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上部)
《道德经》新译(上部)
——仰山庙人于2016年6月16日
一直对道祖老子《道德经》心怀向往,却不曾阅读。近来有幸得闲,偶从网上搜之,居然得之,更有译文及注解!然而读后却是一头雾水,各种译文甚是不通,有时单句似乎能通,前后联系起来却又不通,难道是尊敬老子文理不通吗?显然不是,应该为后人不解吧!故生重译之心。现将近一时段试译上部之初稿呈献给大家,还望其中道友指正。
格式说明:原文
——译文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然之道是可以说出来,并不一定能讲清楚的;万物之名是可以命名的,并不一定表达其真实名义。天地之始本无名,万物之本来却有名。因此,我常用感性无针对性的方法认识其中奥妙,也常用理性有针对性的方法观察其细微特征。对同一事物用两种方法去认知所形成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两种方法都很玄奥,虽然玄之又玄,却是探索万物奥妙的法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世人都能感知美好事物之美所在,是因为自已曾见过丑恶的事物;世人都能感知善行之善所在,是因为自己遭遇过不善的行为。所以同时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音和声、前和后等对应概念。因此圣贤之人,以无为的思想处事,在不言之中教人,即使承担万种工作而不推辞,收获很多而不占有,有作为而不自恃,有成就而不争功。正因为不居功争利,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推崇贤名,让民众不去争名;不以难得之物为贵,让民众不行偷盗之事。如果看不见想要之物,就不会产生乱来的想法。所以圣人的治世之道是:虛少其心欲,饱实其肚腹;前弱其心智,强健其筋骨,常使民众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而让那些自作聪明之人不敢胡乱作为。无为而治,则无不能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之要冲,就好象万物之根本规律,博大高深啊,反复应用也不会有差池。挫压锋锐之人,解决纠纷之事;揉和闪光耀眼之处,混同于尘埃之中。
多么精辟之论啊,我不知这是谁的结论,但他应该产生于上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不仁,在于把万物当作自生自灭的野狗;圣人之不仁,在于把百姓当自我生息的野狗。就如同风箱叶轮,中空而送风不断,越动出风越多。例子多讲也讲不完,不如只信守其中要义。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稻谷种子如不死之神,是因为有重复繁植玄机,这重复繁植的玄机,就是天地万物长在的根本。绵绵不断的存续方式,就是万物普遍适用、天长地久的生命规律。
天地之所以能长存久远,是因它不为自己而生,故能长生。因此圣人因谦让于人后反而位列人前,因置身度外反而身存其利中,难道不是因为他有无私精神吗?故而才能成就其个人理想吗?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行为方式应如同水一样。水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万物而不争功,泰然面对世人的嫌恶,所以水最接近于道德标准。择友善之地而居,心中存善念,施仁爱,讲诚信,发挥好作用,及时行善。只有如此不争,方能万事无忧。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拥有财富过多,不如适而可止;佩剑磨得太尖,不能保存长久;金玉堆满堂屋,无人能守得住;富贵而生骄横,是自找麻烦。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把形神归一,能做到不分离吗?使专虐之气变得柔和,能像婴儿那样吗?清洗干净无比的镜子,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无为而治吗?感知天地之门开启之际,能做到无视女色吗?了解各方原因之时,能不带成见吗?上天有生养万物之德,生而不占有,有作为而不恃功,养大了而不宰杀,这就是玄明之德。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个轮穀有三十根幅条,因为中间有空无才能用作行走的车轮:粘土烧成的陶器,因为中间有空无才能用作盛物的器皿;为房屋开门窗,因为中间有空无才能给房屋起到釆光通风的作用。所以说有形的可以被利用,无形的也可以被利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色彩太多让人看不清楚,声音太杂让人听不明白,味道太多让人品不出真味,驰骋田猎令人内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因此圣人的治国方略应是,做填腹的实事而不做取悦人的表面文章,故而知道如何取舍。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惊
