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阮士怡】治疗胸痹心痛之经验撷要
国医大师阮士怡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方面用药独特、疗效显著,临证重视顾护正气,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治疗理念,善用黄芪以益肾健脾扶正气,重用鳖甲以软坚散结祛邪气;临证喜用对药,常自拟组方,临证辙效。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现将阮老采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临证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重视顾护正气
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1 善用黄芪——益肾健脾扶正气
阮老治疗胸痹心痛,尤重视顾护正气,谨遵《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治疗理念。“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之所以能在脉中正常运行,全赖心气或心阳的推动。补肾能使诸脏之气充足,起到滋养心脏、充盈血脉之功;益气可使心气舒展,增加血的流动力。阮老常于胸痹心痛方中加入黄芪30g以益气补血。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大补元气,以扶心气,使“气能煦之”,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盖气无形,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故黄芪用于大队补肾、补血药之中,为血中之气药,血得气而速生,自能助之以生血。益气兼补血,则气血并行,相得益彰。阮老临证重补肾健脾养心以扶正固本 ,创“心-脾-肾三脏一体论”辨治胸痹心痛,处方中多为补肾阳、滋肾阴、养精血、健脾益气等扶正滋补之品,同时重用黄芪既增强益气、补肾养血之效,气血并行又可避免滋补之品所致滋腻之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力,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1.2 重用鳖甲——软坚散结祛邪气
鳖甲味咸,性微寒, 《本草新编》云:“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故阮老胸痹心痛方中其常重用至30g,妙用其软坚散结以化痰瘀之邪,荡涤脉络之痰浊,且鳖甲不但长于软坚,且能通血脉,甚合胸痹心痛之痰浊、瘀血互结之病机,看似治痰瘀、祛邪气以治标实,实具治本之功。阮老指出,益肾健脾是从扶正观点来延迟动脉老化,使动脉的内膜减少受损及抵御外邪功能加强,而软坚散结可使已经退行性变的动脉有所修复,从而做到延迟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发展,亦达“治病求本”之意。
2
喜用对药
创“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
2.1 绞股蓝配鳖甲
绞股蓝甘、苦,性微寒,益气健脾,益后天滋先天,同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针对病久郁久化热之象,可防止补气药助火生热。现代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80多种皂苷,其中有6种与人参皂苷相似,绞股蓝的提取物具有抗缺氧、降血脂等功效 。绞股蓝配鳖甲,益气健脾治本,软坚散结治标,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此配伍为阮老处方中用药频率最高的对药之一,亦为阮老创造性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之标志性用药。
2.2 鳖甲配海藻
阮老临证喜将鳖甲与海藻相伍为用,海藻软坚行水, 《本草便读》谓其“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着之证,皆可用之”。因二者皆为咸寒之品,均有软坚散结之效,鳖甲配海藻,则软坚之效倍增,相辅相成。
如胸痹心痛患者伴有高血压,阮老常再伍以夏枯草,三药相合既加强软坚散结之力,又有平肝潜阳、平稳血压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三味药物。能够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室重构。
2.3 海藻配炙甘草
海藻反甘草,依“十八反”两者不能同用,并已成为千百年中医处方用药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历代医家也不乏有不被古说所拘泥,大胆应用海藻配甘草治病者。如李时珍在评李东垣医案时说:“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阮老临证多年亦大胆将此法应用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二者相伍以软坚散结化久积之痰瘀等顽疾,正与东垣“化坚积之病”之治疗理念相合。且炙甘草甘温益脾,脾属土为心之子,补子而实母,可缓心脾之急而复脉。
2.4 仙灵脾配肉苁蓉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本草纲目》中载:“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本经》谓其“养五脏,强阴,益精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性味辛温,入肝、肾经。善补命门、助肾阳,是临床上治肾阳不足的有效佳品。《本草备要》云其“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本品温肾益火的功效,与仙茅、葫芦巴相近,但仙茅、葫芦巴两药性温偏热,温肾作用较强,服用稍久,即有口苦唇燥的弊害;本品则性温而不热,对偏于肾阳虚的患者,久服无不良现象。故为软老处方中最常用补肾阳药之一。
仙灵脾与肉苁蓉相伍为用,补肾阳、益精血之力倍增,且二者皆为温润补肾之品无燥热劫阴之弊。
2.5 丹皮配丹参
丹皮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其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与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阮老谓其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丹参重在活血养血, 《妇人明理论》云:“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即言其有治血养血而不伤血的卓越功效。阮老常加大丹参用量至30g以加强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丹皮与丹参“丹丹”相配,凉血祛瘀,相得益彰。
3
自拟组方
另辟蹊径,临证辙效
阮老临证尊古习古研古用古,但是不泥古困古非古不可,在谨遵经方、名方之基础上,未拘泥于原方用药,临证自创效验方,别具一格,疗效显著。
3.1 自创三子补肾养心汤
