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如果我的孩子是陈念,我该怎么办?
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喜欢《少年的你》,因为它的拍摄地在重庆。
对于重庆,我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依恋,那是我的第二故乡。
18岁到22岁,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间都和重庆捆绑在一起,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家,进入社会。
很巧的是,我大学所在的宿舍里也有着校园霸凌,那个女孩和魏莱很像,家境好,有自信,当然,也很冷漠。
她在宿舍里唯我独尊,想做什么别人都要配合,只要稍有微词,她就会对你语言暴力,甚至是肢体暴力。
我亲眼见过她给了宿舍一个女孩一巴掌,也见过她把另一个女孩的东西全部都扔了出去。
而我,是唯一一个她能够另眼看待的,大概是因为我的家境也不错,让她有所忌惮。可是看着她欺负别人,我真的难以接受。
那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丑恶?
后来,我们大学毕业,没有人再和她有联系,那段回忆,也成为了我美好四年中唯一的杂音。
渐渐的,我长大了,成熟了,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丑恶,作为成年人,我变得麻木、习惯,觉得似乎弱肉强食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可当我有了孩子以后,那段不美好的回忆偶尔又会出现,直到看到《少年的你》,我难受得好久都没缓过劲来。
是啊,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自己受怎样的苦都无所谓,可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苦。我现在也能够理解当初我经受这样的精神折磨时,我的父母会有多么难受。
如果我的孩子是陈念,我该怎么办?这可能也是许多像我一样的父母会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最深刻的反思。
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看不见吗?
重庆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从它的地貌上就可以看出。不管走到哪里,重庆都是高低起伏,有棱有角的,有许许多多的楼梯,整个城市如迷宫一般。
用这种地形来刻画一段灰暗的青春时光,真的再合适不过。
《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性格内向,学习很好,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因校园霸凌而陷入命运的漩涡。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是个小混混,辍学后便开始混迹街头,日子浑浑噩噩,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种种机缘,两个人相识,小北从此以后成了陈念的保护者。
这部电影的开篇,就上演了血腥的一幕,陈念的同班同学胡小蝶因为被校园霸凌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电影里胡小蝶问陈念:“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原著里胡小蝶问陈念:“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看不见吗?”
这样两句话,把一个孩子的无助和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啊,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校园霸凌的存在,却都视而不见,从来不愿做点什么?
陈念只不过是帮胡小蝶盖上了衣服,让她留下一点最后的尊严,可她就成为了下一个被欺负的对象。
在往后被欺负的日日夜夜里,陈念总是在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是我?”
是啊,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少年的你》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是像胡小蝶被欺凌、陈念被全班同学嘲笑的事情,是很普遍的。
很多学生不知道嘲笑、欺凌他人,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伤害,以为只是小小的恶作剧。包括魏莱和她召集的那帮人,她们甚至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而身边的很多成人,也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到闹出人命,就不会去管,这大概也是校园霸凌一直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看《少年的你》时,我的脑海中就一直回荡着那个质问的声音,你们看不见吗?是啊,你们看不见吗?
为什么会有校园霸凌?
要想知道校园霸凌到底如何解决,那我们就先要知道校园霸凌到底是什么。
校园霸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显性问题,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学生受到身心伤害的事件。侮辱性的身心攻击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网络欺凌等。
都是孩子,那些作为欺凌者的少年,她们的恶从哪里来?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她们的性格形成,都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像电影中的魏莱,她家境富裕,长相甜美,成绩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可是她的父母对她要求非常高,从小到大对她的要求就是“完美”“最好”,在她复读的这一年,父亲几乎都不会和她说话。
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魏莱的内心变得扭曲,她在家庭中成为被欺凌者,所以到了学校她就变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压、缺爱的不安全感。
这其实很好理解,有研究数据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很多有家庭暴力习惯的人,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家庭暴力的家庭中,他虽然厌恶这种生活,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关键的场所,必须重视这个问题,不要总是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去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而作为学校,更是如此。《少年的你》中老师对于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成为了他不关注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关键点,大家每天都以高考作为终极目标,对学生相关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可能也没有落到实处。
校园失守后,整个社会的机制体制也都没有能够跟上,在孩子们被欺凌的时候,警察和老师都以“马上要高考了”“取证太难了”这些理由放过欺凌者,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这些种种原因,都让校园霸凌愈演愈烈。
所以在《少年的你》中,陈念问怀孕的女警员,“你敢让你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吗?”
这一句话,让女警员哑口无言,也让我们所有观影的人哑口无言。
是啊,你敢吗?
据导演曾国祥说,他拍《少年的你》的起因是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女生被许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脚踢,而站在一旁的人,却无动于衷。他不仅想知道为什么少年成为欺凌者,他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在电影中,安排小北和陈年这样的角色,就是要给这些冷漠的人以反差。
面对坠楼,大家都忙着拍照发微信,只有陈念为她盖上衣服。面对欺凌,大家都假装没看见,只有陈念选择报警。
可就是因为这仅存的善良,陈念成为了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袖手旁观的人平安无事,制止恶行却受到牵连。
而大家眼中的小混混小北,在做着正义的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曾国祥让小北与陈念这两个置身于“阴沟中”的少年,相互庇护、相互温暖、相互拯救,他们用一腔孤勇保护着自己在这个世界最后的坚守。
看过他们,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青春不只有光明、美好,更多的,是阴暗、迷茫。
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
也像作家金仁顺也说过:“我看不出青春有多少美妙之处,相反,青春期就像莽林一样,埋伏着陷阱和危机,充满了暴力和死亡。一步行差踏错,一生满盘皆输。”
我到底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孩子?
自从当了妈妈,特别害怕看和孩子有关的作品,尤其害怕看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曾经看《亲爱的你》《韩公主》《妈妈别哭》的时候,都潸然泪下,而看到《少年的你》时,又多了一种让人窒息的无奈。
校园霸凌至今都是无解的难题,因为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这件事情,只能够靠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制度、警察的共同努力。
可是我们到底该怎样做?这真的值得思考。
首先,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部电影中,未来的父母、陈念的妈妈以及小北的家人,他们都不了解孩子,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魏莱的母亲不了解自己的女儿,以为她很单纯,陈念的母亲不管女儿,无法保护女儿,小北也是因为被父母抛弃才做的小混混。
如果他们的父母不是如此,可能这场悲剧也不会发生。
至于老师,不仅要关心学习还要关心生活,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至于整个社会,大家都应该多关注这个问题,从源头解决,不要等到不可弥补的伤害发生了,才想要解决。
让更多的人重视校园霸凌、思考减少校园霸凌的方法,这应该就是《少年的你》真正存在的意义。
我知道,校园霸凌永远不会消失,可我还是希望它能少一点,再少一点,因为不管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都是受害者。
这个世界对孩子的亏欠太多,只有更多人关注起来,一起努力,才能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少年的你》不仅仅是一部讲述社会问题的电影,也不是一部抒情爱情片,它是现实生活的启示录,让我们对于“少年”有了一次重新的认识。
这个世界,不是非善即恶,很多时候,灰暗才是主旋律,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陈念,更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魏莱、小北,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张明媚的脸。
如果要做到如此,就需要我们这些成人先想明白,如何让爱与善先于恶抵达他们,然后引导所有的孩子走上正途。
这条路可能还很漫长,但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从现在开始,从此刻改变。
我是夕言,专栏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龄少女,喜欢写温暖的文字,做感性的节目,已出版《你的余生,与我有关》,如果你有故事,记得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