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 2024-05-18 22:50:02 添加小编 一位外国记者镜头下的中国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是一位外国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展现的是1979年的百姓生活。1979年,社会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而这些老照片恰恰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社会的民情与百姓生活。 图为1979年的乡村公路上,一名妇女拉着一对母子,后面的女孩在后面帮忙推车。那个年代的乡村,回娘家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的。 1979年的乡村,一户普通人家的小院子里,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 1979年,一所学校的女教师宿舍,看上去条件简陋了些,但干净整洁。 1979年的苏州虎丘,地方粮站门前交公粮的场面。对现在的人们来说,交公粮是比较久远的记忆了,那时候交公粮,要提前把要交的粮食晒干并扬干净,然后拉到粮站排队上交。 1979年,一个学校的舞蹈排练室里,练习舞蹈的学生们,这个场景是否让你想起了前几年上映的电影《芳华》里的镜头? 1979年,一位老师正在上课。这是一堂语文课,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是古诗《锄禾》。 1979年的长城,一位外国舞蹈家在长城上翩翩起舞,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客在围观。 1979年,当年的公交车上的景象,那时候的公交车上都有一名售票员。 1979年的北京天坛回音壁墙前,游客们排长队一饱耳福,感受回音壁的魅力。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了。在封锁对抗了三十年,两个大国终于握手言和了。之后,我们正式进入了蜜月期。随后,一大批美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他们手持相机,观赏了大熊猫,攀爬了长城,并在北京,上海等地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著名摄影师詹姆斯。10月,詹姆斯攀上了长城。望着辽阔壮观的北国风景,詹姆斯入迷了。他急忙拿出相机拍摄。拍摄完毕,他却马上注意到了身边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原来,詹姆斯口渴了,他正在喝着可口可乐。小男孩一脸好奇,他紧紧地盯着自己。詹姆斯哈哈大笑,他急忙递过去一瓶可口可乐。在他的鼓励下,小男孩大胆地喝了起来。与此同时,詹姆斯急忙拍下了这一珍贵瞬间。彼时,可口可乐还没有进入中国,对于这种洋饮料,中国人更是知之甚少。不过,这张照片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在一点点地接触西方,我们对世界充满希望和憧憬。照片上,小男孩眼神清澈,他大口地喝着可口可乐。脸上更是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当年交公粮的情景交公粮,指的是农民将所种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国家再把从农民那里收上来的公粮作为“商品粮”分配给城里人,那时候的农民是非常羡慕那些吃公粮的城里人的。在封建社会叫做交皇粮,新中国成立后,叫做交公粮。 公粮其实是政府向农民征的一种税,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品交换不发达,政府要求农民直接按一定比例交公粮。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这一古老的税种,已延续了2600年的历史,直到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对于交公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要知道,现在六七十岁的农民都是当年交公粮的主力军,他们至少无偿交公粮30年以上。那时候农村还没有修路,到处都是土路,遇到下雨的时候,泥泞的道路让去交粮的极为艰难,磕磕碰碰,受伤是常有的事。夏季像是要烧着似的,火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粮站一棵树都没有,两边的排房墙上还残留着白底红字的语录。条件好的农民有板车,可以一板车就把公粮拉去镇上交了。条件不好的家庭,就只能一旦一旦的挑过去。 因为交公粮是无偿的,所以很多农民还要带上辣椒、茄子等蔬菜,以便交完公粮就去集市上换几个钱。路途近的还好,路途远的乡镇要走十把二十里山路,而且水要自带,中午就在集市买一碗粉或几个包子充饥,顺便买几个糖果带回去给孩子,也有的农民买一支钢笔带回去给孩子。有一支钢笔是农村孩子非常奢望的事情。粒粒粮食,颗颗血汗。交收点一般是在镇上粮管所,远近的村民都齐聚,由于人多,需要排队。因为穷,有些村民不舍得在镇上买饭充饥,大多都是家中带些干粮来充饥。有些农民没吃早饭就出来了,可能还要饿着肚子排一天队才能排到。检验员觉得粮食可以交后,就经过一道上风车的程序。把粮食倒进风车,风车会把不饱满的谷子麦子吹出来。过完风车就可以过称了,检验员称粮的时候,村民都会凑近盯着称尺看,生怕称没放平,不准。称好后将粮食扛进粮仓,交一次粮,基本掉一次皮,太累,太折腾。粮食的验收,全靠粮站工作人员定断,收与不收,他们拥有生杀大权。如果验收不合格,比如稻谷质量不好的,还没有晒干的,还没有把杂物吹干净的,就会被拒收,农民就要打道回府。晒干净,吹干净,下次再来。所以,每到交公粮的时候,农民还需要察颜观色粮站的工作人员,一般还都要和他们说些好话,讨他们高兴,以便一次通过。那时候庄稼收获的时候农民则要精心挑选上好的粮食,一亩地需要交100-200斤的公粮。 如果被工作人员刁难,农民则需要重新备好一份粮食。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重新走上几里或一二十里乡间小路,往往每次都需要交上半天,一次还交不完。 验收合格,农民才会大大地松一口气。随后过磅,交足国家规定的数额。如果还差的,即使缺几十斤,也要下次再来补够。现在的人,估计很难相信当时的粮库,粮食全是人靠人给背进去的。过磅后的粮食,还需要自己把一包包的稻谷往粮仓里搬,粮仓的入口在两头,要上个五六米高的台阶,搬上去后,打开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再搬下一包,直到搬完。