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2章)

第192章 张李结怨

当李林甫在大慈恩寺精舍回忆和武玉娘的过往时,武玉娘带着满院的明媚春光,款款走了进来!

只见她身穿牙色朱锦滚边高腰长裙,手臂上挽着泥银披帛,高耸的福髻上簪了一根灵芝头鎏金双头钗,钗头上镶嵌的那颗金褐色琥珀分外晶莹剔透,和她耳垂上的琥珀耳坠遥相呼应,将她淡褐色的眸子衬托得愈发妩媚含情。

她今日的妆容更是分外精致,脸上至少扑了三层雪白的应蝶粉,额头上抹了鹅黄的松花粉,眉心又贴了一个桃形的镂金翠钿,眼角到两鬓则是两抹淡淡的斜红,端的是脸若桃花、顾盼生情!李林甫不由看得呆了,便是大唐一流的宫廷画师画的盛装丽人图,也没有武玉娘这般好看!

“玉娘,你迟到了半个时辰,你说该怎么罚你!”李林甫“霍”的起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武玉娘紧紧揽在怀里,嘿嘿笑道。

武玉娘仰起头来,轻捶了他几下,娇嗔道:“还不是为了见你,才耽搁了这些功夫。你莫动手动脚的,害我辛辛苦苦捯饬的发髻,一转眼便又偏了。”

“我的心肝,你天生就有好姿色,还需这劳什子的打扮么?”说着,搂着武玉娘的手臂猛的一紧,力道之大,让武玉娘险些喘不过气来,耳畔传来李林甫的低笑声,“我倒是更爱你那番慵懒的模样,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呸呸呸,什么死呀活呀的,说话从来都不知道忌讳!”武玉娘在李林甫怀中笑得花枝乱颤,“今日怎么想到约我来这里?咱们这是有多久没来这里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当真不记得了?记上一笔,待会一并罚你!”李林甫一只手箍住武玉娘的腰肢,另一只手也不闲着,忍不住在武玉娘身上摩挲了起来。

武玉娘先是愣了一愣,忽然回过神来,脱口而出道:“是了,今日是四月初八,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日子!”

“正是!”李林甫哈的笑了出来,变戏法似的从宽大的袖袍中掏出一个锦囊,塞到武玉娘呼之欲出的胸口,“玉娘,你看看这是什么?”

武玉娘“啪”地拍开了他的手,嗔笑道:“老不正经!”

“这'不正经’么,我收下了,但这个'老’字么,我可不认!”李林甫凑到武玉娘耳畔道,“上个月杨氏又给我生了一个儿子,算起来,我已经有21个儿子了!”

武玉娘不由醋意大发,将胸口的锦囊随手扔给了李林甫:“什么礼物,我不稀罕,你拿回去哄别人去才是正经!”

“你这是吃哪门子醋?你若愿意给我生个一儿半女,还有其他人什么事?你就不想瞧瞧我给你挑的是啥好物?”说着,便打开锦囊,将里面的宝贝掏了出来,看着武玉娘嘿嘿笑道。

武玉娘“哼”了一声,待低头看到这个礼物时,饶是见过无数奇珍异宝,还是忍不住惊呼了一声。只见李林甫手中拿着一把赤金背梳,象牙为齿,掐丝为纹,那份奢华雅致,只怕拿几万钱也买不到!武玉娘这才从李林甫手中接过梳子,掂了一掂,“扑哧”一声笑道:“你倒是会哄人。”

“玉娘,你还不知道我么?我这辈子最喜欢两样东西,一是权力,二是女人。这两样东西,我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容他人染指。十七年前,我得到了你,十七年后,我当上了堂堂大唐宰相!我不仅要当上宰相,还要长长久久当下去!”李林甫眯了眯眼睛,原本就细长的眸子,愈发透露出两道灼人的精光。

是啊,和他相遇竟是十七年的事了!武玉娘心头一阵激荡,伏在李林甫怀中软语温存道:“哥奴,和你在一起后,我才真正尝到了男人的滋味。不管将来如何,只要和你在一起,我便别无他求了……”

