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 I 想做个英雄,却成了牲口
【编者按】:虽然当代国产电影长久被社会各路人马唱衰,但是近年来富有韵味且又懂得深入浅出的国产优秀电影其实不少,比如小说改编的《烈日灼心》、《推拿》以及近来议论纷纷的话剧改编电影《驴得水》。
剧情梗概
《驴得水》讲述是民国年间孙校长带领这几个青年教师来偏僻山村开展教育事业的故事,四个老师因为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差,就向教育部谎报了一名英语教师(吕得水),其实那就是他们一头用来拉水的驴(吕得水),后来偏逢教育局特派员来检查,于是他们便临时找到了来修东西的铜匠扮演吕得水。由于特派员也不懂英语,受老师们一阵蒙混之后,特派员竟然将铜匠评为了农村教育家,由此每月拨款三万下来。
可好景不长,这次投资家美国人罗斯亲自前来,老师们再也蒙混不过去,而且各人也因为私心勾心斗角,先前被女老师张一曼睡服的小铜匠在受到了张一曼的侮辱之后怀恨在心,利用吕得水的身份让特派员和老师们侮辱张一曼,最终将其逼疯。
而原本血气方刚的周铁男在特派员的警卫官枪击威胁下,竟然变得胆小怕事,对特派员惟命是从,校长更是为了圆谎一味求全,甚至最后还牺牲女儿孙佳要其嫁给扮成吕得水的铜匠,而铜匠自从见识了新世界,贪欲更强,不仅希望摆脱丑妻,更希望跟着美国人去美国,而就在他正要娶到孙佳而跟着美国人去美国的时候,他妻子闯入教堂,破坏了所有人的好梦,最后事情败露,特派员受到调查,而正当老师们只是被记了过却可以依旧继续教育事业,就在他们发现少了张一曼的时候,一声枪响,预示着张一曼的身亡。
其实异于一般的电影,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师,就仿佛《围城》一样其嘲讽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荒诞和窘迫,而与此同时也揭露了社会底层(铜匠)以及社会上层(教育部特派员和警卫员)的贪婪和丑陋。
一、活成了牲口的四类知识分子的幻梦
孙校长、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四人都兴致勃勃在校长的团结下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可其实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打算:
01.实干教育家的梦想
表面上,孙校长是个稳重大方,为了教育事业甘愿奉献一切的领导者,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胆小怕事,为了自己的教育实验和学校甘愿牺牲一切,就算特派员指使剪张一曼头发又或是让孙佳嫁给铜匠,倒不是他在特意害怕强权,他所害怕的是自己辛苦营造的成就(学校和教育试验)被毁掉,而实际上这个只有寥寥无几的学校无非是一个失败品,而所谓保住这个学校和试验,无非是在保护他自己的名利。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虽然每次出现追责的时候,孙校长都会挺身而出,说一切都是我的错,其实也并非他伪善,只不过其实是他想掌握追责的主动权,第一是他明白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空话,驴得水的真相被发现的话,其实并非他一个人就能担起责任,但是他却想用这句话来笼络人心,与此同时他也想在老师中间把握对责任追查的主动权,也就是说,
特派员和四个老师的周旋可以一下子转变成特派员和孙校长的周旋,而孙校长和三个老师的周旋,既然他担负了黑锅,那么他可以采用道德绑架将黑锅以自己的意愿绑到他手下的任何一个老师身上。
甚至在特派员说起他在延安的儿子的时候,他都不断表明已经与其断绝关系,这都可以看出,在大公无私、顾全全局的稳重知识分子背后藏着一颗被教育家这个功名所深深绑架的胆怯懦弱的心,这又刺痛了多少个为立业成名而不甘劳苦的知识分子。
02.纯真爱情的梦想
其实陷入爱情的老师有两个:裴魁山和周铁男。但是电影中表现裴魁山的爱情却多一些,因为他就虽然也是响应着校长来到这里,但是面对张一曼,他和她有过一段身体上的交往,并常常受张一曼的戏弄,因此他便对这份感情更加地执着。电影中他天真的告诉张一曼,自己喜欢她,并问她去不去西南联大的时候。
他确实像一个男人一样动了感情,并且在随后的一段话中,他也说明了自己对于张一曼过去是如何地不介意,并且他还沉浸在自己纯情的爱恋幻想中,说了一句:“别人说你放荡,只有我理解你。”
