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经络运动篇(一)头部和躯干部穴位

穴位练习:部位要准,感觉穴位大小形态和表面深浅,穴位有透穴,有开穴即穴位与外界气场有关。穴位要有一定外界范围和形态,构成“全凭心意用功夫”的心意概念。同时穴位活动要有一定的姿式支持,反过来因为有穴位的活动而使姿式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

下面逐一介绍二十几个穴位的意念,感觉。感应和气场及重心的关系。

1. 百会穴:在头顶上即卤门,感应形状如铜钱大小(直径2公分),是开穴,即天门常开。以自己手心在百会穴上约一寸许能感觉到热感。因为手是足三阳脉皆至头,头为诸阳之会,故气感很强。又有由百会穴开后,由顶向下如喷泉流水滋润全身,似甘露。同时足大趾大敦穴用意吃力感即贯足,有一松虚领顶劲的感应以一周身配合,同时尾闾(长强穴)找自己鼻尖前给20公分,形成“尾闾中正”,到神即贯顶也是百会穴的感应,微收下颌也是顶头悬的作用。

展开剩余82%

注:全身穴位与肢体关系有几个点,需要说明,即鼻尖、肘尖、胯尖,膝盖尖、脚尖。

鼻尖:鼻为准头是人中正的一个基准点,如尾闾找鼻尖。鼻尖,膝盖尖,足尖三尖相照皆是,但鼻尖要放在鼻尖前约20公分处(意念)这样,尾闾中正找鼻尖才能形成一个由长强至鼻尖前20公分处形成一个倒圈气场。“三尖相照”的照是照镜子,也是在鼻尖前、膝尖前、脚尖前20公分处形成一个基准线,形成眼前、膝前、足前的一道防线,同时也是眼神集中的依托。

躯干部的穴位: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处,与百会同属督脉,意念感觉如五分硬币大小,感觉在皮肤上贴着。有“沾衣临肤”之感觉,是背部的一种轻灵感应,也是身法中的拔背的意动,即以大椎穴与衣服相贴之意,也是开后三关的向上提的一种内外结合的轻劲。

2、肩井穴:把肩井放到躯干部,而不放在上肢,是因为肩井与涌泉这个左右的大通道,它贯穿身体的左右两侧,形成了两个内在的支柱,也是人接地气的主要通道,“上下一线线全凭左右转”是指肩井与涌泉构成的左右大通道,才能有上下一条线的和左右转的功能,这在实践中可以体会。肩井属足少阳胆经,在肩上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中点。意念大小如银元,在穴位感觉上是比较大的,它的意念形状如鸡蛋大小的一个莲花蕾,可以开开花瓣,也可以收回成长圆形的花蕾,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像莲花蕾样的感应中有一个圆的珠子,可以沉浮,是上如浮云的一个关键,也是手的阴掌和阳掌变化的感应点,这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出来才可。肩井通涌泉也是气入地的通道,肩井可以接受天气的感应,而由此通道入地,再由涌泉接受地气的反应,这个通道不只作为上下一条线的作用,而更是天地人三者气感相互交通的通道,因而使下如流水的感应得以产生下肢的沉浮,也就是使下肢的松胯提膝,有的气运化的支持。肩井不但有莲花的开合,还有珠的沉浮作用,而当开和浮的时候还要有旋的感应。一旦肩井不能与涌泉形成通道,也就是失去了身体的平衡,导致重心失中。身法中的松肩,不是松肩关节,而是像上面谈到的感应,使肩关节能自由的活动,才能真正的有松肩的作用。肩井通涌泉,涌泉要开,而有一种肩井就是涌泉的感应,有通道而似无,才能有上如浮云,下如流水相互配合,也就是上下相随的感应。下似流水的沉浮,要有行舟劲,即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又要有流水与天下至柔莫过于水的感觉。

3、膻中穴:在两乳头之间的正中,属任脉。感觉大小为1分硬币大,是开穴,意想硬币放在胸前膻中穴20公分处,形成胸前的一个球形的开阔空间,这样形成了空胸,也叫空其胸,是虚。是上肢活动上如浮云的一个感应现象。同时,气贴背脊,与夹脊穴形成空胸紧背的相互协调。与中丹田实腹的要求形成上下一虚一实的协调。与手的活动形成一个手活动气场的支持。与眼神的平远视作为信托。也是力由脊发的后实前虚的协调。也是“顾在在前”即眼前、手前、足前相互感应的协调。同时也是呼吸调息的基础,使气息不滞而畅通内外。形成胸前的空阔坦荡、气息平和、上如浮云、全身轻灵之感。要随时随地总要有这种空的感应,才能应服自然,与外界息息相通。太极拳空胸紧背的要领,不在胸内而在胸外,才能真作到空其胸的意境。另外,空其胸是在体外,而实腹则在体内(中丹田),拳诀有“背不圆力不全”就是指没有做到空胸紧背,或者说是开后三关、气贴背、开夹脊才能做到力由脊发。

