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家蔡希陶:我的兴趣是什么

▍蔡希陶在工作之中

我从事植物学工作数十年,中间没有改变过职业。有人问我:你是否对植物特别有兴趣?是兴趣吸引你长期工作,坚守岗位,克服国民党时期的贫穷和困难,渡过了漫长的饥饿岁月吗?是兴趣吸引你离开了舒适的都市生活,爬山涉水来到这云南边疆,出入在土匪盗贼横行之乡,蛮烟瘴雨之地吗?

我的回答是,我自幼没有对植物发生过很大的兴趣。我儿时最爱好的却是动物,对小鸟、虫、鱼,甚至虎、豹、豺、狼,都十分喜爱,而且加以饲养。记得中学时代,我的宿舍挂满了鸟笼,床底下还拴着小狗。校长来查寝室,看了大为一惊,说我不讲卫生,不准我饲养,于是我就不得不脱离了那个学校。后来进的那个学校,宿舍前有个走廊,我就用这个走廊,发展起我的“动物园”来了。

我在1929 年,因为失学又失业,找到了一个叫静生生物调查所的研究机关去工作。我知道那里面既研究植物也研究动物,就想进去搞一下我所向往的动物学研究。谁知道我一去报到,碰到的就是胡先骕先生。他是植物学家,那时他是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所长。他一见我,就很器重我,并鼓励我帮助他搞植物学研究。我当时迫于形势,就只好答应了他,而心中却打算既然有机会进了这道大门,我还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己搞一点业余活动,满足我对动物学的爱好。这样我就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现在。

我进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后,兢兢业业地帮助胡老先生工作,他也对我非常重视,把许多重担都交给我这个“生手”去做。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我慢慢就对植物学发生兴趣了。所以如果说我是从那时起对植物学发生兴趣,倒不如说我对工作发生了好感,也就是对工作产生了责任感。

▍1979年人民画报封面

1932 年,我由于翻阅外国人的游记,知道了云南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我想,我国的植物种类要算云南最丰富,英、法、德、美等国都多次派人来采集了很多标本,我们中国人自己反而视云南为畏途,为什么不敢去取宝呢?于是我就大胆设想去云南调查植物,并得到胡老先生的支持。要筹备出发的时候,看看地图,想想这遥远的地方,有谁和我一齐去呢?后来,我想出一个在当时社会上常用的办法,就是登报招聘。我想这么大一个北平城,一定会有几个有志之士的。果然,一登出广告,就有近两百个青年来报名,我把他们集合起来考试一下,录取了四名学业成绩比较优秀的。谁知他们来报到以后,得知是要分配到云南这个遥远而生疏的地方去,就戴起帽子告辞了,一个都不愿意留下来。我碰了一鼻子灰,就只好另约了二三个文化很低的青年,一起动身向南方出发了。

我到云南,工作任务虽然是采集植物标本,但是我的兴趣却是少数民族的人情风俗,云南的虎豹野兽和小型马,云南特有的马帮生活,以及其它一切和我从小所熟悉的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一些事物。这样,我在云南就靠一双脚走了三年,把这个省东南西北的高山峻岭都跑遍了。

我在旅途中的同伴,离不了一匹马、一条狗、一头猴子,天天在深山中移动,也不感到寂寞。做了一个游动的鲁滨逊,大概有三年之久。

▍蔡希陶在查看油料作物油瓜

我在云南长期旅行,接触了不少农民朋友,他们看到我跑了这么长的路,花这么多的钱,就时常问我:你采这么多的花花草草,拿回去做什么用呢?这样的话,我不知听了几百次,但是我总无法回答他们的问题。我没有能力把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国家的需要讲出来使当时的农民了解,就是我能讲出这番道理来,当时的农民也不一定会接受。可是,从此我把这个问题刻在我的脑筋里。我的工作,应该做在实用的刀口上,群众才会同情我。于是,我立定要用植物学这门理论学科去为人民做一些有用的工作的志愿。

全国解放以后,我接受了中央关于寻找橡胶资源的任务。那时云南省虽然解放了,可是边疆地区还没有稳定秩序。而我设想的可能有野生橡胶的地方,就是在和外国接界的政治秩序没有完全建立的边疆,因为那些地方海拔低、天气热、雨量多。所以我就和三位青年,赶着两匹驮马,装备了几瓶防疟用的奎宁丸,从文山专区起,沿国境向西走了几千里路(不应该说是路,因为有一段是没有路或小径可通的),一直到缅甸边第一块我省自产的橡胶样品呈献给中央。

后来,有一个起义的云南军官对我的一个朋友说:“老蔡走的这段边境路线,我以前带了一团人走过,还是没走通。他们只有几个人就敢走,真是吃了豹子胆。”

从此,我就越加自信,植物学虽然是一门理论科学,但是熟悉了这门学科,用这方面的知识去寻找国民经济需要的物资和原料,是会受到人民的欢迎的。所以我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资源植物方面去。这方面的科研领域在我国解放前是很少有人去涉猎过的,我只有摸着路试走。由于党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终于走上了这条康庄大道。由于研究资源植物只是依靠植物学本身为工具是不够的。要把某种植物的用途明确起来,就必须有化学手段的帮助,要把寻找到的有用资源发展扩大起来,就必须有栽培学的兵力共同作战。所以我就东奔西走,乞助于化学及栽培学方面的力量。靠着党的统一领导和各方面同志的帮助,我终于组织了一个有多学科配合作战的队伍,能够适应为开发祖国植物资源作战了。我们这支综合队伍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横冲直撞于密林深山,攻下了几十种国家迫切需要的资源。我总是说,要植物化无用为有用,也要把我们自己化无用为有用,才对得起党对我们的培养,人民对我们的扶植。我对植物虽有兴趣,可是我并不是因欣赏奇花异卉才对它们发生兴趣的,而是因为我的工作是以它们为对象才接近它们,热爱它们的。居住在城市大厦中很难接近植物,所以我就移樽就教到植物茂盛的山间密林附近去居住和工作。远离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要差一点的,但是条件是人创造的,我们可以创造条件。科学研究上最基本的条件是自然界的对象,我们决不能离开这个基本条件而去侈谈其它辅助条件。不然,我们口口声声赞叹云南植物种类丰富有什么意义呢?

我写这篇短文,就想说明我对植物是有兴趣的,但不是为满足兴趣才去搞植物学的。

注:蔡希陶教授于1911年4月号生于浙江,1981年3月9号逝世于云南。今天是蔡希陶教授逝世37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旧文,砥砺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