裴魁山只不过是自导自演了一场纯情的感情大戏,他把张一曼当做了误入歧途被男人伤害后自暴自弃的公主,而自己则成为了成熟而善解人意的骑士,自造了一个迷人的童话,并表明自己有了门路,自己也不甘于如此,许诺她将来自己必然有所作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他自己都快要感动得流泪的场景中,张一曼却直白地拒绝了她。张一曼说她没有爱过他。
显然,从张一曼随后的话中得知,这个裴魁山根本不理解张一曼,他只不过是被张一曼一时所吸引,被身体上的欢愉所诱惑,但是面对着张一曼坦然迎合,他大概是认定了张爱玲所写过的那句话。
以为自己走过通过张一曼灵魂的通道就获得了这个女子的芳心。
在面对着梦想破灭之后,他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总以为是张一曼在欺骗和戏弄他,他也不能感受到自己的傲慢和感情的拙劣,那一场其实本来就已经在他心中谋划好的浪漫告白一下子变了结局。他告诉她,晚了。他始终抱着幻想以为张一曼只不过是装作害羞而不想承认。
他自己延续着这个自导自演的幻梦,直到他目睹了张一曼和铜匠的床事。他才反过来确认,其实是他一直错了,张一曼就是一个放荡的女人,这样的人不配他这种纯洁而真挚的感情。而且他也发现校长和周铁男这些都是帮凶。
于是他原形毕露,首先是夏天床上了貂皮,他希望能够通过一种装饰上的财富的炫耀来压倒张一曼,让她有种后悔的情绪,其实这不过展现出了一种内心的自卑,他不断地想表现自己反而更加被张一曼看不起。而且他也变得更加势利,不愿意再和老师们共创教育事业,他就希望获得自己的钱,这种自私诚然是一种梦想破裂后的自暴自弃,而所有的种种叠加起来的愤怒最终在铜匠指使老师们骂张一曼的时候爆发了。
裴魁山再也不是那个宣扬着“他们说你是荡妇,但我却理解你”的裴魁山了,他俨然变成了骂张一曼的人,可以说这种讽刺着实刺到了这类看似纯情的知识分子的要害。
03.顽强汉子的梦想
可以说电影中,周铁男算是一个没头没脑性格单纯的人,他爱着校长女儿孙佳,但是他电影中却不是抱着爱情的梦想的,他有对爱情的憧憬,但是更多的则是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汉气概,可以说这是他所追求的很大一部分,甚至他一直以为他全然是这样的人物。
在特派员第一次来的时候,他甚至敢直接给特派员脸色,甚至骂骂咧咧地不把特派员放在眼里。而且面对裴魁山不愿意交钱,他就索性抗议说:“他不交,我也不交。”他算是一个最没有大局观的人,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男子汉气概。然而其实在特派员的警卫员故意开偏了一枪之后,事情全然改变的。
可以说电影情节处理得好就在这里,倘若周铁男顶嘴被打死了,这顶多是个寻常的悲剧,而他被打了一枪没死,却因为贪生怕死,最终变成了一条对特派员唯马首是瞻的走狗,这便成了一个极具嘲讽意味的经典。
撕开那层男子汉的衣装,周铁男在面对警卫员要侵犯张一曼的时候自己都怕的不行,而在面对孙佳的质问的时候,周铁男竟说,我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那些人,只有先混进去坐到比他们更高的位置,然后才能惩罚他们。
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汉代陈平之事,当时刘邦有杀白马之盟,非刘姓不能封王,但是后来吕后专权,于是她要封吕家人为王,她先问重臣王陵,王陵马上就提了白马之盟,于是吕后很不开心地问了陈平,陈平表示现在是吕后掌权,凡是依吕后意思。之后王陵就被拿下了,拿下时他十分生气地质问陈平,怎么敢违背先王之盟。陈平就暗中表示,如今触怒吕后,我确实不如王陵你,但是日后辅助王室剪出诸吕,那你就不如我了。
可以说周铁男或许就是这个思路,可是当狗容易,但是当一个披着狗皮还记得自己是人的人却难,周铁男诚然已经不会像陈平这样真地在日后策反成功,他已然成了一条被阉割的公狗,失去了吼叫的能力。
想必这又揭开了无数个自以为在委曲求全图谋大事而混在肮脏环境和体制中,已然成为帮凶而不自知的自诩清高的知识分子的伤疤。
04.自由快乐的梦想
张一曼是一个最受到观众同情的老师,因为她受到虐待最终被迫自杀,于是许多田园女权主义就开始煽动大众情绪,捏造出一段追求自由的女性被肮脏的社会和自私的男性给欺凌虐待以至于不得不寻找一条出路,最终被剪去头发、逼疯自杀。于是一个凄美的《女奴吁天录》就诞生了。
不过倘若可以理性的对待,确实张一曼是被逼剪去头发逼疯自杀,但是受到铜匠的指使,被裴魁山骂的时候她只不过是感觉到是友谊的破碎,但是逼疯她的却是头发的剪去。也就是说,铜匠的行为导致了她被逼疯,这只能说当铜匠这个无知而愚蒙的底层人民一旦看到了利益和复仇的机会,他显得更加贪婪和残暴,这展现的是受利益驱使的这个场域对人的残害。
不能女性一受苦就怪到男权上来,这样不仅会玷污女性主义,更为混淆大众对女性主义的认识。
