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程砚秋
一、程砚秋先生和他的《荒山泪》
《荒山泪》1929年编写,1931年上演,早于《春闺梦》半年,属于同期同题材相近的剧目,编剧同为金仲荪。如果熟悉程大师的剧目创作与演出,就知道,这两出戏不仅是程派剧目创作的转折,也是程派艺术精神的一次升华。体现于程本人的思想变化,也很明显,1932年,在收徒荀令香为徒的同时,程将自己的名字中的“艳”改为“砚”。
剧目题材的转化,并没有改变程派以悲剧著称的特征。一改沉痛悲剧为根本,还要等到《锁麟囊》的创作,往后推十年。
但是,《荒山泪》彻底改变了传统戏曲表现女性悲剧多以豪绅、酷吏、贪×为矛盾点,也脱离了贪财爱富的父亲或人伦丧尽的舅父的俗世窠臼,而是将人物命运放在残酷社会现实与残暴上层统治的背景中展开。剧情更借流传广泛的优秀诗词佳构,大大提升了悲剧的震撼力。
这种题材上的转变与提升,结合全面的戏曲技艺,集中表现程派艺术精神及精髓,成为《荒》《春》二剧传承不衰的重要原因。
1956年,周××提议为戏曲艺术拍摄电影以纪录,程砚秋当然在其列。只是,正在被×判的《锁麟囊》未能成为程最理想的入选剧目,最终,《荒山泪》得以拍摄,成为程砚秋留下唯一完整全面的艺术荧幕资料。导演是吴祖光,同期拍摄的还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洛神》。
《荒山泪》电影与程砚秋的舞台演出有区别,从张火丁为程的音配像对比便可知。
吴祖光认为《荒山泪》的剧本“比较简单和粗糙”(不敢苟同,呵呵),所以要“加工、充实、修改”。为电影再次创作的时候,程砚秋叮嘱执笔的吴祖光“写唱词时不要受到任何格律的限制,希望多写长短参差的句子。”吴祖光撰文回忆:程砚秋说“你怎么写,我怎么唱;你写什么,我唱什么;你的唱词越别致,我的唱腔也就越别致。”而且程砚秋创腔极快,往往是拿到剧本,第二天便和乐队合乐了。
1956年3月30日,为拍摄电影再度创作的《荒山泪》在北影演员剧团礼堂彩排演出。据吴祖光记忆,这是程砚秋一生中最后一场演出。1958年,程砚秋逝世。
二、赵荣琛先生对《荒山泪》的传承
赵荣琛在《略谈<荒山泪>演出心得》一文中对学习和演出荒山泪有一些记录。
在十五六岁的少年时,赵荣琛先生就看过《荒山泪》,一下子被迷住了,由迷而学,从此开始钻研这出戏。他和同窗好友曾世骏(程派琴师,应该也是赵先生的把兄弟)一起学练。
在山东学艺的时候,熟谙程派的关丽卿先生给赵荣琛说过不少程派戏,也曾在一些方面对《荒山泪》给与过指导。
1940年,身在重庆的赵荣琛投帖拜师,程砚秋来函指导技艺,并给他寄去不少剧本,其中包括《荒山泪》。通过研读程先生校改过的剧本,对来往信函的艺术指教的领悟,结合对唱腔和身段的温习描摹,赵荣琛自信能够演出该剧了。
但在这个阶段,他始终未正式演出过《荒山泪》。赵荣琛是怕演得不地道,走了样,对不起还没见过面的师尊,有损先生声誉。
1946年,赵荣琛在上海正式补办拜师仪式,程先生为他详尽地传授了许多程派独有剧目,包括《荒山泪》。但是,赵荣琛依然没有正式公演该剧,原因是,师傅的看家戏应该给师傅留着,避免“以同一剧目上与师尊争夺舞台和观众”。1949年前后,程师常演的剧目不多,《荒山泪》是其中之一。
赵荣琛正式公演《荒山泪》是在1949年。此后,在程先生逝世前,赵在北京也极少演出该剧。解放后,在东北期间,赵荣琛才放开演出自己最钟爱,也是下功夫最多的《荒山泪》。
第一次全国戏曲汇演的时候,赵荣琛先生即以《荒山泪》获奖;1959年,程砚秋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演出,赵荣琛演出的是《荒山泪》;1978年后,恢复旧剧演出,赵先生最先演出也是《荒山泪》。
一直以来,《荒山泪》都是赵先生最具号召力的剧目。
赵荣琛的舞台演出与尊师程砚秋也有不同,无论是场次的删减、编排次序,还是扮相、唱腔的细节。这些改变,也得到了程砚秋的肯定。赵初演《荒》的时候,程先生看了演出说:“有些小地方虽然同我不一样,但是不错,人物的感情出来了,唱腔和身段都还规矩。”
1993年,赵荣琛以《荒山泪》传授张火丁,并收张火丁为关门弟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