4.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椎棘下旁开0.5寸,左右各一穴,两侧共34穴,属奇穴。我们用一至三胸椎,即两肩胛骨中间,感觉有三公分长的竖条状,属阳,属实。由中间沿肩胛骨向两臂,呈一个弧形的感应,即有背圆的感应,“背不圆力不全”的背圆的感应,走两手的外劳宫穴,再透内劳宫是阳掌发劲,并且身上有“五弓劲”内劲的意念支持,这也是上肢开合的基础。手是阴掌时,手向后向上,则肩胛骨向中间,夹脊也有向中间的意动,成为上肢开的一个后背部为一纵轴的感应,夹脊有上行感则为夹脊开,夹脊有下行感则为夹脊合,与膻中前后呼应,但不是透穴。不难看出夹脊本身是奇穴,不同于其它循经的穴位,由第一胸椎至五腰椎其十七节,两侧共34穴,呈上下竖条状,正好与后三关相关连,同时它与开合有关,开则有向下意,合则有向上意,也正好走夹脊,可结合开后三关的意动。开合则与肩胛有关,走外弧劲如弓状,也是肩胛活动开合的意动,与脊柱有关,也就是人的支撑有关,在力学上也很重要。所以夹脊穴在人体活动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应去好好体会,去练、去悟。

5. 命门:在左肾右上角与带脉垂直交会,是一个意念点。命门是丹田鼓荡的根源,命门吸或放丹田,气贴背都没有劲不是实的东西,也就是常说的“以气化精”的关系,其感应是:命门为中心五公分直径一公分圆饼状,应有热感。达到命门有热感是养生的关键,仅次于神,是化劲的源泉即常说的命门吸肚脐之意。

6. 丹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以肚脐为中心划一个十字,在腹部形成一个整田像田字,又有球的感觉,有鼓荡(前后)提肛有托丹田之感叫“地门常闭“。十个手指两侧肌肉叫琴肌即弹琴时非常灵活移动手指,由指尖两侧有流动感,这时出现一种感应即上丹田与中丹田由上而下的合,即常说“刀圭”现象,也是神以内敛的意境。俗语说“沉住气”四肢才灵活,神才灵敏,所以意守丹田即有前后鼓荡又有会阴(下丹田,会阴是任、脉、冲脉的源点)的上托,又有上中丹田之会,才能有即饱满又灵活又有沉着之感。丹田与手的劳宫穴合而发劲(意动),夹脊与手之外劳宫合而发力(力由脊发),外劳宫透内劳宫才成整劲。丹田是实腹与空其胸之关系,空胸在前面说过,是膻中穴意念在一臂前形成的球,空胸到腹是腹内沉沉是沿球的外缘呈弧形由虚而与实腹相合,也是重心在腹部由在胸转移至腹的意念关系。如重心在裆内,以提肛(会阴穴)而与丹田合而使重心上升。肚脐旁和旁下即有天枢穴,章门穴,气冲穴。腹部有九条经脉通过,所以意守丹田在练功中是比较关键的,也是气运全身的关键。

7. 气冲穴:在脐旁下一点与乳头向下垂直。意念是上下通过的两个点(左右),下达冲门由大腿内侧经阳陵到涌泉入地接地气,也是肩井穴能与涌泉穴相通的一个通道。常说“入地三尺”就走的这个通道,只向下不可逆行,否则气不畅。也是构成气沉丹田和腹式呼吸的呼的一个部份。气入地感应我们认为是呼(吐)。

8. 冲门穴:在腹股沟上与气冲穴垂直相对,也是个点的感觉。在弓步时和向前弯腰时,气冲要找一下冲门即有收腹股沟的作用,而且气不散。

9. 天枢穴:在脐两旁开三指与脐平行。人的根不在脚,而在天枢穴。当下肢曲屈上提,以脚内踝下之照海上找天枢穴,有轻灵的感觉,我们管它叫踵吸。踵即脚踵即足根。照海与申脉皆出于足根人根中以后再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