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火和抱抱,你还可以做什么?
罗大伦博士
以下文章来源于罗玲的空间,作者罗玲
罗玲的空间分享罗玲的育儿理念,心灵成长的感悟!家长的心灵加油站!
01
中午从外面回来,到了吃午饭的时间,5岁的冰冰非要吃饼干,妈妈告诉她,马上要吃饭了,等下午睡完午觉醒来在吃,小家伙不肯,躺在地板上耍赖,哭个没完。
解 读:
很多家长在此时会遵照“温和地坚持”去做,就是:不发火,但是坚决不让他吃,等哭够了,再来吃饭。我一般会比较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不希望他在饭前为此有强烈哭闹。
理 解——孩子此时想必一定是很饿了。每个孩子、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对饿的忍耐能力都不同。饿会导致他的大脑缺乏自控力,即使他明白饭前最好不吃零食,他也难以控制住。或者说,他的大脑恰恰需要一块饼干的那点糖分,提供自控力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所以,我大概会允许孩子吃一两块饼干。研究发现,如果在吃甜食之后很短的时间里(大约十分钟之内)吃饭,那么甜食倒会帮助增加食欲的,因为甜食给人味觉上带来的好感会延续,但甜食还没来得及造成饱腹感。
信 任——我闺女很饿时,吃一两块饼干之后,仍然会觉得饿,还要多吃,这时我告诉她,“你先喝点水,然后再过一会就不那么饿了。你的胃里不饿的信号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传到大脑,我们给它点时间吧。”这样和孩子是如实沟通,这不仅帮他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有了更多了解,教他以后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也让他感到你的信任。通常,孩子会照做的,因为当他感到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有更多掌控时,他会更能自控。
平时,我们也如实给他介绍各种食物的真实信息:零食有哪些不够健康的方面,但同时也能带来好的感受;哪些食物、零食更加健康。这样他平时也能做到自律。他会为自己的健康而节制吃零食,而不是为家长的限制。
当孩子这样不是饿得发慌哭闹了,这时,您可以让他过来帮妈妈布置餐桌、准备碗筷。这样,孩子感到被需求、增强了自我价值感,也是给自己的油罐加油了。做事情、忙碌起来,也可以帮他从沮丧的情绪里跳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对午饭的期待上。家长这样用积极的方式带动他,就是教他遇事学会积极面对解决,而不是沮丧无助。
小 结:
我们对孩子都有很多成型的或临时的规则,有很多小事,的确需要家长坚持一下,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在执行规则时,请一定记得,关键不是执行规则本身,不是搞权力争夺战,而是让孩子明白规则背后的道理,学到规则所体现的价值观。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要把眼光放长远,想想我们的做法,可以怎样帮他以后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我们不是为了此刻的方便省事。
02
2岁的楚楚最近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就会急得直哭,妈妈来帮忙,他又不要,反倒哭得更厉害。这天他要推一张大椅子,推到一半给东西挡住了推不动,又急得哭了,边哭边喊“宝宝推不了”,妈妈说,“宝宝还小,这个椅子大,等宝宝大点就可以了”,可是他不听,还是推,推不了又哭,妈妈又说“妈妈帮你吧”,他更生气 了,还伸手打妈妈。
解 读:
两岁的宝宝,他此刻的阶段就是:发现了自我,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观点,都和家长对着干;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我自己来”,享受独自探索世界的乐趣;同时,他又因能力有限、对事物了解有限、对情绪的了解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弱,而常常感到沮丧,他的沮丧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就会哭闹发脾气。
4岁的小龙跟在小区里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生了争执,一个小弟弟想玩他的玩具,他不给,一把把弟弟给推倒了,妈妈赶紧跟小弟弟的姥姥道歉,谁知这时小龙倒放声大哭起来,还对着妈妈拳打脚踢,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很多家长会对小龙此时的哭闹不解,甚至觉得他在用哭闹逃避责罚。
4岁的孩子仍然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都是基于自己的感受和利益,难以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同时,这又是孩子极度追求公平公正的一个阶段。4岁的孩子特别爱计较对错、爱告状。理解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了,他此时的感受是:我没有做错,而妈妈却跟对方道歉,这样他不仅感觉很不公平,而且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好,对别的孩子更好。
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了他的情绪爆发。
从我微博上家长们对这个事例的回应来看,我觉得很多家长过多注重对孩子情绪的安抚,忽略了帮孩子发展思维能力。我常说,我们的任务不是仅仅安抚、开导孩子,让他尽快开心起来,而是帮他成长。
所以,对于4岁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对他表示理解和安抚,不能止于共情,还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特别是对于男孩。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他发展思维,也可以帮他增强爱心、有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交往技能。
具体说,这位妈妈可以平静地问问孩子,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表示理解,再启发他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小弟弟,你很想玩那个玩具,但是你很小,还不会和哥哥借,却被哥哥推倒了,你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样引导的话语,让孩子从“自己被不公正对待了”的思路里跳出来,看到了全局,看到了对方的感受,他会开始不再觉得自己委屈了。
然后,家长可以启发他有比较成熟的表现。比如,对小弟弟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小弟弟拿去一个可以借给对方的玩具,带他一起玩……
另外记得事后要严肃地告诉孩子,有情绪了,要用语言来表达,而不是打别人,不能打爸爸妈妈。
孩子们要从每一次这样的小事件里,有所成长!
小 结
我提出过一个“积极教养策略”,包括五条策略:
1. 爱的油罐;
2. 乐趣的油罐;
3. 正面教育、优势取向;
4. 孩子在先、自主支持;
5. 积极的推动与磨砺。
我们每天遇到各种小事件,希望家长不要只是有单一的思路,比如不要只是想给孩子安抚和抱抱,或者只是讲道理,而要多种策略综合运用。比如,还要记得有游戏力、给孩子自己处理的空间、引导理性解决的思路等等。掌握了总的策略,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成为有办法的家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