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水、挑水的活计

从我住的亚美巷十七号小院,出巷西去到华盛街自来水站这一段不长,也就三四百米;而几十年前于我而言,那是一条漫漫长途。

总共得踏过一百三十多块长短不一的石板条,才能将水挑子搁下;一路歪歪扭扭撑下来,上楼前要好好的歇息一下。

童年、少年的影子投射在石板条上,与老三抬着一只水桶,或自己吃力的挑着两只水桶,拖成踉踉跄跄的长影。

那情景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我记事的时候,华盛街和亚美巷还存有好几口井。

“市井”的本义就是集贸市场与吃水的井。有井才有人家,有集贸市场才有居民群。古代文献说某一地有多少口井,大约就可概算出人口。

从井里取水的印象仍是清晰的。

起初是桶上栓绳放下去,桶是漂浮的,有经验的大人手腕抖动一下绳索,桶便侧翻吃进了水,然后拽上来;后来变成压水井,上下摇动臂把,水便被挤压出来。夏天时井水凉得痛快,把买来的西瓜、啤酒放到刚打出的井水里,俗称“井拔凉”。

后来华盛街建了个自来水站,那些井就陆陆续续的填上了。

六七十年代的蚌埠街居民大多都是到水站买水吃。

蚌埠寻常百姓挑水买水时代,出现了个很有名的网红叫“裤裆街”,位置大约在青年街或太平街的南面,一个水站立在街口,正对着两条侧街。这种生动的形态很容易让人联想,便有了“裤裆街”的大号。

并没觉得有何不雅,它和“篾匠街”一样的顺口。

华盛街的水站建在华盛街往西通往新华书店的路口边。

一棵大树遮蔽着,木头钉成的小阁屋,里面窄逼得仅能坐一人,挑窗下挖个小口,水龙头支个皮管子伸向屋外。

华盛街有自来水的院子很少,亚美巷也就三号商业局宿舍大院里有,平日里加个铁盒锁着。

很是羡慕。

我们吃水得要到水站去抬水或挑水。

从六七岁开始,我就和老三到水站抬水。

起初老三还疼惜我,把重心尽可能往他那里拉;后来便不耐烦,有时还有嫌慢了的斥责。

我那细皮嫩肉的小肩膀要垫块毛巾,就那抬一趟下来,右肩都会通红发紫。

早前是木楼梯,又陡又窄,抬不上去,我俩就一人一边的斜侧着往上拎;偶尔一失手水桶歪到,前功尽弃。老三恨恨的眼神能吃了我。

八九岁时再也受不了老三的压迫,学着一人挑水。先是两个半桶,一走三摇的晃悠,走几步歇一气;到楼梯跟前一步一步挪上去,偶尔会有邻居大哥大姐看见,三下五除二的帮我拎上去了。