何谓宠辱若惊?荣幸是最好的感受,耻辱是最不好的感受,得到了就感到惊喜,失去了就感到惊恐,这就是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心里有自我。要是我心中无我,则我有何忧患呢?所以能以身为天下而忧者是可贵之人,他会心怀天下;一个愿意为天下献身的人,才是可以担负起天下大任之人。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要看却看不清,称作依;要听却听不明,称作稀;想拿却拿不到,称作微。具有这三种形态的物质无法深入探寻,因而容易混为一谈,往上夸大说来不觉得荒谬,往下贬低论之不觉得蒙昧。实在无法命名,就把其归为无物。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用恍惚来形容。迎面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拿古人的理论,来解释今天存在的事物,从而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这就是道学理论之纲要。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liáo,风的声音)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善长道学之人,理论分析微妙且融汇贯通,高深难懂。正是因为高深难懂,才勉强用词来形容它。谨慎得如冬天涉河,犹豫得象害怕干扰四邻,拘谨得如陌生客人。涣散得如冰之将释,敦实得象朴木,空旷得如山谷,浑混得如浊流。如何得以止浊?只有平静下来才能慢慢沉淀变清;如何保持长久安静?只有慢慢体会其中的生动过程。掌握这种方法的人不会感到自满,而只有不自满,才能推陈出新。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内心进入一种极度虚无境界,保持心静神笃状态,这时有如世事万物从旁怱忽而过,我可以观察其循环规律,芸芸万千事物又都可追朔其根源。找到了根源也就是找到所说的静,找到了静也就是说找到命题的答案,找到答案也就是找到规律。了解了规律也就明白了道理。不了解规律就会妄作凶险之为。了解了就能包容,能包容才能做到公正,公正才能确保周全,确保周全才能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是遵循大道,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任何人也不会感到不好。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君主,世上难有。次好的君主,受人爱戴和赞誉。再次的君主,让人敬畏。最差的君主,让人轻侮。君主如果信用不足,就自然产生不信任他臣民。如果谨慎地发布命令,并使事情成功圆满,百姓都会说:'’我自然信服'’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弃,才有仁义之人;智慧频出,就有大骗子;六亲不和,才有孝慈之别,国家昏乱,才有逆耳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注:原编在下章)。
——绝好的圣君不用智治,民众获利百倍;绝好的仁君不靠义行,民众重回孝慈;最巧的政策不用利诱,盗贼不会产生。仅把这三条作为法则条文还远远不够,所以另有附加要求是:纯洁古朴,少私寡欲。这就是无忧的绝学。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恭唯与阿腴,相差几何?善美与丑恶,相差在哪?人们畏惧的事情,不可不畏惧。多大荒漠啊,大得没有尽头呀(找不到中央)!众人都爱熙熙攘攘,有如分享祭物,有如春节登台看戏。唯独我淡泊得感觉不到诱惑,象刚出生的婴儿,随风漂荡,象没有归宿。众人都希望富足有余,而唯独我象要遗弃财富,难道我有一个愚人的心吗?真晕啊!世人都明白,唯独我糊涂;世人都有察觉,唯独我闷在鼓里;世人都把富有当作追求,唯独我顽固鄙视财富。而我却象大海一样润泽,如不止的风一样飞扬!我异于世人独自追求大道并尊其为养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管窥德的内含,唯有遵从大道。道作为一种存在,呈恍恍惚惚状态。而在恍惚之中,却真实存在;在幽冥之中,有其精华;其中精华是持别真实,也是最可信的。从古至今,道之名就没被弃用,用以解释众生规律。我是如何了解众生规律之所在呢?只有尊从大道之法。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能忍受委曲才能顾全大局,能忍受冤枉才能挺直为人,有洼地才能盈水,推敝陈才能出鼎新。欲求越少则获得感越多,欲求越多越感到迷感。所以圣人专心致至悟道,成为天下的榜样。不自持已见才能明白道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真理。不自找不自在就是有功,不自大才能成为尊长。只有不争,天下才无人能与之相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之论,岂会是虚妄之言吗?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略以自然界的作例,狂风刮不了一朝,骤雨下不了一日,谁主管这些事?是天地。天地做事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道学的人,修道者感觉与道同在,积德者感觉与德同在,失败者有失败感同在。相信与道同在者,容易得道;相信与德同在者,容易积德;有失败感者容易失败。信心越不足,越没有信心坚持。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爬行者不会站立,骑行者不善步行自伐者无功,自恃者不能成为尊长,这些都符合道规。常说多吃食物会体胖而行动不便,多占财物也会今人厌恶,所以得道者不会这样为人处事。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种东西混然存在,先天地而生,寂静无形,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周而复始永无穷尽,可以认为是天下万物的本源。我不知它的名字,就用"道"字来表达,又用"大"字来强调。大引申出久逝,久逝引申出长远,长远引申出循还。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有四大,而人就占其中之一。