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2

蛇形玉饰商代早期长9、长径1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陵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质地均匀。蛇形,尾端残。横截面呈椭圆形。首端为蛇头,两侧圆凸表现双眼,中部以阴刻表现双身围绕。残段处残有钻孔痕迹。

蝉形玉饰商代早期 高8.8、宽2.4、厚1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楼子湾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白色,质地均匀。蝉形,首端残。横截面呈斜四边形、尾段斜而较厚。以阴线及减地法在四面雕出蝉纹。

绿松石串饰商代早期

长0.5-4.2、直径0.4-0.8、孔径0.2-0.3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采集,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绿色,表面打磨光滑。串饰由21个管形绿松石组成,各饰件均为两端较细,横截面为圆形、中有单向钻孔。

虎形玉佩春秋早期 高2.3、长3.8、厚0.8厘米

湖北省当阳市前春3号墓出土,现藏于宜昌博物馆。灰褐色。虎形,体短粗,卷尾。前部有一孔表现虎口,椭圆形阴线表现虎目。饰双阴线云纹。

透雕玉佩春秋晚期 长6、宽4.1、厚0.2厘米

湖北省枝江市姚家港3号墓出土,现藏于宜昌博物馆。灰褐色,有白色沁。椭方形。中部有钻孔3个。以钻孔为轴,左右透雕大致对称的勾云纹。素面。

鱼形玉佩春秋晚期 长7、宽1.3、厚0.4厘米

湖北省郧县肖家河出土,现藏于十堰市博物馆。

灰褐色。鱼形,前端一钻孔表现鱼眼,鱼身及尾两面饰浅雕谷纹和斜线纹

出廓兽形玉璧 战国早期 直径7.5.孔径2.9、兽长4.2、厚0.5厘米

湖北省当阳市李家凹子13号墓出土,现藏于宜昌博物馆。

青灰色,壁顶附一似龙怪兽。兽为透雕,卷躯带鳍。壁饰云纹和谷纹,怪兽躯体饰阴线纹及茶形约

玉璧战国 直径10.2、孔径4.9、厚0.5厘米

湖北省当阳市杨家山1号墓出土,现藏于宜昌博物馆。黄褐色。饰浅浮雕相互缠绕的四个龙纹,每条龙颈部与右侧龙尾部相套。龙躯体之间饰阴线菱形纹。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5.8、宽3.8、厚0.3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九店44号基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白色,有白色和褐色沁。璧两侧攀附透雕双龙,壁小而龙体大。龙左右对称于壁两侧,首相向而尾相对,一龙尾残。素面。

鹿形玉饰战国 长5.9、高1.2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有白色沁。鹿作飞奔状。饰阴线云纹以表现鹿的胯、颈。

玉璧战国早期 直径6.8、孔径3.5、厚0.6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有白色和褐色沁。一面素面,另一面饰三周卷云纹。

玉璧战国早期 直径8、孔径3.4、厚0.6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白色,一侧略有浸蚀。纹饰三周,每周纹饰以云纹为主,其间夹以谷纹。

玉璧战国早期 直径8.4、孔径3.4、厚0.4 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白色,有浸蚀。素面无纹。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7.2、璧直径3.8、孔径1.5、厚0.4 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一侧略有浸蚀。器扁平,作双龙附璧形,龙为透雕,对称地附于璧两侧,龙曲身卷尾顾首。素面。一面有璧、龙成形前的打稿痕迹,故知此器为半成品。

玉玦战国早期 左∶直径3.2、孔径1.1、厚0.3厘米右∶直径5.2、孔径2.4、厚0.3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2件。青白色。外缘饰斜线纹,斜线纹之间饰相对的云纹两周,其间间或有谷纹,各类纹饰之间构图紧凑。

玉珩战国早期 长9、宽3、厚0.2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体较薄,中间和两端各有一个穿孔,饰双线阴刻云纹。纹饰以中间孔为中心,左右两个单元云纹相同。两面纹饰构图不同,一面为兽面纹。

玉珩战国早期 长13.2、宽4.5、厚0.3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略有浸蚀。器两侧微起牙扉。体上厚下薄。中间有一对钻孔,两端各有一个单向钻孔。纹饰以减地法雕出,云纹与斜线纹结合构图。纹饰以中间孔为轴,左右对称,构成双首共身的龙,两端各有一个椭方形的目。

玉璜战国早期长15.4、宽4.5、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略有沁蚀。器两侧微起牙扉,有同类器知其为双首同身的龙。中间有一对钻孔。纹饰以孔为中心左右对称,饰7周云纹。

