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

柏拉图被某些人(实际上是一大部分人)认为是西方“哲学之父”,他最有名的著作是《理想国》。但《理想国》是一本很奇怪的书,看上去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哲学书,里面并没有哲学书常拽的那些生涩名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对话问答的故事书。或者说通过讲故事来“科普”哲学的书。

关键是,在《理想国》的对话问答形式中,常常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这让很多性急的朋友感到抓狂——你给我扯半天,然后呢?结果呢?你都不说!

其实,柏拉图的目的不是给你答案,而是让你在对话形式中,自己去思考。可惜,我们被“喂投”惯了,越来越不喜欢思考。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个非常有名的比喻——洞穴比喻。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它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

后来,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后来又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迸,以致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对这个被解救出来的囚徒而言,看到外面的阳光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他在一个黑暗(象征虚幻、不真实)的环境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错误地认为那些虚幻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对外面的阳光(象征着真理)不适应,感到刺眼。在这里,柏拉图用洞穴里的囚徒来比喻群众,对他们来说真理是刺眼的,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里!

通过洞穴比喻,柏拉图想传达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信息: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象,本质则是现象之外。如果要认识本质,必须“转向”——不是身体的转向,而是“灵魂的转向”。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试图告诉我们的是:

①现象=假象,本质=真相;

②要想认识事实的真相,必需灵魂的转向——从现象转向理念;

③现象是感觉经验的对象,理念则是思想的对象。

这些就构成了西方哲学很长时间的基本观念。怀特海(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不无夸张地说,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做注脚。

当然,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20世纪西方哲学那里受到激烈的挑战,因为它代表的是传统哲学理性主义、本质主义的思路。其中海德格尔对柏拉图洞穴的分析很有意思。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真理学说》一文中全篇都在分析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则要把柏拉图颠倒了的世界再颠倒过来,他认为:我们原本就生活在黑暗之中,为了寻找家园,我们点亮了蜡烛,追逐光明,但越来越执着于光明,忘了我们的家在黑暗之中。结果,我们在光明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的是“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科技文明。而海德格尔试图再来一次“转向”,他曾经引用老子的话:“知其白,守其黑”,他的解释是,“有的人应该将自身淹没在黑暗的源泉之中,以便在白天能够看星星。”白天看星星,那是我们的家。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柏拉图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0)

相关推荐

  • “嫦娥”揽月:人类慢慢走出“洞穴”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这几天,人们都在关注着"嫦娥五号&quo ...

  • 思维导图102本书©65《理想国》——柏拉图

    文炳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你的理想国是什么? 哪些是你认同的?哪些是你讨厌的? 不妨把自己的理想国应用到家庭试下吧--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这部作 ...

  • 蓝江小译|反对哲学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权威

    反对哲学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权威               --阿伦特对柏拉图洞寓的解读 米格尔·阿本舒 汉娜·阿伦特是我们时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但她的这个名气真的是合法的吗?事实上,令人震惊和矛盾 ...

  • 坤鹏论:关于巴门尼德 海德格尔和罗素怎么看?

    记忆是一切智慧之母,记忆产生知识,而语言和文字存储了记忆,就是它们塑造了人类.知识.文明和历史,而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一种对世界的言说,没有言说就不会有学问,哲学也是如此. --坤鹏论 不得不承认,巴门 ...

  • 柏拉图《理想国》: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

    来源:杨站长之家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柏拉图被某些人(实际上是一大部分人)认为是西方"哲学之父",他最有名的著作是<理想国>.但<理想国& ...

  • 两性交往,让夫妻生活永远幸福的秘密:洞穴理论

    对于那些尚未步入婚姻殿堂,甚至尚未恋爱的人来说,婚姻总是充满了魔力,他们对婚姻总会产生美好的想象,认为婚姻就是爱情的归宿,两个相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将会带来一生的幸福. 但这些都 ...

  • 第六十四战:石勒霸北(全)超越种族永远靠的是仇恨,团结群众永远靠的是阶级

    壹:改变四世纪历史走向的三个月大雨 公元311年六月,永嘉之乱 洛阳又一次成为了人间地狱 听往昔,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 这汉魏洛阳城啊,这斑驳的城门啊······ 永嘉之 ...

  • 付文龙:保家卫国的英雄人民群众永远感恩感谢你!

    二月十七,当年老兵,捍国尊严,对越反击,冲向战场!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前扑后继,以命相博,生死之间,彰显本色.硝烟散尽,四十有二,漫长岁月,无限感慨!世人淡忘?凡夫俗子!花甲老兵,身藏功名,隐于市井, ...

  • 多地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央视网消息 :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鼓励未达到启动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向困难群众 ...

  • “群众永远是错的”——伯纳德·巴鲁克的投资哲学

    导读: 伯纳德·巴鲁克,1870年生于南卡罗莱纳州,纽约市立学院毕业,巴鲁克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又是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灵活的投资商,也是通晓经济发展的政治家,投资鬼才,投机大师. ...

  • 31.群众永远是错的

    正如前面所讲,所有利好,一旦让所有人都知道,就变成利空了,股票将会开始下跌,因为主力资金在这个时候出逃非常容易.正如某个利润率相对较高的行业,一旦所有的商家都去追逐,很快就会垮下,也就是股市中常说的& ...

  • 大脑跟不上时代,你就永远生活在社会底层

    死磕原创的公众号不到5%,你真有眼光" 全文阅读约需3分钟 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好好的写一写公众号了.这几天做的事和想的事都比较多,尤其是无脑买了点股票,结果越陷越深...心态与交易规则太重要 ...

  • 若开武装公布缴获缅军的枪支弹药;中部军区在密特拉镇向群众低价销售生活物资

    一.若开武装公布在若开邦拉德堂镇缴获缅军的枪支弹药 2020年10月4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拉德堂镇区昂达昔村西北方向700米左右,若开武装与国防军22师.44师发生交火,国防军战略性撤退,若开邦武装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