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棋文化
宁海棋文化
文/应可军
可能你也经历过,童年,隨意在石板地用瓦爿块或粉笔画一个空心十字架,或在树下泥地用树枝划一个空心十字架,双方各拣选果核或小石子,就可布阵作战,金木水火土。棋逢对手,就可博弈各一个上午或下午。其实民间棋类很多。记得有一本罗鉴江写的《民间棋类游戏》一书。本书共收录了古今民间棋120余种,民间棋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注重实用性,对每种棋都介绍了棋类三要素——棋盘、棋子和棋视,并且安排了百余幅插图和名词解释。我就会许多种,诸如五行棋、三大直、跳棋等等,除了我们凡夫俗子以外,神仙也喜爱。宁海民间故事经常提到;相传晋朝时期,有一位叫王某的樵夫,住在广度里,他靠砍柴为生。有一天他上石台山砍柴,看到两个老者正在山腰的大石上下围棋,这可激起了王某的兴趣。他本来就是个棋迷,那是个逢局必观,逮着机会就上的主,这一下子天赐良机,“还砍什么柴啊,一天不砍也饿不死,去你的破斧头。”就这样,斧头被丢到了一边,王某也加入了棋局的厮杀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这王某沉迷于眼前的精彩对弈,竟也忘了时间,还是有个老翁提醒了他一句:“你怎么还不回家?”王某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去找那把被自己丢弃多时的斧头,奇怪的是眼前只有一把烂了斧柄的破斧头,并且这把斧头的刀刃也都生了锈,变得凹凸不平了。王某心里奇怪,“就这么半天功夫,这斧头就变成这样了?”带着疑虑下山,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等他回到广度里的时候,他就彻底懵了:眼前的景象没一处是自己熟悉的,要不是因为那浓浓的乡音,他真怀疑自己走错路了。等他带着一肚子疑问来到自己家的时候,发现都不是自己家了,不禁感到万分惆怅,这回他确信自己没有迷路,于是就敲开门打算一问究竟。给他开门的是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兄弟,问他何事敲门,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王某赶紧把自己这一路上的种种疑惑都倒给他,说的口干舌燥,直到他自己都觉得确实说完了才住嘴,讨一口茶,然后满怀希望的看着眼前这位兄弟,就等着他给自己答疑解惑呢。哪想到这小兄弟的反应比他刚进村时还夸张,他一脸懵逼之后,说了一句“这事我都不清楚,让我太爷爷来告诉你吧”,王某的脸立马变成了疑惑加懵逼。很快,门里走出一位老者,一手摸着胡子,一手拄着拐杖,不紧不慢的说道:“小子,你说的那都几百年前的事了,我也就是听我的太爷爷唠叨过几句。”到这时候,王某心里的疑团才算彻底解开:“原来我是碰上了仙翁,这俗话说'仙界一日,人间百年’,我都在仙界呆了大半天了,可不就是几百年过去了嘛?只是想不到我还有这么大的福分能观看仙翁对弈,还插了好几句嘴。也算是值了”。从此以后,王某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典故,石台山那块石垒盘,如今尚在。这故事在宁海其它地方也有,大同小异而已。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