我对华盛街的石板条感情忒深就基于挑水看路,一块一块的数,不用抬头就知到了巷口。

比较难的是挑水上楼,前面要抓紧推住,防它下滑;后面必须扯紧,还得努力的拉起。

那些挑水的场景想起来,到现在腿还阵阵发酸。

华盛街看水站的是位老头,人称杨老头。

人长得瘦弱,个子矮小,戴顶线帽,声音温和;有时架副眼镜。

他能算是华盛街的名人,实在是仰仗水站的得天独厚,每家一天都得两三回的去取水,长长的水桶排着,他那张脸很多人就熟。

那时人心已经开始长草,规规矩矩排队就跟吃了大亏一样,有的就想加塞,有的干脆一身肌肉的硬生生的往前插。

杨老头既不阻也不拦,加塞插队的桶到跟前,他眼一闭,冷弱的一句小声:“后面排队去。”然后任你如何说,如何声嘶力竭,如何瞪眼作态,他都微闭双眼,充耳不闻。

桶不挪走,就不开水龙头。

插队的再凶,也经不住他的“非暴力”的软严肃,只好悻悻的踢着桶,骂骂咧咧的回到队尾。

据说居委会一度曾想给他颁个奖状,要他做“不开后门”的模范;思来想去,无法给这名称着笔,很遗憾的搁下了。

我们院子七十年代后期才装上自来水。

老三在建筑公司上班,喊个工友扯个管子通到我家小厨房,小院九户人家里唯一的特殊;再不要担水吃用,拧开即来,痛痛快快的洗涮,那真是满心满肩满腿的幸福。

我和老三因抬水积蓄的多年恩怨也从此一笔勾销。

作者相关文章

河伯的事

我的根勾住我的城

走不出的亚美巷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吴洛加:那年那月鲁祖庙之水站

    水  站 文/吴洛加        时间倒退五十年,鲁祖庙跟重庆市大多居民聚集的街区相同,有一项关系民生的公共设施:水站. 为避免突兀,先交代几句鲁祖庙的简况.家住渝中区的人,大多知道解放碑附近有条名 ...

  • 梁国斌:捞 桶

    梁国斌,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民建会员.现在东北从事经商. 很久以前,村里还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要挑水吃.我家住在村东头,离家不是很远的地方便有一口深井,十五六岁开始,挑水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

  • 王 炜:井里的岁月

    井里的岁月 王炜 小时候,学校的那口井,几乎都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绞水的.粗心大意的我们,镊钩没扣好的时候多,桶就会脱开镊钩掉落井里. 一个桶落井里了,又一个桶落井里了,接二连三的,好些桶掉落井里了.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抬水

    抬水 云在山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小时候,我和三哥抬了差不多二年的水.并不是像和尚那样因为懒不愿意挑水,而是那时候我俩刚刚才能抬得动一桶水. 大军家南边的坑边,有一口不知 ...

  • 大、小和尚去挑水,大和尚每人一次挑两桶,小和尚两人一次抬一桶。现在需要6桶水。(1)要多少个大和尚可挑完?(2)要多少个小和尚可挑完? (3)6个和尚正好挑了6桶水,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大.小和尚去挑水,大和尚每人一次挑两桶,小和尚两人一次抬一桶.现在需要6桶水.(1)要多少个大和尚可挑完?(2)要多少个小和尚可挑完? (3)6个和尚正好挑了6桶水,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0.05

  • 老行当 | 挑水夫、送水夫

    在汉口江汉路步行街上,有一座由湖北美院雕塑系何芳创作的雕塑<挑水>,反映了过去人们的用水情景,曾有挑水这一行.如今的年轻人会问,汉口何时开始有了自来水? 汉口虽然面临长江汉水,在过去的岁月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抬神 | 作者:郑慎贵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记得收藏备用 1.连翘 摘自 |<中药大辞典> 药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适用|温热,斑疹,丹毒,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2.壁虎 摘自 ...

  •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汲取诗词智慧,过顺其自然的生活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林清玄说,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 佛说,纵有三千烦恼,不如拈花一笑. 所以,人生在世,凡事不必太执着,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活法. 行到 ...

  • E 自然纹理 1水渍画(动物)

    这组自然纹理,是浴盆中的风景,来自浴盆水中的偶然发现.有一段时间,区域自来水管道被挖断,等重新修好正常供水,水渍较多,我发现其中的纹理很好看,再用滴水略加雕琢,形成了这个有动物主题形象的系列.所谓苦中 ...

  • 此菜打雷就出现,遇水恢复生机,国内外需求大,却暂不能人工种植

    此菜打雷就出现,遇水恢复生机,国内外需求大,却暂不能人工种植 在这个大家蔬菜到处是,而且还不是很值钱的时代,大家对于蔬菜并没有那么那么的喜爱,只是因为必须要吃.相反的,对于一些我们农村人来说一点也不陌 ...

  • 一个大补心肾的方子,只需2味药材泡水喝

    国医名家 公众号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炎热,此时人体阳气最旺,阳气容易外浮,引起内里虚弱,人就容易出现与心脏相关的疾病.这也是中医常说的,夏天无病自带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