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治疗痛经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2年11月22日。叶某某,40岁。因“痛经20余年”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13岁初潮,周期25-3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2012年11月1日,量中,色暗红,有大量血块,经期腹痛较剧,汗出,面色苍白,恶心,伴有腿部抽痛,需服止痛片缓解。平时乳房时常胀痛,经前加剧,胃纳尚可,二便无殊,夜寐欠安。妇检:外阴无殊,阴道畅,见少量分泌物,宫颈中糜,宫体平位,压痛(+),右侧附件压痛(+)。辅检:2012年10月24日 乳腺B超:双侧乳腺腺体多发囊肿,左侧最大4*2mm,右侧5*3mm。2012年3月21日 经阴道B超:内膜:6mm,宫体三径:15.2c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痛经(湿热瘀结)。 西医诊断:痛经,慢性盆腔炎,宫颈炎。

治则:行气止痛,清热化瘀。

方药:败酱草20g  炒栀子20g  红藤30g  延胡索10g  威灵仙15g  徐长卿20g  制乳香5g  制没药5g  益母草30g  地鳖虫10g  鸡血藤30g  九香虫10g  白芥子10g,7剂。

二诊:2012年12月20日。末次月经2012年11月28日,7天净,量中,痛经较前明显缓解,不需服止痛药,大腿抽痛减轻,血块减少,纳寐可,二便调,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三诊:2013年1月3日。末次月经2012年12月23日,1周净,患者诉痛经明显减轻,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11月22日方14剂。

四诊:2013年1月24日。末次月经2013年1月17日~23日,舌脉如上。

方药:仙方活命饮(金银花12g、防风10g、白芷10g、当归6g、陈皮10g、白芍10g、制乳香4g,制没药4g、皂角刺12g、天花粉12g、生甘草5g),14剂。

五诊:2013年2月21日。末次月经2013年2月11日,痛经减轻,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14剂。

六诊:2013年4月25日。前次月经2013年3月11日,末次月经2013年4月7日,均无痛经,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14剂。

按语:患者痛经20余年,经行大量血块,为内有瘀血,胞宫血凝,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小腹痛剧,经量较多,则气血耗失,面色苍白,肝经失养,下肢抽痛;妇检宫颈中糜,子宫、附件区压痛,为瘀而化热,湿热下注,故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败酱草为君,“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金匮》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取其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炒栀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红藤解毒消痈,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要药;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善行走散;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徐长卿利水消肿、活血解毒,兼可镇痛;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益母草活血调经,经期皆可用之;土鳖虫破血逐瘀,可下瘀血,消癥瘕,疗折伤;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活络,祛瘀亦不伤正;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白芥子利气豁痰,散肿止痛,患者虽无“痰”证,但古人怪病难病,多责之痰,以白芥子除皮里膜外之痰,配伍气药,善行不守,散结止痛。此为马老经验方,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素有奇效,七剂则痛经减轻,不需服用止痛片,两周则疼痛大减,经血调畅。

一月后患者疼痛已减,瘀热未净,且仍有乳胀不适,故更方为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功擅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原方治疗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世人称其“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马老用此方治妇人病,取其通气滞,散瘀血,除痰结,痛经、乳腺炎、输卵管不通、产后恶露不尽、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等证属气滞痰凝,热结血瘀等诸症皆可治疗。以银花为君,为“疮疡圣药”,清热解毒力强,以当归、赤芍、乳没为臣,行气破瘀,活血止痛;白芷、防风疏风解表,使热毒从外透解,且风药入血,亦可理血;贝母、花粉、陈皮理气散结化痰,使痰瘀未结即消;穿山甲可活血、下乳、消肿、排脓;皂角刺透脓通络,亦能通乳;生甘草调和诸药,亦可解毒,为使药。全方以清热解毒,兼行气、活血、祛湿、化瘀,续方治疗一月,瘀热除尽,痛经已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