玉珩战国早期

上∶长10.8、宽2、厚0.5厘米下∶长11.1、宽2、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青色。体较窄长,器两端各有曲缺,作龙首状。器身各有钻孔三个,一端有钻孔一个。一面为素面,另一面为浅浮雕纹饰,以斜线纹为间隔形成大小不等的二个单元,各单元各饰云纹间以谷纹。

玉璜战国早期 长15.2、宽4.6、厚0.6 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两端有浸蚀。体较宽。形制、纹饰左右对称,以透雕的于法作出相互缠结的龙、蛇、鸟,再以浅浮雕和阴线刻划细部的纹饰。另一面素面。

玉珩 战国早期 长I1.8、宽2.7、厚0.2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青色,体较薄,由两件大小不同的璜连接、构成左右基本对称的整体。连接点三处,均以金丝缠绕,中间以斜线纹为间隔,形成三个浅浮雕的云纹单元,璜的两端均为简化的龙首,璜体两端及中部钻孔13个

玉璜战国早期

上:长12.8、宽3.7、厚0.4厘米 下∶长13.1、宽3.8、厚0.35-0.5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对,青色,有杂质及沁色。体较宽,两端各有单向钻孔两个。表面残存切期痕迹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上∶长11.6、宽6.5、厚0.3厘米 下∶长11.6、宽6.8、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灰白色。龙形,体宽肥,龙曲身顾首歧尾。一面为素面,另一面浅浮雕两两相对的云纹,其间夹以谷纹,佩边缘以勾云纹凸出,以表现龙之爪、尾等。中部有一钻孔。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左∶长11.5、宽8、厚0.6厘米 右∶长11.6、宽7.7、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青色,有褐色沁。龙形、体瘦。龙曲身顾首歧尾。饰两排浅浮雕云纹,其间夹以谷纹,边缘以斜线纹为界栏。龙身凸出牙扉,以表现龙之爪、尾等。中部有一钻孔。两龙造型略有区别。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9.2、宽5.6、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青灰色,杂质较多,有褐色沁。两件大小相同 。龙形,体瘦。龙曲身顾首歧尾带翼。龙身凸出牙扉,以表现龙之爪、尾等。素面,残存有切割痕迹。中部有一钻孔。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直径7.6、头宽1.6、身中宽1.7、厚0.5-0.7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黄色。龙体瘦,作"C"形,龙首尾不在一个平面上。龙方首歧尾,身凸出牙扉。素面。同出有4件,原都应是从同一件玉琮上改制的。

双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5.9、宽4.2、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边缘有浸蚀。器作椭方形,拱背。透雕出对称的卷身龙形,龙身饰浅浮雕谷纹。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12.1、宽4.9、厚0.3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青色,边缘有褐色沁。器近似于长方形。透雕出对称的卷身龙形,龙首相背,尾部相连。龙身饰阴刻的双线、宽带、勾云、斜线纹。

虎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9.6、宽2.7、厚0.1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虎形,虎张口,伏身,卷尾,体薄。两面纹饰不同∶一面以双阴线表现虎的肢体,另一面以单阴线刻鸟纹。首、背、尾各一孔。

鸟形玉佩战国早期 长9.3、宽2.9、厚0.4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青色 器近似于长方形,一端平齐,另一端作尖勾状表现鸟首。鸟背的一侧有六个单向钻一侧透雕出勾云形。鸟身饰浅浮雕的云纹、圆点纹,周边饰斜线纹。

鱼形玉佩战国早期 两端距6.6、身宽1.8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器弯曲作"C"形,似为跳跃状鱼形,鱼嘴斜平,尾尖歧。横截面为八棱形.素面,首身共有三个穿孔

玉剑战国早期 通长33.6、宽5.1、中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白色。整器有剑首、茎、格、鞘、珌五部分组成,其间以金属物连接。首为透雕双首共身龙形,并阴刻出龙的细部和鸟。格透雕单面云纹,反面有一剑挂钩。其余三节皆素面。

十六节龙凤形玉饰战国早期 长48、宽8.3、厚0.5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边缘有褐色沁。全器由椭圆形环套16节饰件构成长的龙形。各节透雕成龙、凤或璧、环形,并在两面以麟纹、圆点纹等浮雕表现龙凤的细部。整器是五块玉料剖解为16节,再以三个圆环及一个销钉连接成一串,各节可以活动折卷。整器集有分雕连接、透难、平雕、阴刻等工艺。

