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回宫之后,一个溜进贾府的太监,揭开薛宝钗难言之隐

自从寄居梨香院,宝钗就与贾府迎、探、惜做派不同,时时处处秉持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惹得贾母人前大赞,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此话虽不假,却字字客套。宝钗纵然是山中高士,终究像半新不旧的蜜合棉袄下,藏着簇新夺目的大红衣,宝钗并非真的超然逸士,她能跻身贾府,就已暗示了野心的。

桃花诗社一回,宝钗一首柳絮词就将此展现的淋漓尽致,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旁人咏柳絮,无非磋叹寄情,唯有宝钗,能依此抒志。以宝钗的品行,她其实根本就看不上厮混脂粉堆里,不问仕途学问,不知上进,不能封妻荫子的贾宝玉。

扪心自问,宝钗更愿如姨表姊妹元春那般,踏进宫城为妃,方能称得上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且,原著多次以“杨妃”代称宝钗,暗示其心迹,诸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贾宝玉亦曾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宝钗亦自认可比杨妃,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故而,宝钗当初入都,不管薛姨妈居心如何,她曾真的寄希望于选秀。只不过没多久,就铩羽而归,失败了。宝钗无缘入宫的消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传到贾府的?细究原著果然发现线索。且看元春回宫不久,因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

偌大的园子,上好的景致,白白锁着可惜,元春出于此虑才命姑娘们搬进园子。然而再看元春下的口谕,却大有蹊跷!细琢磨,竟是绕过贾府本家姑娘,奔着外戚宝钗而来!遂命太监夏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贾政王夫人接了这谕,待夏忠去后,便来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

列位着眼,这道谕旨很是蹊跷!怎么夏太监单点出宝钗,而贾府正经子弟却变成了“宝钗等”,明摆着是附庸跟随之意。列位试想,宝钗再好也是个外客,元春应该把贾府姐妹排列在前,宝钗在后才是常理。细琢磨,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宝钗选秀失败,元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明确此事,且为了安慰宝钗,这才单点出她。

宝钗与薛姨妈为了颜面,领悟其中深意,亦绝对不可能言明,只待时间一长,众人忘却不了了之最好。很显然,元春深知宝钗的心理,故而并未露出声色,只是命夏太监入贾府传口谕,将此事移形换影暗中带过。而宝钗必然也感谢元春如此安排,搬入大观园一则散心,二者避开贾母等众长辈的约束,可以随时飘入怡红院,与贾宝玉有了更多见面的时机,元春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