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秦岭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成果展
古秦岭,今学名秦岭之初,春秋战国通往秦国东南路径上的一座界山。是春秋战国他国对秦国与邻国有路交界之山脉的谓称。因马路和关都在峣山进出,也有将秦时的秦岭称峣山。
汉朝始称秦内史峣关路经出入的界山为秦岭。《汉书》有“又有甲水,出秦岭山,”其甲水就是今金钱河。秦岭山就是有条路的山。因此山有进出皇城道路,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简称《图集》)汉图标注此段界山为“秦岭山”。
虽《图集》没有标注“秦岭山”中秦汉时期在此山入秦岭的路(因为没有路的山不能称为岭),但将“秦岭山”标注在今柞水金钱河水水经地域,认为此段金钱河上游有连接峣关的可能,故标注于此的推断,与今发现峣关进出的路径地段约合。(附图2)
图4:在《中国历史地图集》汉图标注的秦岭、在今发现的古秦岭旁。古秦岭的峣关是今葛牌,葛牌出入路径与《岳麓书院秦简(肆)》中上雒(峣)关路径合。
图5:《中国历史地图集》汉图标注的秦岭山与今发现的峣关(葛牌)进出路径、地段约合
《汉书》秦岭山、《图集》所标注的秦岭山分界,与今发现《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的魏城(南城子北城子)、“楚山”、“南山”为楚相对于秦的界山同。
并且,西周始古酆国(山阳)、庸国,北博《士山盘》的茽国(今商州)、《商雒鼎》下鄀国(今丹凤及古商密)等朝贡,必由此岭路入周室,而秦在春秋后与楚《左传》“司马起丰(酆)”的今山阳,楚与晋、与秦所分界的山,延续到战国初期,即《水经注.丹水》释注《竹书纪年》楚水注之时的楚山楚水与魏“上洛”,除与魏分界外,也是与秦岭的分界之地。
古秦岭,与郭沫若《史稿图集》刘邦入峣关路径所要走的路径、要翻越的秦岭山的标注同。
《汉书》秦岭山的古秦岭地域范围,应以秦峣关(今葛牌),出关的岭路做参照。一是出秦内史辖地界即进入秦汉中郡(古楚地)、二是沿楚水入今发现的秦上雒治邑(晋、魏上雒)地至秦商县(今丹凤)武关(今竹林关),以峣关为中心,两路出入口之间地段山的区域,及包括峣关至蓝田方向山的一部分。
秦界的山有马路通道方称岭。而楚山界未称岭称山,是因楚人沿楚水旁的路出入楚地,此马路界未在楚山顶上。秦楚两界山之间被楚水(有一条路)将两山大部分开。
《汉书》有秦岭。班固《东都赋》、《西都赋》中“秦岭”,汉司马贞所引述的《三秦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及《三秦记辑注》“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里秦川。”“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绵亘千里,经万壑千谷不能断绝,盖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分处,故岭南皆谓江,岭北皆谓河。”等均源于此有条马路通秦的界山地段。
所谓“秦岭”、“东起商洛”,即指商洛古所辖峣关出入路径与它地域分界的界山山脉。
秦:周朝国名、朝代名、指陕西、甘肃,特指今陕西。(百科)
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此路不是一般的路,是设关的关路。没有这条路就不能称其为“岭”,而称“山”。(百科)
贾平凹《秦岭最美是商洛》中“那里的小路牵引着,无数山峰走过。”之路,即“岭”之意。(附图5)
秦岭:“秦”与“岭”合成秦岭词组的原义,就是春秋战国秦国军队占领把守,代表秦国领地山界,山上有交通要道,成为一处地标性著名山之名。
广义的秦岭,汉始已入地理学范畴。代表山系、地域、南北分水岭等;入政治的范畴,意喻朝廷(如班固两赋)、今又称为龙脊、龙脉、文学范畴(如唐诗)、诗歌等。
狭义的秦岭专指:
1、今发现的《图集》峣关(今葛牌)向东,途沿水旁路至“秦岭根”、径“大小秦岭沟”顶连接、“秦岭村”及路旁的“堡子岭”、“界牌”地。约24里长,至今杨斜秦岭口前,(有《水经注》楚山流出的楚水流过);
2、《图集》峣关(今葛牌)向南,至柞水、山阳方向,沿水旁路至今文公岭下,连接秦甲水(今金钱河)上游,至《水经注》楚山流出的楚水前:即今红崖寺60里,或至今瓦房口大河村口(与金钱汇流处)、至金口村140里;
3、《汉书》秦岭山、《图集》汉图所标注的“秦岭山”横段,是由南向北,从柞水前金钱河前后(约金口村起),沿《水经注》所指的楚山流出的楚水、经红崖寺、至杨斜秦岭口全长约120余里,在春秋战国秦楚晋(魏)的分界线上,也是秦朝内史上雒与汉中郡、东汉析县与京兆上雒在此的一段分界。
古秦岭,是《岳麓秦简》所指秦内史上雒关所在呈三角形的界山。
春秋战国秦岭的发现意义在于:
一是找到、解释了至今为止未找到的秦岭之源、秦岭之初;
二是诠释了《岳麓秦简》上雒(峣)关连接汉中郡、及“秦楚(武关)大道”路径的含义,及郦道元《水经注》所说“楚水注之”之两城之间所夹的一条的连接点是峣关,即由西周所留、秦在使用的一段代表性“秦楚大道”路径。
三是解注了史学界对《左传》、《史记》、《水经注》中的秦、晋(魏)、楚三国地域疆界在东南路径上的划分,即过去认为秦楚以武关界、秦魏有魏长城界(也是路界)。
古秦岭于2020年7月在王翠萍老师协助下发现。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秦楚大道发现记局部)
编辑:校队:王 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