四节龙凤形玉饰战国早期 长9.5、宽7.2、厚0.4 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有褐色沁。全器由四个节和三个椭圆形环组成,其中一个环是活动的。各节透雕成7龙、4凤和4蛇,并在两面以鳞纹、圆点纹等浮雕表现龙凤蛇的细部。整器是一块玉料剖解为四节、各节可以活动折卷。

玉带钩战国早期 长5.2、腹宽1.9、腹厚1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有褐色沁。鹅首圆纽,横截面近圆形。体浅浮雕出云纹。

玉带钩战国早期

左∶长5.5、腹宽1.3、腹厚0.9厘米右∶长4、腹宽1.7、腹厚0.9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灰白色,有褐色沁。鹅首圆纽,横截面近圆形。一件残存有切割痕迹。

云纹玉梳战国早期 高9.6、宽5.6、厚0.4 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灰色,齿部有沁色。体呈梯形、扁平,齿端薄。梳23齿,齿部素面无纹。梳背阴刻细线云纹,边缘饰斜线纹。顶部有一穿孔。一面有打稿痕迹。

玉操战国早期

长4.3、宽3.4、孔径1.9-2.2、腹厚1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器上、下两端平齐,平面呈前尖后圆的椭圆形,中间一椭圆形穿孔,用于套手指。后部的器壁上有一穿孔。素面。

方形玉镯战国早期

长7.2、宽7、高1.5、厚0.3-0.4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黄色,有红褐色沁。圆角方形。四角各浮雕一卷曲的龙,一龙首向左,余龙首均向右。四壁浮雕谷纹。一端有琮之射,另一端有从四角切割痕迹,知此器原由琮改制而成。

兽面纹玉琮战国早期 高5.4、孔径5.5、中部厚0.7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有褐色沁。四面平齐,孔为对钻。四面各以阴线刻一兽面纹,射上阴刻"S"形纹、三角纹。琮形制较早,纹饰当是后来加刻的。

玉半琮战国早期 边长6.9、高4.8、厚0.8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黄色,夹有杂质。为外方内圆琮对角的一半,当系由早期琮改制。以简单的加工在两面形成上下相倒的两个龙。龙由琮的一角展开为两个侧面的身体,三个角处有缺口,以表现龙嘴及尾,有四个孔表现龙眼,射部透雕为龙的爪。素面。

双面玉人战国早期 高2.5、宽1、厚0.7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人体小,圆雕连体,面相背,共耳。眼、眉为阴刻出,一面人眼涂黑。头顶中心一孔与头侧穿孔相通。

玉琀战国早期长、高不足2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光泽较亮。器形小,有牛、羊、猪、狗、鸭等,共出土21件。均圆雕为动物形、素面无纹。

云纹玉握战国早期 上端直径1.8、下端直径2.1、高4.8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灰白色,通体抛光。圆柱形,两端平齐,上端略小。纹饰分作上下两段,以斜线纹为界,分别饰三周阴线云纹。

龙纹玉片战国早期长4、宽3厘米左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5件。青灰色。长方形或方形、或为铅角,周边有长方形缺,体薄。各阴刻出带状籍对称的两个龙纹,龙吐舌而卷尾。各有2-4个穿孔。

玉首削刀战国早期 刀首长4.2、宽3.4、厚0.3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灰白色。圆角长方形。中部为椭方形的环形,环上有四个首向内的龙纹。阴线四角各透雕出首向四角的龙,龙身有阴线刻划龙的细部。

玉覆面战国

长20、宽13.9、厚0.23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液林村秦家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褐色,表面有黄白色斑点。椭圆形,系用一块整玉雕刻而成。眼、鼻孔、嘴镂空,面、眉眼,嘴,耳等部位的轮廓线以及发、眉、髭皆阴刻,四周有八个小圆孔,用于缝缀于织物上。背面为素面。

龙形玉佩战国 长5.6、宽3.2、厚0.4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黄绿色,表面大部分为红黄色沁斑。器呈不规则半圆形,透雕,用两条相对的"S"形龙纹组成饕餮面。

茧形玉珠战国 长35、直径1.7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黄绿色、地光。浮雕蟠熟纹,中间穿一孔。

玛璃环战国 直径7.35、孔径4.35、厚0.85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枣林岗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浅黄色,晶莹透亮,有白色斑块。环体剖面为中间厚、两端尖的菱形,两圈棱之间削平

龙形玉佩战国 长82、宽45、厚0.5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青绿色,有大片灰褐色沁斑。龙身呈"S"形,龙首作回顾状,长尾卷曲,龙身饰云纹。

