,是非颠倒,可谓乱章法。然犹绵绵不至于亡国,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滂、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所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这岂是特是数子之贤,亦光武、明、章之遗留教化!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兴这些,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的人,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很久了,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想吗?犹畏名义而自抑。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春,正月,武王曹操至洛阳;庚子,薨。

武王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同不在打仗一样;等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乎平定海内。

这时太子在邺城,军中骚动。群僚想要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于是发丧。有人说宜诸城守,全都用谯县、沛县人。魏郡太守广陵人徐宣厉声说:"如今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县、沛县以沮宿卫者之心!"于是停止。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应该禁止,不听从的征讨。贾逵说:"不可。"为作长檄,下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来赴丧,问贾逵先王玺绶所在,贾逵正色说:"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应该问的。"

凶问至邺城,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仿匹夫愚孝!"

太子良久乃止,说:"卿言是也。"

这时群臣初闻魏王薨,相聚而哭,无复行列。司马孚厉声于朝说:"如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吗!"

于是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

尚书陈矫说:"大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而且又有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险。"当即准备各种即位官印和仪礼所需,一日皆办成。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

汉献帝马上派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下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改元延康。

解读:孙权和刘备一样,他们都不理解鲁肃和诸葛亮,就像曹操不理解荀彧,鲁肃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要找到机会北伐而统一全国的,这些代表了士族这个阶层,他们在选天子,荀彧一开始压宝在曹操身上,随着荀彧的自杀,这个就算是士族对曹操的失望,他们认为曹操不是理想中的那个圣主。鲁肃和诸葛亮则希望刘备或者孙权按照统一天下的大志向去思考战略,所以他们认为首要任务是北伐拿下曹操。这个出发点决定了孙刘联盟重要性。

孙权也好,刘备也好,他们并不会站在天下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站的角度还比较偏,孙权和陆逊的这段对话,就把他自己多占地盘,放在第一位的。三国之所以会成为三国,根本原因,刘备、孙权和曹操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潜质。而孙权无其父其兄的雄心大志,他定位是稳住江东。

关羽的出现让他寑食难安,而除掉关羽这样的人,孙权都觉得特别高兴。所以就称臣于曹操,当个安稳江东至尊。

这就是孙权的志小。

司马光在这里插了一段组织文化的评论,曹操的死,都没有说这么多,实际上也是叹息,三国这几个雄主,竖子称大王罢了。

人一旦志小,私心就特别重,做的事就破坏性强了。刘备能举益州之力去攻东吴,而孙权则低头称臣于曹操。

(0)

相关推荐

  •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唯才是举”的曹操,始终看不上他?

    曹操是三国时代最有眼光的君主,他年轻时候和袁绍.袁术这些官N代一起混迹洛阳,随后一起入朝为官.董卓乱京时乱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袁绍特意问曹操未来你该如何安定天下?曹操回答我会借助天下人的智力来平定乱 ...

  • 都说刘备和曹操三分天下,为何诸葛亮却要“一州打九州”?

    曹操,养祖父曹腾是大长秋(二千石),父亲曹嵩当过太尉(一万石),入仕后担任济南国相(二千石). 刘备,祖父刘雄是县令(六百石),父亲没有仕官,自己从军征讨黄巾立功后,成为安喜县尉(四百石). (汉朝官 ...

  • 盘点三国时期十大谋士,郭嘉位居榜首,贾诩荀彧双双上榜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谋士如云,猛将云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剧轮番上演,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十大谋士. 第十名 陈宫 陈宫,字公台,东郡 ...

  • 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的策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刘备.孙权.曹操三家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即"隆中对".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的主张是必须占据 ...

  • 三国十大谋士排名:郭嘉第三,诸葛亮第五,第一让郭嘉也害怕!

    三国就像是一盘象棋,最终到底谁能将谁的军?那么就得看下棋的人都有谁?总之,说到最后,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或者是孙权,甚至于是袁绍,他们只要想是得到最后的胜利,那么就得靠众多谋士的鼎力相助.最终才能赢 ...

  • 演义中,如果孙权没有背后偷袭荆州,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三国演义中,襄樊之战可谓是关羽的巅峰之战,水淹于禁七军,俘虏数万曹军精锐,可谓是震动了华夏.不过没过多久,关羽就遭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滑铁卢,先是被孙权偷袭荆州,后又被徐晃击败,只能撤退,最终败走麦城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24)孙权功学

    读通鉴(22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注:一个人力量强大,有很多种表现,他会建立团队,底下有人.会赚钱,并且能发挥钱的巨大作用:会读书,有着智力,能看清形势,并作出最为有利的策略. 会读书,勤读书这本是 ...

  •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俩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策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注:公孙述两次派刺客杀汉名将都成功了,他就陷于这种小计策之中,而没有什么大的谋略,然而光武帝底下精兵良将太多,基本上前线大将的身死对于战局没有造成什么大 ...

  • 读通鉴(68)人的小世界

    读通鉴(68)人很难自知 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小世界,外人很难真正探寻其中的奇特现象,现代社会学研究认为,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受到自己脑海里拟态环境的刺激,从而对于自己的真实环境施加行动.陈平主动说自己 ...

  • 读通鉴(60)刘敬献美人再探匈奴,贯高害赵熬自杀明志

    读通鉴(60)刘敬献美人计 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 冬,皇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经过柏人.贯高等于厕所壁中藏杀手,欲以要杀皇上.皇上打算留宿,心中悸动,问下面的人说:"县名为何?&qu ...

  • 读通鉴(372)易不为小人谋

    读通鉴(372)再以莫须有罪诛杀良将 1.杨家重新占有仇池 二十年(癸未.443) 春,正月,魏皮豹子进击乐乡,将军王奂之等人败没.魏军进至下辩,将军强玄明等败死. 二月,胡崇之与魏战於浊水,胡崇之为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