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精神的敞亮与打开
上周六,袁静老师在叙事者QQ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她分享的内容很简单,只是谈了自己在思维导图使用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分享的效果却极好,在线听的老师感觉意犹未尽,未能参加现场活动的老师遗憾万分。以至于,活动结束后有人在群里要求回放现场录音,有人忙着保存群里截屏的视频,有人希望拿到精美的讲课PPT。直到今天,还有好几位校长打算邀请她去学校里分享,想用这样的方式为老师们补上这一课。
我第一次发现袁老师的“思维导图”是在她的文章里,当我们成为微信好友后更是经常看到她晒的“美图”。最初见到的多是她读书后绘制的导图,时不时地还可以看到她用导图来设计日常生活。最终让我开始对她的探索感兴趣的原因,源于她分享的学生绘制的导图——小学低段的学生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我有点不相信。
于是,我专门就这个问题“咨询”过袁老师,当然是以怀疑的心态和语气。这一次“咨询”真的让我开了眼。在袁老师那里,备课是用导图做的,课堂是用导图开展的,学生的作业也是用导图完成的。甚至,学生的课本就是天然的导图素材,几笔勾勒就成了思维缜密、外在精美的思维导图。而这些,的的确确是在一二年级的课堂上实现的,的的确确是七、八岁的孩子可以掌握的……那么,我还有什么话可说,除了惊讶与羡慕。
我以为,这是他们学校在推广的一种教学特色,或许她只是在履行学校教学策略下的一种模式或形态。私下里,我向她的同事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只是她一个人的爱好而已。思维导图的使用,既不是学校倡导和推广的,也不在考核评价范围之列。虽然她的做法要比常规的备课、上课多出几倍的付出,但在教学常规检查或者考评中并不会占什么优势,纯粹属于“多此一举”的付出。从他人的话语里可以听得出,她在探索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也遭遇了很多的不理解。
这,就让我更加钦佩。其实,一个人在某些教学领域做一些创新,进行一些探索并不足为奇。在教师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特色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走在了特色实践的路上。但是,这些探索和实践大多是在某一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的,大都有着巨大的行政力量的支持和支撑。说得简单一点,某所学校倡导某种模式,这所学校老师就有可能走上同样方向的研究之路。而这样的研究,无疑会被学校和领导认可并鼓励,并给与尽可能大的理解与鼓励。倘若是某个区域在倡导某种课改,那么参与其中的实践者获得的利益和支持也就会更大一些。
可以这么说,一个教师的研究依托的背景越大,他获得的动力和力量也就会越大。我欣赏这些在研究的道路上诗意行走的老师,但我更敬重像袁老师一样独自探索的行动者。因为,在一个没有背景力量推动的领域里行走,就很难会有欣赏、鼓励和掌声,就很难寻找到支援和帮助。这样的行走,所有的动力只能源自自己,源自对理想和追求的坚守。
无疑,这是一种最为孤独的努力,也是一种最考验毅力的精神求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一个自我的考量: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逼迫的环境里,你有没有对一件看起来毫无世俗利益的事情倾注过热情?有没有对纯粹源于喜欢的东西付出过恒久的坚持?倘若你有,那么你值得自己去尊重;如果你没有,那么你需要进行一次尝试。因为,只有这样的努力才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明朗,才可以获得不带枷锁的幸福。
有所热爱,有些追求,有点孤独,这是教师精神的敞亮,也是一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