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冀||往事漫忆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马邑道的记忆
马邑在当代是距离朔州市区往东二十多公里的一个自然村。远在先秦时期,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造就了马邑之名。马邑道即古代岱岳到马邑之道。
我们家住马邑道路西一处大杂院里,三间窑房,坐北朝南,和一个陕西籍的退伍军人一家一间半,退伍军人在理发馆工作。正房最西边是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姓樊,党校炊事员,老太太看护出生不久的二弟。
东房住的人没有印象,西房住的是和母亲同在南街校工作的吕洪老师一家,吕老师是解放初从山东老区过来的,当时可能和其子吕全华一块玩过。不过十多年之后又走到一起,实属难得。
在马邑道住时,记住的事是1964年邢台地震后,父母亲为了防震,把家里的镜子、相框取下放到桌子下面。和院里的几个孩子到路对面的一个大门前逗狗,那里面好像是一个公家单位,里面拴着狗,平时关着门。我们在大门前掀开一条缝大喊大叫,狗听到后狂叫不止,我们便一哄而散。之后又跑过去故伎重演,三番五次折腾,直到有人出来呵斥才离开。
在这里住时,父亲买回了标准牌缝纫机,把机头取出放在炕上后,记得还叫我骑上去玩。土窑正面的墙上,贴着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主席的画像,在这里,母亲教我念毛主席万岁和共产党万岁,还指着毛主席的像告诉我这就是毛主席,我问哪个是共产党?母亲笑着说共产党是个组织。当然,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啥是组织。
村里最古老的建筑
安祥寺村北部有一座古堡,小时候只知道叫堡子,修家谱时才知道叫慈荣堡,明初所建,时为驻军的小城堡。内呈正方形,长宽均为三十丈;墙高两丈余。南墙有门。清初,明朝驻军撤离,成为民居,形成一条东西宽两丈多的南北向主巷,东西向有两条巷子。整个堡内呈“士”字形,将居民的院落比较齐整地分成了五处。
滋荣堡东墙正中筑有高出围墙顶部约有一丈五六见方的土台,早年建有真武庙,村人称“玄天庙”。在堡子北墙的正中是关帝庙,关帝庙正殿东西两侧,是清同治十一年为供奉出土的十八尊石雕罗汉,村里先人又募集资金建了长廊。院内西南角是一眼老井,井深不足三尺,水深却难见底,井水清凌甘甜,甚至被人们视为神水。常有人敲锣打鼓来此取水,其时名震乡里。
同学黄兴龙、郭建新、李清宏就在这里住着,兴龙、建新住堡里,清宏在堡外。夏天放学早,他们多次邀我到堡墙上玩。站在高高的堡墙上,俯瞰下面的民居和远处的田野,别有一番情趣。
兴龙的院子里有一株李子树,李子还没有熟,兴龙就悄悄摘来给我们品尝。一边咧着嘴喊叫不好吃,一边又和他要一颗。
村里的纸坊
村里的东部有一座纸坊,为村办企业,在黄存喜同学的院里。存喜乳名叫邦邦,到现在我们仍这么叫。夏天,这里是闷热的。冬天,我们最喜欢到里面,因为火墙都是炽热的。而最想去这里的原因是可以找到几本他们准备碾碎但还有价值的书看。
邦邦多次带我去纸坊参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纸坊从一个门进去,大大小小套了好多间屋子。记得有一盘好大的石碾,一头蒙着眼睛的马拉着一圈一圈地碾压水拌和着的碎麻绳、废纸等物。发现走得慢了,有人会吆喝一声,马儿又加快了脚步。
堂兄时雨在里面工作,是一位熟练的技工。其他人不认识,去后我就到时雨哥身边看他用网眼极细密的筛箩插入纸浆池,捞上纸浆后先抖匀,然后翻扣到一侧的托板上,捞一张摞一张,等到很厚一摞时,便搬出去晒。晒纸的地方冬天就在屋里的火墙上,夏天在房前屋后的墙壁上。把湿纸揭起一张,先将上边贴在墙上,然后用笤帚从上往下“唰唰”扫两下,一张纸就平整地贴在墙上了,动作娴熟麻利,一摞纸一会儿工夫就贴完了。等纸晒干后,再一张张揭下来。
当时的手工造纸是纯手工,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器械,也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使用的机械充满了先人的智慧。编修家谱时特意到这个地方看了看,重温了一下昔日生活的美味。
插场前的心理
至今清晰地记着关于插场的通知是张多一老师在课堂上宣布的:咱们班的非农户同学,近日和家长好好商量一下,商量好了报名插场,地点是沙家寺林场。
或许是张老师最初也没有搞清文件内容,或许是张老师的老家在西安峪村,和沙家寺村均属马营庄公社,熟悉这个地方。况且也真有这个林场,只不过不属雁北地区所辖。现在这个林场仍在,改名为雁门关林场。前几年我们去沙家寺村的瑞云寺参观,路经林场旧址,还让同伴拍照留念。
班里非农户子弟不多,报名的是吕全华、李晓兰、张秀和我四人。从那时起,命运把我们牵连到了一起,直到现在联系也没有中断。
我们相随着多次到校团委办公室、县知青办、县人民医院,报名、填报、体检......一系列前提工作中,明白了所去的地方不是沙家寺林场,而是刚由金沙滩林场四队改建的雁北林科所,全称是雁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当时金沙滩林场和雁北林科所都向山阴县要知青,雁北林科所要八名,金沙滩林场三十多名。山阴一中除41班我们4人外,还有43班的白凌,初中班的李建国,上届毕业的帖香莲,山阴二中就林峰一人报名到林科所,其余同学都到了金沙滩林场,一中42班赵力力、帖香梅,46班赵国章,走前均已认识。
至于雁北林科所是个什么样的单位?谁也不清楚。在什么地方?也没有人去打问。今天常常看到“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类的词语,当时的心理是壮志满怀,决心在那里干一番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抱着对未来的幻想和对生活的渴望,怀抱着巨大的革命激情,怀着火热的心踏上未知的征途的。家长则和我们的想法不同,在和我们报名时相互商量着,觉得林科所名字好听,科研单位,学术部门,主要是从事林业科学实验,良种推广的地方。那里有亲切的所领导、慈和的老职工,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比我们早去几个月的其他地方的知青,就同意给我们报了雁北林科所。
那些天,父母亲知道我就要离开家乡参加工作,便忙着准备行装,白天有课有时忙到深夜。还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天天都要安顿好多注意事项,好像我一走就多年不会回来。直到今天,想起当时那一幕幕的时候,依旧会热泪盈眶。“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在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当了爸爸、爷爷的时候,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作者简介:黄冀,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阴县原文联主席。
回顾往期内容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尘封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发邮箱:scgsjzb@163.com 或主编微信sczb0972.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请投稿后加主编微信,以便红包发放稿酬。
3、在文章推出7日后支付赞赏稿酬;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4、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