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前有长江天堑,背后有龙虎金山,为何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都城的选择事关国家社稷。历代王朝在定都方面都是慎之又慎,当过古都的城市也大多集中在几个城市当中,其中南京被称作“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曾做过多个王朝的都城,但不知是巧合还是事出有因,这些王朝都不长命。

按理说南京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适合做都城的南京城,前有长江做天堑,城后有龙虎金山做防御,为何在南京定都的都城都不长命呢?

纵观所有在南京定都的政权,大部分都会输给北方政权,无论是东吴东晋还是南北朝,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人们之所以认定南京政权不长久,也大多是因为如此。要破解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看到南北方政权对峙时的本质。

首先,是经济问题。在冷兵器时代,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拼的是人力。封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有限,交通成了打仗的重要难题,交通不便也就意味着补给缓慢。在靠人力比拼的战争中,补给就代表着兵力的强弱。

第一个在南京建朝的政权是东吴。当时南方的农业发展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方,无论是江浙平原还是四川盆地,都是农业经济及其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就成为了战争时期,补给输出的大省。

这也就意味着南北比拼时,南方军队想要北上,就必须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运输粮食补给,不但会造成极高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部队作战的灵活性,一旦战争出现问题,大多情况下部队只能选择退兵。

而北方军队向南方进军事就可以依靠江浙,川渝一带的补给实现步步为营,一步步蚕食南方政权。这个道理不仅在中原内部的战争中有体现,对高丽的战争也是如此,中原王朝,庞大无比,兵肥马壮,但在对抗高丽时,也常常是输多赢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补给问题。

其次,是军队机动力不对等,受地形文化传统影响,北方军队骑兵数量比较多,而南方军队水军数量较多。这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北方地区坐拥“燕云十六州”等大量战马供应的城市,因此骑兵数量较多,而南方少有马场,骑兵数量自然就较少了。

骑兵是古代军队中机动性最强的部队。机动性代表着一个部队向外扩张的能力,机动性强,可以围点打援,形成局部优势,除此以外在战争危机时,机动性强的部队也有着极大突围逃生的概率,而机动性弱的步兵,一旦被围剿,就难逃被屠杀的结果了。

再次,是地形问题,当南北政权对峙时,常常会产生战线上的调动补给,纵观整个中国地形不难发现,在南京定都的南方政权地处丘陵地带,而占据北方的北方政权则多平原。

这就导致,如果沿着长江产生冲突时,南方政权的劣势极大。在交战时,北方可以很快地在湖北一带集结部队到达南京,而南方军队在丘陵地带行军的速度远不及上北方军队,从这一点来看。在南京定都的政权之所以会短命的,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长江北面的地形优势。

除此以外,还有在南京地区定都王朝本身的问题。并不是在南京定都的王朝就一定短命,而是那些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本身就是短命王朝。

纵观整个东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整个中原文明是在黄河流域的基础上向四周辐射的,身为农业王朝,中原王朝最值得开发的地区就是黄河地区。在封建历史上,中国一共有两次农业重心的南移,一次是永嘉之乱,一次是靖康之耻,这两次活动使江南一带被迫开发之后,发展成为了经济重心。

纵观六个在南京定都的政权,可以发现这些政权无一例外都是疑是偏安一偶,根本无心统一中原或根本就没有能力统一中原,他们只能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盘踞在南京一带。

比如说第一个在南京定都的东吴,虽然在三国时期东吴的疆域面积并不小,但是相比于蜀国和魏国来说,东吴地区的经济开发程度极低,发展模式极其粗放和原始。“云梦泽”说的就是湖北一带的大量沼泽地,而北方自秦灭六国以后就开始有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是南方王朝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超越的存在。

总之,南京并不是所谓的王朝不祥之地,那些选择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本身就已虚弱无比了,之所以选择南京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