龙形玉佩战国

左∶长10.3、宽8.6、厚0.5厘米右∶长10.6、宽8.6、厚0.6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范家坡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1对。青绿色,纹线处有的呈粉白色。"S"形龙体,龙首下垂,上颔长,下颌内卷,以云纹表示龙眼和鼻孔,阴刻鬃毛,全身阴刻线条流畅的云纹。

龙形玉佩战国

长16.5、宽9.4、厚0.5 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范家坡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黄绿色,局部有深祸色沁斑,龙体呈"S"形,龙头作回顾状,上颌长,下颌短而内卷,以阴刻云纹表示眼和鼻孔,长尾上卷,全身满布阴刻云纹,背部近头处有一小圆孔。

龙形玉佩战国 长13、宽2.5、厚0.3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范家坡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龙体略呈"S"形,细长,仅雕出龙首,尾端平,全身满布云纹,正中背部一小孔。

玉环战国中期 直径5.3、孔径2.1、厚0.4 厘米

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幕地出土,现藏于丹江口市博物馆。肯灰色,有沁色及浸蚀。表面光洁。

玉璜战国中期 长7.8、宽2.5厘米

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出土,现藏于丹江口市博物馆。青色。璜两端在同一直线,内侧出对称的勾云状扉,应为表现龙的两爪。中部有一钻孔。

玉佩战国中期长6.9、宽4.8厘米

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蔡地出土,现藏于丹江口市博物馆。灰褐色,有白色沁。椭圆形,短轴两侧出方形扣。长轴及短轴饰十字形宽带纹,带纹将器表的半浮雕云纹分为四等份。两侧方形扣饰网状纹,有长方形孔,孔缘残存先钻孔而后切割的痕迹.

玉环战国中期 直径11.8、孔径6、厚0.4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绿色,有光泽。形制规整,雕饰谷纹。

玉璧战国中期 直径9.8、孔径2.7、厚0.4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 山2号蔡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绿色,有光泽。形制规整,雕饰排列整齐的谷纹。

玉璧与龙形玉佩战国中期

左∶玉壁直径21.6、孔径7.9、厚0.7厘米玉佩长18.8、宽11.6、厚0.4厘米右∶玉壁直径21.4、孔径6.9、厚0.6厘米 玉佩长18、宽13、厚0.4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慕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各1对。青绿色,一壁有浸蚀,富有光泽。佩作龙形,边缘饰以阴线,龙躯饰谷纹。壁饰谷纹。佩与壁原系从一块玉料上分解面成。

龙形玉佩按国中期

长13.2、宽6、厚0.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l对。青色,有光泽。两件大小相同。雕为龙形,龙身瘦长,曲身。通体饰谷纹。

玉璜战国中期

上∶长24、中宽3、厚0.5厘米下∶长24.3、中宽3、厚0.6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青绿色,有光泽。两端略宽,端部在同一直线上。饰谷纹,边缘光素。中部有穿孔。

玉璜战国中期

上∶长27、中宽29、厚0.5厘米下∶长27.2、中宽3.3、厚0.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对。青绿色,有光泽。两端宽,端部在同一直线。饰整齐的谷纹,边缘光素。中部有穿孔。

龙形玉佩战国中期

长18、中宽13、厚0.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对。青绿色,有光泽。大小相同,形制纹饰相似。器呈长方形,形为双首共身的龙。边缘饰阴线,龙躯饰谷纹。中部有穿孔。

玉带钩战国中期长4.8、宽2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色,有光泽,有浸蚀。身短粗,钧首作鸭首反顾状。横截面为四边形。素面。

叠人踏豕玉佩战国

高5.1、宽2.85、厚0.35-0.4 厘米

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白色,局部沁蚀变为白色。玉佩由一块玉雕琢而成。整器分三层,以三叠人双足踏豕造型。下层为一张口卷尾作奔跑状的巨豕,中层两人,双足并列分立于豕背之上;上层为一人,双足分立于中层二人头上。中部垂钻一孔。正反两面饰斜线纹、弧线纹、谷纹。

玉璧秦代

直径16.1、孔径5、厚0.5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高台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绿色,部分受沁呈黄色。两面纹饰相同,分内外两圈,以绳索状纹饰带隔开。内圈为阴刻谷纹,外圈纹饰分为三组。每组纹饰中部阴刻龙首,龙体为曲线形尾端卷曲。三组纹饰之间以柱状体分开,柱状体下端有阴刻斜线纹。