人依法于地,地依法于天,天依法于道,道依法于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持重是轻行的根基,宁静是治躁动的君药。所以圣人,终日行走不离辎重,虽外观荣华,却能超然如轻燕(身轻如燕)。奈何有人己是万乘之君主,却不自重而轻视天下百姓。轻浮则会丢失道德根本,急躁则有失君子风度。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于行者不留痕跡,善于言者不留话柄,善于算计者不用筹划,善于封门者不用门栓也无法打开,善于打结者别人没有结绳简图就没法解开。所以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故在他眼里没有废人,常常善于拯救器物,故在他眼里没有废物。这是明白承袭的道理。所以善为人者,不善为人师;不善为人者,善恋人之资产。不当受人尊重的老师,不贪受人的资财,虽大智若大迷(大智若愚),这就是为人的要诀。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明知自己强壮,却表现柔顺,是润泽天下的溪流。成为润泽天下的溪流,通常德不离身。
明知自己明白,却表现糊涂,做天下的榜样。成为天下的榜样,通常德行不差,这样回归于无极状态。
明知自己有荣誉,却表现谦卑,做可容天下之谷。成为容天下之谷,通常德行十足,这样就回归于朴真状态。
朴真得以发挥就能成大器,圣人会重用他为官长。所以说大(制)器者难得不忍割舍。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帅想谋取天下并为之行动,我看他不会取得成功,天下社稷是神授之器,不可人力夺取,人力夺取者必败,侥幸占有者终会失去。所以世上之物有的独行有的伴随,有的声小有的声大,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载升有的堕落。所以圣人会远离过甚、远离奢侈、远离安逸。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学辅佐人成君主者,不以武力征服天下,其事业将有好的回报。军队所到之处,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大战之后,必有凶灾之年。善道者会取得胜果后而停止用兵,且不敢用强攻取胜。争胜而不自负,争胜而不杀伐,争胜而不骄横,争胜是不得已而为之,争胜却不逞强。植物壮盛就将衰老,这就是所说的不为之道,不为之道早已存在。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一个好的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重器,耗费财物或许令人厌恶,所以得道之人不纠结于此。君子在安居时注重严格训练军队,而在战时强调谨慎用兵。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之重器,不是君主个人之杀器,要到不得己时才用。
依仗锋利兵器偷袭是用兵上策,
取胜了并不值得高兴,那些为此而高兴的人,是以杀人为乐之人,那些乐于杀人之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喜报可用以激励士气,凶讯则需冷静处理。偏将用勇猛之人当,上将用冷静之人来当。战前承诺要用丧礼对待牺牲者,面对阵亡的众人,要悲哀哭泣,战胜后,要为阵亡者举行丧礼。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道通常无法表达,虽然纯朴弱小,天下没有人能指使它,侯王若能坚守真道,天下万物将自然归顺他,天地和顺降下甘露人民不用指今却自会公平分配,分配制度开始成文命名。名分既然有了,再让匹夫也都知道,制度被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不会消亡。
把道与天下的依存关系比作山谷溪流与江海一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知人者智慧,能自知者才算真明白,能胜人者有能力,能胜已者才算真强大。知足者富裕,努力前行者有志气,不迷其方向者能持久,死而不亡者才算长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很广泛,其广泛度可以左右万物,它是万物生存的依靠而不求赞扬,功成不求留名,是万物的衣食父母却不当主宰。通常没有欲求,就可有小名望;万物都归顺却不作主宰,就能有大声望。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才能成就其伟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具有大好的气象之地,是天下人都愿向往的地方,去往那里没有灾害,只有安全平和舒泰,还有歌乐和美食,过客都会留下来。
这些,用嘴巴讲平淡无味,用眼看也不全面,用耳听也不全面,只有亲身体验不可相信既往见闻。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要想收敛,必定先张开;要想使敌削弱,必定先让他占强;要想使斗志荒废,必定先让其高兴;要想夺取敌人城池,必定先给他好处。这是柔弱胜刚强的浅显道理。
大鱼不可离开深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展示给敌人看。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大道常常无为而无所不能为,侯王若能信守大道,万物将会自然归化,若归化后却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朴"镇住他。他被"无名之朴"镇住后,也就会不再产生欲望,无欲就能平静,天下就自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