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大乘菩萨无造作的四大真谛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谛者,审实之义,依天台教分藏、通、别、圆四种。……(注:此四种分别是:藏教生灭四谛、通教无生四谛、别教无量四谛、圆教无作四谛。)
 
四、圆教无作四谛
事理无碍之谓圆。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名无作。阴入(注:五阴、十二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注:边见、邪见)皆空,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无作四谛
(一)苦谛。
此教菩萨谛审五阴(注:色受想行识)、十二入(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法,皆即真如,实无苦相可舍,故名苦谛。
(二)集谛。
此教菩萨谛审一切烦恼尘劳,性本清净,实无招集生死之相,故名集谛。
(三)灭谛。
此教菩萨谛审生死涅槃,体元不二,实无生死逼迫之苦可断,亦无涅槃寂灭之乐可证,故名灭谛。
(四)道谛。
此教菩萨谛审一切诸法,皆即中道,离边邪见,实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修,故名道谛。
——马一浮先生《法数勾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