“玉娘,你放心。你只要帮我哄好武惠妃,往后的好日子,便是咱们的!”看着怀中云鬓半偏的玉娘,李林甫再也把持不住,就像十七年前第一次遇见她时那样,再次向她发出了猛烈的进攻……

为了报答武惠妃对李隆基吹的枕边风,李林甫当上宰相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废除太子李瑛。

李瑛出生于706年,如今29岁,一直生活在父皇李隆基的权威之下。自715年当上太子以来,一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他知道,他既不是皇后所生,也不是父皇的长子,他能当上太子,皆因母亲赵丽妃曾经得宠。但自从父皇有了武惠妃后,母亲便一日一日被冷落了下来。

726年,母亲临终前,将他唤到病榻前,苦苦叮嘱他:“瑛儿,我已求过你父皇,无论如何,请他看在我当年尽心尽力伺候他一场的份上,让你做个长长久久的太子。瑛儿,你千万要记住,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做非分之事,不要惹父皇生气……”

这些年来,母亲的这番话一直铭刻在他心里,本就小心翼翼的他,愈发谨言慎行,在父皇面前从不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以免引起父皇任何不快。

但饶是如此,他依然知道他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特别是733年那场饥荒,父皇移驾洛阳,却让李瑁留在长安开仓放粮,任谁都知道这是父皇力挺李瑁,想让李瑁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

734年,在李林甫的建言下,父皇又以李瑁开仓放粮、赈灾有功为由,在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等品级之外,加拜李瑁开府仪同三司,开创诸皇子之先河。在父皇心中,孰轻孰重,还有谁看不明白么?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他师傅阿倍仲麻吕等都一直明里暗里帮衬他,以“太子是国之根本,若无过失,不可废黜”为由,抵挡李林甫在父皇面前的煽动。但是,若父皇一心想要扶持李瑁,张、裴二相又能撑多久呢?李瑛心中一片茫然。

当李瑛心中迷茫时,李林甫已经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废除太子事宜。他明白,要想废除太子,首先要铲除张九龄。因为,张九龄是废除太子路上最大的障碍。

对于张九龄,李林甫可谓积怨已深。如果说张说去世后皇上重用张九龄已让李林甫颇为嫉妒,那么,此次皇上想要提拔李林甫时,张九龄却极力反对,再次让李林甫对张九龄恨之入骨。

因武惠妃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李林甫的种种好处,李隆基决定擢升李林甫为宰相,但出于君臣之礼,李隆基还是要征求一下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毕竟中书令是百官之长,对于官员提拔、罢黜有一定的话语权。不料,张九龄却对李隆基说:“陛下,宰相位高任重,事关社稷,李林甫虽有吏才,但持身欠正。这宰相人选,只怕还需斟酌一番才好。”

但李隆基不以为然,转身便将张九龄这番话告诉了武惠妃,次日早朝时依然擢升李林甫为宰相。几日后,李林甫便从武玉娘处知道了张九龄对皇上说的这番话,不由恨得牙根发痒道:“张九龄,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明白我李林甫的能耐!”(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李泌:历经四朝排挤的道家宰相,靠什么坐稳大唐第二把交椅!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人不信,打得头破血流才懂放手. 有人死学,无故退让直至软弱可欺. 有人活用,万事从容好似游刃有余. 摆脱生死存亡的自然斗争,便要面对权钱名利的同类竞争.等到跻身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的?为相后做尽了坏事?

    作者:赵心放 李林甫,小字歌奴,系李唐王室的宗亲,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辈分比唐玄宗李隆基还高一辈.但他发迹并没有靠其宗亲关系,而是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主撰<新 ...

  • 立仗马,大唐的衰落

    大唐 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时代.自618年开国以来,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在治国.用人.军事等方面都相当灵活务实,唐朝的前100年开局相当好,李隆基继位后,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又持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