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已死?恩格斯早就说了,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终结
黑格尔
据说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表达过“哲学终结”的观点,而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霍金更是在他的书籍《大设计》的第一页就宣称“哲学已死”,其实最早提出“哲学终结论”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不仅宣布了传统意义的哲学已经终结,并且明确指出哲学在“黑格尔—马克思”那里终结。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原话是这样的,“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将过往哲学全部汇入了自己的庞大哲学体系, 而马克思则反对黑格尔只满足于解释世界的思辨哲学,也就是反对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从而提出了唯物史观,进一步终结了旧哲学。“这种历史观(指马克思唯物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海德格尔
除此之外,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有类似的表述,“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也就是说,传统意义的学科之王—哲学(其实接近科学的含义,因为之前哲学始终和各门学科混合在一起)已经不存在了,还留给哲学的领地,只剩下了纯粹的思维领域,也就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只剩下了纯粹的思维规律,即辩证法和逻辑学。
胡塞尔
而20世纪哲学的发展则可以看做是对这几段话的注脚。尽管哲学领域看似流派众多,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传统,一是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传统(主要是英美哲学),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等,强调实用主义和论证有效,体现了形式逻辑一面;另一个就是现象学-存在主义传统(主要是欧陆哲学),包括现象学,诠释学等,诗性文学化趋势加强,注重精神思辨,体现了辩证法一面。当然了,这两大哲学传统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领域。这主要体现在了语言哲学领域。语言是最大的“我执”,人创造了概念语言,却常常陷入言语观念的囚笼中去,导致名实不分,虚实颠倒,本末倒置。因此自然语言是很难准确完整表达真理性命题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即是认识到了这一情境。所以两大哲学传统都对语言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英美哲学那里,主要是从分析哲学角度来研究语言,这方面的一些成果直接应用到了现代计算机语言领域,本质其实就逻辑学研究。而在欧陆哲学那里,则主要是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待语言,不管是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还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其实都是在进行概念思辨,从属于辩证法的大范畴。(“语言是存在的家”,其实这里的语言就相当于黑格尔意义的'逻辑',读过黑格尔的《逻辑学》就大概可以体会到)
维特根斯坦
事实上,黑格尔之后负有盛名的西方哲学家,如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伽达默尔等,都自以为有很多新东西,其实基本都只是对黑格尔逻辑学(哲学)的应用。黑格尔全部的语言都是智慧,是直接给出了经哲学思辨后的智慧。而其身后的这些哲学家们则总在试图论说“理解何以可能“、”历史何以真实“,“存在何以存在”、“智慧何以圆满”之类,停留在这种过程性追问中,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不能把哲学真理说出来。这有些类似康德那种理路,总想给人奠基,找到所谓更基础的东西。总是追求新方法新思路,好像一个新思路就能代表了智慧。甚至有些人为了反传统而反传统,彻底否定形而上学和体系哲学,好像跟传统不一样就一定正确似的。
还是那句话,黑格尔已经是西方哲学的终结。可以这样说,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都是在“黑格尔—马克思”哲学的边缘思辨,看似玄奥,其实并没有太多真正创新。他们总是在重复和反复讲真理和方法,何以真理和方法,而黑格尔—马克思已经直接给出了真理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