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学习笔记31
十八难(第三段,积聚的诊断)
【原文】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9.33.18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时间久了,积滞久了就会得积聚。(可以用诊脉的方法来诊断吗?)
“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 肝藏于左,肺藏于右,一定记住这个。得肺脉,而且还是结脉。
“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这句话就是我说的那个道理,元气要是足,表现就强。元气要是足,积聚强,元气足就会更强的XXX,表现的症状就更强烈。气虚,外部表现的症状微弱,就说明元气虚弱。
有句话,“伤寒传足不传手”听说过吗?传足经,不传手经,足为人迎,足手气口。手经是什么呢?主运化的。 足经是主收敛收藏。所以伤寒,寒邪一定从阴,一定往里传,所以传足不传手,经过手啊。手一般的弱,化不开,能传进去,里边虚,所寸就弱。
(笔记者附:参见《伤寒六书》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辩:“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俗医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请以天地间可证者言之。…………。若言伤足不伤手则可,以为传足不传手则不可也。”)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肺藏于右,右部有积,肺经一部却无结脉,这是为什么?)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 “沉伏”是什么呀?邪微则气微。
(“右胁有积气”,按中医讲“左肝右肺”。
“肺脉虽不见”,应该是指,不见前面提到的“得肺脉,结脉”。
“右手脉当沉伏”,右手关脉应脾胃。脉沉伏,故脾胃虚弱。
笔记者理解:
问:右胁有积气,还见不到肺脉的结脉,这是什么病变呢?
答:这时虽见不到肺脉的结脉,但右手脉应当是沉伏的。也就是说,右关脉是沉伏的,病变为脾胃虚弱。)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曰:“伏脉,藏病积也;浮结者,府病聚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患者形体上有了痼疾,是用同样的诊法?或另有诊法? )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
(《伤寒论》178条曰:“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伏者,脉行筋下也。”-
(《百度百科》伏脉,脉学名词。指一种脉象。脉来伏隐,重按推筋着骨始得。或曰:极重按之,着骨乃得。)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 《百度百科》浮脉,脉象名。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的脉象。
《脉经》: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主要主表证,
按之感觉有力的为表实证;
按之感觉无力的属表虚证。)
“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难经》译文注解:“内外左右积气痼疾,都可以根据结伏则病在内,结浮则病在外,结左病在左,结右病在右的道理,来进行诊断。”)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左右者,左右胁也;表以观其府病,裹以观其藏病;其法度并皆如此。)
“假令”-(假如)
*“脉结伏者,内无积聚,”- 脉象是结伏的,而内无积聚,加个而。
(“积聚”解释为体内的积聚。
《国家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积聚,中医病名。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
*“脉浮结者,外无痼疾;”- 脉象是浮结的,而外无痼疾 。
(“痼疾”解释为体表的积聚。
《百度百科》痼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ù jí,指经久难治愈的病。)
*“有积聚,脉不结伏,”-(内有积聚,而脉象不结伏。)
*“有痼疾,脉不浮结。”-(外有积聚,而脉象不浮结。)
“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以上,四种情况,都是病与脉不相符,表面阴阳离绝,为不治之症。)
这说明什么呀?光诊脉不看人,也不行啊。 舍脉从症,舍症从脉,都不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