五子衍宗丸起源于唐代,记载于《悬解录》中,方由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组成,被誉“种子第一方”,为补肾益精的代表方之一。软老谨遵古方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之意,并未拘泥于原方用药,临证自创三子补肾养心汤,将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三子配伍使用,通过滋补肾阴以达到养心之效,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冲和。
五味子味酸,性温, 《本经》记载,五味子“主益气,补不足,强阴,补男子精”,补肾强心,现代药理表明,五味子有扩血管、延缓衰老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酚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肝肾、益精养血之功效, 《本草纲目》谓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明目,清虚热。《本草述》载:“女真实,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主肺,并以淫精于上下,下独髭须为然也,即广嗣方中,多用之矣。”三子共奏补肾填精之功。
3.2 自创新生脉散
生脉散由麦冬、人参、五味子构成,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一补(人参),一清(麦冬),一收(五味子),于是气回,津液生。故可益心气,敛心阴。软老临证常以天冬易麦冬,党参易人参,而成新生脉散。党参补气健脾兼能养血,天冬易麦冬,因天冬较之麦冬滋阴补肾功效更强,新生脉散之益气养阴、复脉之效增,更利于推动血运,以求“气能煦之”。
3.3 自创新丹参饮
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载于《时方歌括》卷下方 ,阮老常以沉香易檀香,化裁而成新丹参饮。沉香,味辛、苦,性微温,行气止痛,《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沉香气香行散,降而能升,具有行气温中降逆、暖肾纳气平喘的功效。
3.4 化裁二仙汤、二至丸,阴阳双补
二仙汤由仙茅、仙灵脾组成,温肾阳,补肾精。阮师以仙灵脾配巴戟天,仿二仙汤意,补益肾阳。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性味辛甘、温,善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日华子本草》言其能“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及“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巴戟天,味甘、辛,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享有“南国人参”之称。《本草新编》谓其:“夫命门火衰,则脾胃虚寒,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为妙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因仙茅补肾辛热性猛,故阮老以巴戟天易仙茅,温补肾阳而不致辛热性猛。
二至丸由旱莲草、女贞子组成,补益肝肾,从而使阴液充足而虚火自平。阮师将女贞子与山萸肉相伍为用,仿二至丸,滋补肾阴,山萸肉补肾阴又扶阳,能收敛耗散之心气,并能使三焦之气化得常。阮老处方中常见化裁之二仙汤与二至丸同用,以求肾之阴阳双补。
典型病例
徐某某,女,61岁。2013年6月27日初诊。
主诉:心前区疼痛间作4年余。患者4年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疼痛,时牵引肩胛处,未系统诊治。患者每于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自觉如物坠胸中,伴胸闷憋气,气短,时有心慌,偶有头晕、头痛、耳鸣,双目干涩,活动后双下肢乏力,时胃脘隐痛、反酸、腹胀,纳少,寐欠安,易醒,大便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BP :120/65mmHg。
既往史:浅表性胃炎4年余,左肾结核、腰椎结核病史;1983年因左肾结核行左肾切除术。
中医诊断:胸痹(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益肾健脾,软坚散结。
处方:
绞股蓝10g 炙鳖甲30g(先煎) 丹参20g 海藻10g
川芎10g 沉香6g(后下) 制首乌15g 枣仁30g
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分次温服。
2013年7月11日二诊:服药14剂,患者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症状较前缓解,仍时感胸闷憋气,心慌,耳鸣如蝉,口苦,双目干涩,腰痛,周身疲乏,纳可,寐欠安,便溏,小便可。舌红苔薄,脉弦细。
BP :120/70mmHg。
处方:
当归10g 炙鳖甲30g(先煎) 丹参20g 女贞子20g
旱莲草15g 沉香5g(后下) 元胡10g 海藻15g
绞股蓝10g 砂仁6g(后下) 制首乌20g 枣仁30g
紫石英20g 香附10g
14剂。
服药后患者心前区疼痛及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腰痛耳鸣减轻,周身疲乏感明显改善,寐安,大便成形。稍对症加减,继服中药3月余,患者症状缓解满意
按●语
本案患者年过六旬,既往有左肾切除手术病史,心前区疼痛间作4年余,结合症、舌、脉,考虑为年老久病,脾肾阳虚证。治疗遵循阮师所倡之“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法。初诊方中绞股蓝益气健脾;重用鳖甲30g,软坚散结,祛除有形痰浊;鳖甲与海藻相伍为用以加强软坚之力;海藻配炙甘草,以软坚散结化久积之痰瘀之邪,炙甘草可缓心脾之急而复脉,临证辄效;丹参、川芎养血活血、疏肝行气;沉香行气止痛,温肾而又通心;制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开宝本草》谓其“止心痛,益血气……”;枣仁收敛心气,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初诊全方益肾健脾与软坚散结同用,补中有泻,寓消于补。
二诊患者仍见肾阴不足之证,加用二至丸以滋养肾阴;仍活动后心前区疼痛,时感胸闷憋气,丹参、沉香、砂仁合用,仿丹参饮,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阮老常以沉香易檀香,沉香气香行散,降而能升,具有行气温中降逆,暖肾纳气平喘的功效。合当归、香附、元胡以加强理气活血、解郁止痛之力。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 《本草正》谓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可活络。因夜寐欠安,加用紫石英重镇安神,砂仁又有和胃醒脾之效。继予绞股蓝益气健脾,鳖甲、海藻软坚散结治疗。通观二诊全方,仍以补肾健脾治本,活血软坚散结治标,标本兼顾,治病求本
总结本案阮老之用药特色
(1)甘草海藻合用,虽违反“十八反”常规,实为阮老临证治疗慢病、顽疾之独具特色之法;
(2)阮老应用制首乌用量15~20g,临证多年未见明显肝损害副作用,盖以首乌制用后毒性倍减,或与阮老处方多配伍鳖甲、海藻等软坚散结药,而起到化浊排毒之效有关,仍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