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失地是历史必然?清朝若强硬到底能否避免沙俄鲸吞北方土地?

外东北、外西北以及蒙古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故土,是无数有志之士内心隐隐作痛的存在。

因为这些土地的失去,不仅让我们丧失了大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告别了宝贵的东北亚出海口,更没有了面向北方的战略纵深,伟大首都也成了真正的“天子守国门”。

而更令人愤怒的是,在当年的沙俄巧取豪夺时,清王朝几乎是一枪未放,不作任何抵抗就将这些土地尤其是外东北拱手相让,比如黑龙江将军奕山,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放了几炮后就吓得哆哆嗦嗦地在割地条约上签了字,清朝直接丧失60万平方公里国土,实在是罄竹难书、万死不足恕其罪!

如果当年的黑龙江将军不是奕山,或者奕山再强硬一点,何至于如此丧权辱国?要知道,当时的沙俄在19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失去了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几乎所有的势力范围,自击败拿破仑后在欧洲建立的崇高威望也荡然无存。而经历了英法等列强在黑海周边的无情吊打后,沙俄可谓元气大伤,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即便不能和英法一样压着沙俄打,最起码也能保持强硬姿态。要知道,历史上的沙俄历来欺软怕硬,如果坚持不割地,或许清朝的外东北和外西北就不会拱手让人。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

历史最令人无奈的地方,不是提前知道了结局,而是明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却还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沙俄确实很虚弱,包括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也很虚弱,但这样脱离历史环境的事实不是真正的事实。

回到当时清朝面临的内外环境,也许沙俄很虚,但清朝毫无疑问更有气无力。且不说清朝是否对沙俄的尴尬状况了如指掌,即便知道了又能怎样?

从《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再到《瑷珲条约》,这150多年的时间里,是清朝盛极而衰,而沙俄则缓慢强大的过程。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1858年不会因《瑷珲条约》等条约割地,其后也会有割地的行为甚至比《瑷珲条约》更狠,因为盛极而衰的清朝在国力上远不能和沙俄相比。

而且更尴尬的是,虽然沙俄和英法在克里米亚打得你死我活,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列强阵营里的一丘之貉,面对清朝这个虚弱的羔羊,它们有什么理由不争先恐后地携手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做主力,美俄趁火打劫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势力不强,即便英法等国因为制约沙俄的需要不会提供支援,但美国为牵制英法必将成为沙俄的助攻,这意味着清王朝依然没有胜算。

更要命的是,此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自1851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已席卷了东南半壁,夺走了清朝最富庶的江浙地区,这让财政本就雪上加霜的清朝,更加疲于奔命。

所以1860年前后的清朝,是自1636年建国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拿什么死扛下去?

作为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王朝,虽然清朝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达到了古典王朝的最巅峰。但满族统治者与广大汉人的矛盾,意味着清朝根本不敢发动广大民众与沙俄决一死战,毕竟太平天国已经让清王朝半死不活。

更要命的是,即便没有镇压太平天国导致其他地区防务空虚的情况,自清朝建立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民族隔离政策早已将东北变成了荒无人烟的白地,柳条边在保护了清朝龙兴之地的同时,也让东北地区暴露在沙俄的野心之下,尤其是当时整个黑龙江地区不过十几万人,这意味着沙俄占领外东北等地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而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的同时,也让被压迫了200多年的汉族官僚有了一飞冲天的空间。

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曾有引入沙俄力量制衡其他列强的需要,所谓以夷制夷。

沙俄作为唯一一个与清朝国土相接的列强,是清朝无论如何也难以摆脱的梦魇。与其如此,不如利用沙俄制衡其他国家,而这种割肉喂狼的做法,不可能帮助清朝东山再起,但短期内可以一定程度上迟滞列强的侵略锋芒。

而这也意味着,清朝将沙俄梦寐以求的外东北拱手让出,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在强邻环伺的大环境下,清朝统治阶级不可能与列强尤其是沙俄以死相搏,这不仅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更是因为社稷重于疆域的劣根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