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笔记】清代文人笔下的沈阳浑南生态地理环境
民国时期沈阳浑南施家寨附近地图(日绘)
清代同治年间刘世英编篡的《陪都纪略》记载:“城南司家寨,虎落平川,被乡人打死,送省将军有赏。” 沈阳城南司家寨,即浑南深井子街道施家寨。彼时同治年间,沈阳乡村之人遇虎,以为奇事,这也说明至清代嘉、道后,盛京地区人口渐稠,及至同治年间,虎、狼巨猛之兽已稀见,但也表明了此地离虎的活动区域其实并不甚远,至少说明抚顺、本溪一带山区应该有之。沈阳城东城南郊外地形为辽东丘陵延伸部分,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种类较丰富。可以说,在清代光绪末年,日俄战争前,,我们沈阳四郊的生态环境还是很不错的,虽虎、狼难觅,但是藏匿于郊野荒草树林中的狐、兔、山狸、野猪皆是寻常可见。 清康熙年间,陈梦雷以“流人”身份在沈阳居住十六年,在其《松鹤山房诗集》中有“留都十六景”组诗。其中一首《黄山秋猎》,写的就是今天沈阳浑南桃仙街道荒山子村黄山(荒山)秋天进行狩猎的景象,而且被陈梦雷列为留都十六景之一。清初,清兵入关,盛京(沈阳)周边人烟稀少,想来此地山虽不甚高,然而也是草木繁茂,鸟兽出没。此地沈阳城南三十里,满人好狩猎,秋高气爽时节进行围猎,场面也甚是壮观,推想陈梦雷也曾经身处其中,赋诗一首以彰其景。其诗原文, “黄山秋气好,较猎喜新晴。 铁骑追星疾,苍鹰逐电轻。 千骑朝列队,万火夜连营。 自是英雄事,应惭白面生。” 朝鲜燕行使又给我们描述了浑南地区景致的另外一幅画面。金世龙在《燕行日记》中记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初六描写从白塔堡向浑河发行沿途景色,读来仿佛就是一幅乡村美景。“白塔堡……午炊后策马前进,自此无半点雪无半仞丘,又无幽朔惨烈之气,真个活世界大天地。往往有村落店舍而牛栏豕栅种种,出古柳新榆之间,悠然有画意诗情。旁有看车奴,凭轼而歌。其歌虽无腔调,可强足为涔寂中一笑。使家谓余曰:尝见'野旷天低树’,以为例语矣。今苍然平楚之中一色云天低压远树,一“低”字可谓善状真也。” 三个时代,康、乾、同时期;沈阳浑南的三个区域,荒山子(黄山)、白塔堡至浑河驿道两侧、施家寨;三个人物,陈梦雷、金世龙、刘世英。他们笔下描绘与叙述的景致与事件,也恰恰说明,随着时代前进,人口渐稠,林木与鸟兽渐稀,比如荒山子与施家寨相距并不远,都属于辽东丘陵延伸部分,从康熙年间陈梦雷笔下的“黄山秋猎”到同治年间刘世英笔下“司家寨,虎落平川”的偶发事件的看,沈阳这一百七八十年生态环境的改观是个渐进的过程,但也不至于到恶化到严重程度。日俄战争中,日俄两军为了修工事毁灭性的砍伐;“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以粮为纲;“改开”后的对宜林地区的烂占乱建、无序毁灭性开山采石(比如莫子山、后台高地)这才是造成浑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改观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