况且很多人对于女性解放认知确实很基础,只是基础到性这个方面。就像宗教自由一样,你有信宗教的自由,你有不信宗教的自由。性自由同样也是如此。
但是张一曼追求的不是女性解放,她追求的是心态的自由,为什么总是有观影者硬是要给她一顶自由女权主义斗士的桂冠。张一曼不是一个斗士,她明白自己喜欢自由,她喜欢随性所欲,由此会意外地伤害到别人,比如裴魁山,她可以性和爱分离,但是裴魁山做不到。她的这种随心所欲甚至有些肆意妄为,毫无疑问会伤害到别人。
正如后来的小铜匠,同样也是如此,她随意的一场逢场作戏竟然被当做了真情,她随意想到留一撮头发的举动,最终换来的是小铜匠的抛家弃妻,而她在形势不得已的情况下(笔者相信),她对铜匠说他只是牲口而已的侮辱之语。可以说最后的发疯有她自己的造成的成分在里面。
她本以为只要自己没有恶意,自己追求快乐就能无拘无束,可是她忘了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别提规则不需要遵守,正是社会契约组成了这个社会,义务和权利共存关系一直都在),她似乎过得有些恣意妄为,对感情的随意,对性的随意,对铜匠无畏的侮辱。
她放弃了对感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的尊重,放弃了对人的尊重,最终换来了被自私被发大的知识分子(裴魁山)和没有节制的因有权力而变得残暴的底层人(小铜匠)的报复,而最终被时代摧毁和碾压,这个自由快乐的幻梦最终也只能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实现。恐怕这一类随性所欲,无意间伤害别人的知识女性恐怕也会被刺痛内心。
只不过更多的人会继续将其冠以女权主义旗手的称号,掩盖理性的真实,反过来去宣扬更为霸道的女权,死亡和悲剧总会蒙蔽观众的双眼,并忘记了真正的教训的。
二、掌握权力的愚蒙底层人的贪婪和残暴
可以说这里小铜匠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一开始有些调皮和执着的少数民族小铜匠,最终因为张一曼的睡服,变成了一个纯情而懵懂的男孩,而又因为接受了那一小撮头发作为礼物,俨然成为了一个清纯的情郎,还唱起了美丽的歌谣。
然而笔者无疑中伤底层人,但是这个铜匠所代表的无知愚昧的底层人有单纯、可爱、纯情的一面,更有贪婪、势利、残暴的另一面。面对着丑陋的妻子,他显然更喜欢会打扮,会弄花样的张一曼老师,在小屋里,他很容易就被张一曼睡服,而他是一个有妻子的人,可见他对这种社会诱惑的抵抗力有多小。
面对张一曼,他竟然鼓起勇气愿意抛弃妻子,莫名来由的勇气不愿意回到那个乡村,这莫不是脱离了底层而极端势利甚至看不起糟糠之妻的一种令人嫌恶的态度,难道就因为他是底层人,所以就得以豁免这种批判,观众倘若如此,未免也太过纵容。
而且因为被张一曼侮辱,掌控权力的铜匠完完全全暴露出残暴、粗鲁而冷血的一面,一些抱有美好幻想的观众甚至会想,咦,这个唱歌情郎怎么一点都不像了。而在身份被识破之后,他便不断地屈从,并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谋取更高的利益,并在装死之时听到美国人要带孙佳去美国便毅然起身说自己也要去,然而最终在黄粱美梦快要成真之时被原配妻子给一下子打破,但是在这一场闹剧中。
或许,观众们应该看透具有两面性的人物,我们不能否认,处在下层的愚昧无知的人是有单纯、可爱、忠厚的一面,但是却也有那令人更加畏惧的另一面。而且这样的两面性更加极端。
三、委曲求全和欺上瞒下的体制上层
其实孙佳扮演者微博上转发的一段删减的,是特派员诉说自己当年在东北带兵为求口粮却被逼去给侵略者装孙子,他顽强抵抗最终口粮也没有,带兵权也被剥夺了。而上台的那群人直接让出了东北。
特派员就是在吃驴肉的时候和老师们讲的这段话,其实观众们也不妨看到,特派员同样是像周铁男这样被体制阉割过的人,习惯了欺上瞒下,委曲求全。只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代表的是教育部,他上面还有部长。他也习惯了顺从,对下级人不断欺压,获取的十万元美金也已然取了七成,再分成下层的那些知识分子。
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熟练的体制内成功者的象征。而且也要看清,其实张一曼的疯癫指使者是铜匠,而特派员只是派人对周铁男用一枪震慑,其实没有损周铁男半分,只不过是让周铁男展露了自己隐藏的本性罢了,最后驴的死也不过是因为要圆一开始的谎言,钱确实是拿了,但是特派员贪的确实只是利益罢了,他在这场悲剧中顶多算得上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最终演戏的都是那些知识分子和那个铜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