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卵巢肿块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4年8月6日。周某某,17岁。因“反复痛经2年余”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38天,经期3-4天,末次月经2014年7月15日,量中,色红,偶有血块,经前无乳胀,腹痛较剧,怕冷,经量增多时疼痛明显,喜温敷,以经行第一天较剧,第二天缓解。近半年自行服药(外国进口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未明显缓解。带下无殊。纳可,寐安,二便调。既往体健。未婚。无过敏史。辅检:2014年8月6日经腹B超:内膜10mm,左卵巢25×16mm,子宫右侧方(右侧附件区)低回声团块,性质待定,卵巢来源可能性大。约44×38×39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癥瘕(湿热瘀结)。 西医诊断:右附件肿块性质待查。
治则:清热逐瘀,散结镇痛
方药:消症汤(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三棱10g、莪术10g、没药4g、乳香4g、橘核10g、皂角刺15g、海藻30g、牡蛎30g、石见穿15g、荔枝核10g)加元胡10g,川楝子10g,蒲黄10g,五灵脂10,7剂。查CT明确诊断。
二诊:2014年8月14日。CT示:右侧卵巢占位性病变,大小34×21×35mm,舌脉如上。
方药:痛经汤(丹参15g、延胡索10g、鹿衔草15g、川楝子10g、当归9g、五灵脂10g、香附10g、炒蒲黄10g、九香虫10g、鸡血藤20g、益母草20g、川芎9g)加九香虫10g,炒栀子20g,7剂。测卵巢Ca系列。
三诊:2014年8月21日。HCG:<0.5U/L,CEA:<0.5ng/ml,CA153:5.4u/ml,CA125:7.9u/ml。末次月经:8月17日,伴痛经,今经量已少。
方药:消症汤加王不留行15g,刘寄奴15g,7剂。
四诊:2014年8月27日。症如上。消症汤加夏枯草15g,蛇莓15g,14剂。
五诊:2014年9月13日。经期将近,中药守上方7剂,消症汤加减6剂。
六诊:2014年9月27日。B超:内膜6mm,左侧卵巢26×14mm,右侧卵巢29×17mm,右侧卵巢肿块消失。末次月经:9月17日~21日。予调冲汤14剂。
按语:中医妇科把腹中积聚,或满,或痛,或胀,或异常出血的包块叫做癥瘕。《诸病源候论》中首载七症八瘕,可见是古代常见的妇人病。古时没有B超、CT等影像设备,发现症状时,包块已经很大,但是通过活血下瘀,行气散结之法,亦能缓消癥瘕,使病得痊,其效如神。患者年仅17岁,无性生活史,性腺发育尚未完善,发现的卵巢肿块多为良性,若肿块>5cm,甚至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患者行经腹痛,怕冷畏寒,喜温敷,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寒凝气滞,气血不能畅行,不通则痛。得温则血行,经络通畅,疼痛缓解。因血滞日久,瘀结成块,下焦多湿热,湿热瘀结,则癥瘕难除。邪实而正未虚,马老师首诊以经验方消症汤活血祛瘀,利湿清热,加失笑散、元胡、川楝子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药七剂后查CT示包块减小,证实疗效。复诊经期将至,故予痛经方化瘀通经,行气镇痛。加九香虫破气散结,炒栀子凉血散瘀。后继续予消症汤加减治疗,王不留行、刘寄奴逐瘀通络,夏枯草、蛇莓散结消癥,守方治疗1月后,复查B超卵巢肿块消失。《医宗金鉴》有云:“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故用调冲汤益肾调经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