那时候农民最怕的就是天灾年份,这样庄稼的生长没有保证,到了冬季只能寻找其他的食物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不管怎样,交公粮是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记得我那个村子,有几户农家因为自家农田在过高的山上,遭了旱灾,他们只能向乡亲借了粮食去交上,来年等有收成了再还给乡亲。时光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上次回到村子,看到当年交公粮的乡亲都上了年纪了,他们的子女大多务工去了。有的带了个孙子孙女在田间劳作,这些小孩就是传说中留守儿童吧。农村老人没有社保,只有年满六十岁的才能领取每个月不到一百元的养老金。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农村的老人一般也不愿给自己的子女增加负担。所以,这些老人还得种地种田养活自己,而且还要省吃俭用留几个钱给孙子孙女。农村的老人是没有退休金作为保障的,所以才会有“养儿防老”这个说法,他们不过是希望老了以后能有一个依靠。可是现在大多的情况是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所以那个年代的农民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真是勤劳困苦的一生。那些曾经无偿贡献了30多年公粮的已经老了的农民还要不要自己交养老保险?如果要,他们怎么交?如果不要,他们可以领到多少养老金? 赞 (0) 相关推荐 那年陪母亲交公粮 不知道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不多?可记得当年农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 过去粮食都要上交国库的,在封建社会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 ... 【灵璧故事】交公粮 交公粮 文/春江暮雪 ( 交公粮在中国历史上至少维持了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叫交皇粮.自古以来,种地交粮是天经地义,但是自2006年以来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取消了这一制度 ... 【乡土文学】代文梅||交公粮,分口粮 交公粮,分口粮 文/代文梅 过去,农民种地都要交公粮,交公粮时,总要轰轰烈烈地排着长队,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 夏收过后,若大的打麦场晒着黄灿灿的小麦,农民伯伯光着脚丫,头戴草帽,手拿木制钉齿耙,在晒 ... 1979年老照片里的中国,以后很难再见到了! 看经典电影听世界名著,感受别样人生 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是一位外国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展现的是1979年的百姓生活. 1979年,社会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而这些老照片恰恰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社会的民情与百姓生 ... 杨双牛作品《忆那些年难忘的公交粮》(备选作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有一种粮食叫公粮 寒假来了,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现实世界.一天,走过苏村镇原来的老粮站,拍了一两张照片.没有多余停留,因为大家可以看出,照片上煤场的广告字更大.这里早已经变了用途. 在我们大荔县,三四十年前许多地方都有棉绒 ... 这才是正能量 在我上小学时,还是有麦假和秋假的,其实就是在夏收和秋收的季节里给老师和稍大点的学生放假参加农忙. 每一个麦假和秋假都有拾麦穂或者拾稻穂的作业.我从小就懒,从来都没去真正拾过.每次交作业时都是从打谷场里 ... 缴公粮的岁月 有一首歌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描写是上个世纪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送公粮的场景.何谓公粮,即征购任务,是指农业税征收和粮食统购的总称.征与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征"是农民向国 ... 生产队的建筑(下) 本文作者:陈文章 生产队的建筑(上) 生产队时代是向国家缴售粮食最多的时代.1962年,我们队180几口人,仅这一年就缴了28万余斤公粮.1974年到1976年三年,我们生产队上缴了83万斤粮食.粮食 ... 农村曾很牛的3种工作,尤其第2个,农民当时都很羡慕,如今败落了 文/农夫也疯狂 对于农民来说,种田种地就是天职.把自家的庄稼种好了,那一家人也就不愁了.但种田种地毕竟是辛苦活,还得看天吃饭,所以有些农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以后过如此艰苦的生活,在孩子还小 ... 交公粮的农民能等来退休金吗?看看农二代们怎么说 说实话,我国农民人口基数众多,粮食问题又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恰恰就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而作为农民的后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走到前台,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父辈们的工作 ... 交公粮 || 邱小权 交公粮 邱小权 说起交公粮,除了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外,我敢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知道. 盛夏傍晚,饭后,沿着乡间小路纳凉闲逛,清风带着稻花香甜,拂面而来,吹走了一天的燥热,让人欣然. 走着,走着,看 ... 交公粮(散文)//马腾驰 交 公 粮(散文) ·马腾驰 交公粮,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 昨日,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炎热的夏天,农民们戴着草帽在粮站排队交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