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点不是点,神手非一手
故事得从几年前说起,当时我认识一个深圳的高手,其短线手法近乎鬼魅。
适时,在一个大佬的小群里内,该高手常常在9:40甚至9:33分之前,就把交割单贴在群里,一看全是当时最好的股票,个个涨停。群人皆呼神奇。而他则淡淡地说一句:
下班了,关电脑。
彩!
当时很多人学习他的手法,我也努力的去理解他的要到。但后来发生一件事,我发现他的思维不能盲目学。
彼时,有一个股票叫东方通信,按照他的方法,应该在12月24日去打板买入,我们看下当日的图。如下:
但,当天他因为一些原因没有买到,结果,后面的几天,他天天像祥林嫂一样在群里唠叨:
这是我的股票,这是我发现的,我错过了买点,可惜呀可惜
云云。
但那天之后,他因为错过他的买点,一股都没有买。包括后面的第二春那个轰轰烈烈的主升浪,他也一股没有买。
按说错过了买点,就错过了吧,为什么还耿耿于怀?这说明他内心世界知道主升浪才是核心,错过了主升浪心里恨自己。
但,他又不愿意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后面的主升浪中来及时纠错自己,来参与一个超级大牛股。
这说明什么?
首先我申明,这并非说明他不行,因为他的手法我们见识过,他确实有一套。但这说明他买点中有一个致命的思维局限,那就是:
把买点当成个“点”。
这就是我今天要重点跟大家讨论的。
像这位仁兄这样的人很多,在这类交易者眼里,买点就是一个点。一个好的股票,存且只存在一个最佳的入场点,这个点:
或叫临界点
或叫起爆点
或叫爆发点
或叫先手
或叫妙手
或叫,我们上文提到的“神之一手”
这种交易风格,或者对交易的理解,对不对呢?
我并不认为不对。事实上,安于这种理解,练精这一种方法,也能取得很大的成绩。我就认识一些高手,只参与起爆点,只练习神之一手,也取得很大成就。无可厚非。
但,必须安于这种模式,必须接受这种模式的缺点。
如果错过最佳买点,内心还反复纠结这个股未来有多高,那是不忠于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上文重点讲的“神之一手”。其买点事后看,是最理想的买点。
但这种买点有个缺点,一表一里。
表:
如果错过这个买点,或者临界点处稍微迟疑打盹,失去了这个点,就彻底错过这个股。
里:
把一个股票的命运寄托在一个点上,把投资的缘分寄托在某一刹那,不够本质和通透。
表容易理解,我们重点说下里。
如果某个股票是大牛股,某个股票是主升浪,某个股票是好股,它应该不只一个买的。如果一个股票只有一个买点,那么这个股票不买也罢。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股票。
换句话说,好股不应该存在神之一手,而应该是多手。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如果房地产是个股票,那么最佳出手点应该是2004年,那个时候是起涨点。但,如果你深刻理解中国房地产,2005年,2006年,2007年,乃至2014年,2015年,2016年,都买点。并非只有2004年才是买点。
再举个例子,贵州茅台最好的买点是哪里?就本轮行情来说,仿佛84.20是最好的买点,但那之后就不是买点了吗?如果你错过84.20就不能再去买这个股了吗?
由此可见,好的买点不应该是一个点,好的投资标的不只一个入场点。只要理解了所投资的标的,买点应该是模糊的、宽泛的。
从几何学上,我们也知道,点是最不稳定的。只有多点构成面,多面构成体,物体才稳定。
对股票的理解亦复如是。
一个好的股票,应该由基本面、技术面、周期阶段、估值、主升浪,等综合因子一起构成。买点只不过是这些综合因子理解了之后的顺手牵羊而已。
所以,本文的标题叫“买点不是点,神手非一手”。
同时,卖点也是。
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用意并不是探讨买点,而是希望大家从买点中解脱出来,思考股票本身。记得我在《龙头信仰》上也写过,很多人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研
究买点了,结果用在思考股票本身的时间和精力很少。
其实,应该相反。多去思考股票本身,思考它的哪些东西呢?
预期差大不大?
是否是主赛道?
市场的周期阶段?
是不是主升浪?
什么性质的资金在玩着股票,该性质的资金的秉性如何,历史表现如何?
然后,这些想清楚了,再去看买点,这个时候的买点,就不是买点,而是一种顺流而下、举手之劳的东西。
而如果这些东西不去思考,见到一个股就用买点和模型去丈量它,很容易偏离股票本身。
那种买卖点,无论是叫最佳买点,还是起涨点,或者是叫神之一手,都未深入本质,都不够究竟,也都不能代表神的旨意!
你说呢?
注:本文是观念更新和破之的文章,着眼点在于解放思想,并非探讨术,希望大家明白。
本文只代表我的思考和观点,不代表对错和高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中的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比起观点对错,我更在乎思考过程和思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