玉壁秦代

直径14、厚0.4 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高台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绿色,局部有黄色沁斑。两面纹饰相同,皆为阴刻谷纹,近璧内、外缘各阴刻一圈同心圆线。

玉壁秦代

直径21、厚0.4 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高台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绿色,光泽度好。两面纹饰相同,分内外两圈,中间以绳索状纹饰带隔开。内圈为阴刻谷纹,外圈纹饰分为四组,每纹饰中心为龙首,两边为蟠龙纹,每组纹饰之间用短弧线相

玉剑珌秦代

长5.4、宽4-5.2、厚1.4 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郢城镇黄山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黄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全器呈弧边梯形,饰几何形卷云纹。

玉璧秦代

直径7.7、孔径3.4、厚0.5厘米

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1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绿色,有浸蚀,光泽好。雕饰谷纹。

双龙首形玉璜西汉

长10、宽3.2、厚0.6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凤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全器呈弧形,双首,身相连,上颌较长而上卷,下颌较短而内卷,龙身满饰云纹。

龙形玉佩西汉

长13、宽5.5、厚0.8 厘米

碍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凤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育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龙首上颌长,下颌短而内卷,以石纹表示龙眼和鼻孔,龙体呈"S"形,尖尾。

玉环西汉

直径9.4、孔径5.1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凤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绿色,局部有黑褐色沁斑。环身饰四组纹饰,每组纹饰皆以云纹组成,每组纹饰之间以十字、菱形纹隔开、菱形纹中间为网状校。

玉环 西汉

玉印西汉长1.3、高1.8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凤凰山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白色,无光泽。鼻纽,印面有一"遂"字阳文。

玉壁西汉早期

直径19.5、孔径6.5、厚0.5厘米

湖北省老河口市五座坟3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青褐色。纹饰两周,内圈饰谷纹,外圈饰阴线龙纹,龙纹为两两相对的两组,均为单兽双身龙。

玉圭明代早期

长25.7、宽6.6、厚1.1厘米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有沁色。长条形,顶为三角形。素面。

(0)

相关推荐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 南北朝)2

    21.玉剑璏西汉前期高4.2 厘米 上宽4.3 厘米 下宽5厘米 中厚1.2 厘米1972 年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1 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青色,略呈梯形,上端侧面有三个小圆孔,两面均阴刻几何形云纹. ...

  • 战国时期的玉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此时期人们思想较为开放,玉器种类繁多,玉佩成为人们日常佩戴的装饰品之一,其中"S"形玉龙佩是战国时期最常见. ...

  • 今天518博物馆日,带你看看祖国的文物有多精美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以下高清照片均由 二里头大单于特约文物摄影师 平如恒 先生提供: 平如恒,80后文物摄影爱好者,近年累计拍摄文物数万.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 南北朝)3

    41.玉璧西汉前期直径 15.8 厘米 孔径 4.3 厘米 厚0.3厘米1983 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湖绿色,有白斑.两面饰三角形勾连谷纹,其连线为阴刻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4

    玛瑙珠串饰 西汉 玉壁西汉晚期 直径21.3.厚0.5厘米 湖南省长沙市五里牌7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青中泛黄色,局部有褐色沁.扁平圆体,两面纹饰相同,璧面有两道以斜线组成的圆圈,将纹饰分为两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3

    玉圭明代早期 高15.8.宽4.8.厚0.8厘米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现藏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长条形,顶为三角形.双面各饰五排谷纹. 双兔纹玉佩明代早期 直径5.5.厚0.5厘米 湖北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1

    玉刀大溪文化 长23.5.宽8.6.厚0.3 厘米 湖北省松滋市桂花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灰褐色,有白色沁斑.刃部较宽,并呈弧形.上部有一个双面对穿的小圆孔. 人面形玉牌饰石家河文化 高3.7.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 审美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层次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4

    玉璜战国长8.2.宽2.75 厘米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山西省长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朱砂.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2

    鸟形玉饰商代晚期长3.3.宽1.65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扁平体.尖喙,圆眼,双翅,宽尾.嘴部有一孔.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长5.3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1

    六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7.孔深3.8 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钙化严重,有深褐斑.六边形,中间为大圆孔.三个边为直边,三个边略弧,管钻穿孔.形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4

    · 梅花形玉佩,辽代长3.10,宽3.9%.厚0.38一0.42厘米需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人民武装部院内墓葬出土,现上齐齐哈尔博物馆.1色.器体略呈梯形.中心部位雕琢一朵梅花,外围有化权坏绕,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