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课改案例:在“做中学”中感悟物理之美
或许是长期以来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已经到逐渐衰退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作为师者,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课本那点有限的知识,更应该重视方法的指导。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因此,在我的物理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课堂学习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深切感受物理课堂之美。
为此,多年来自己一直致力于物理课改这一研究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课改收获以及做法,从以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物理课改之路:
一、让物理学科回归实验室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我们都知道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0月20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2013——2015规划项目——《快乐的启蒙化学》项目实验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曲阜市杏坛中学召开。其中张志勇副厅长作了题为《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讲话,从科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回归实验室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的确如此,目前的实验教学让人不敢恭维,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存在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尝试将课堂教学回归实验室,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也有了一点收获和感悟:
(一)课前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一谈到让学生进实验室,大家会不由自主想到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当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主阵地就是实验室,可是不要忘了只要自己想真正进行实验操作,哪里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活动阵地。
其中家庭就是学生很好的实验场所,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有一些小实验就可以在家里,提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操作,这样以来就为课堂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在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时候,课本上有一个小实验:
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
对于这个小实验,由于需要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进行,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故而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在家里进行实验。由于要求明确,学生积极进行了实验操作。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很好。
反思:在以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类似课本小实验之类容易给予忽略。其实有些课本上的小实验完全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这对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二)课堂教学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这些科学探究实验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近这一段时间,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探究实验,自己都没有采用演示实验或者借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真正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例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上这些实验是新课标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这里需要有两个实验值得反思一下,一个是昨天让学生探究“近、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实验,另一个是前些日子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前者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要求,可是自己并没有采用演示实验或者动画展示的形式,而是也让学生走进了实验室。
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感觉有两点值得反思:一是在探究规律之前课本上有一个测定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在绝大部分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进行这个实验,而是直接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究。尤其是在这次烟台市优质课评选的参赛课堂中,没有一节课进行这一环节的实验操作。其实这步操作主要受外界条件限制,故而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很难进行操作,在实际教学中,自己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自己使用凸透镜的焦距,而是让学生实际测量了凸透镜的焦距。
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在这其中,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一条有力措施就是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此必须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
(三)课后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暑假的远程研修,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对于实验探究的理解,至今还记得国家专家常永和教授,在点评平原三中陈俊霞老师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性学习设计时,曾经给与了这样的点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还可拓展到课外,通过拓展学习,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也可布置些课外的小制作加强知识的应用。
为此,可以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就将知识加以实际应用。下面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给学生布置的课后探究活动作业略举一例:
在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时,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后探究活动作业:
学生探究活动1: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新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器材是蜡烛,但此实验在使用蜡烛的时候其实有些地方欠妥当,比如:要考虑用火安全问题,蜡烛的规格问题等等。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课后让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探究活动2:演示和观察“水淹蜡烛”的小魔术
设计意图:通过小魔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平面镜成虚像”的理解。
学生探究活动3:探究“像与物的对称性”
游戏1:回家以后,把一个时钟,在适当的位置对着平面镜,通过看镜子中的时钟,读出当时的时间,然后直接看时钟进行验证,体会物与像关于平面镜的对称性。
游戏2:模拟实验:找一对双胞胎,一人当物,一人当像,在某一位置站好,然后“物”做简单的动作,观察另一个“像”的动作变化,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规律。
(说明: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供“照镜子”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有趣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像与物“对称”的奇妙现象。
学生探究活动4:平面镜知识的应用——小制作
反思:让学生进行课后探究既可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非常符合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总之,无论是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以及课后探究活动,就是在“坚定不移地走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道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二、以“做中学”尝试解决课后作业单一化的弊端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课本中,其中有这样一个栏目,那就是“做中学”,关于“做中学”,课本中给出了这样的阐释:提供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学习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制作成功的那一刻,孩子是极大兴奋的,那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此体会。
目前我的家庭作业布置采取“零作业”的模式,前提条件是:首先要做好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在一种彼此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其次要充分做好教学情的分析,为此必须做好“充分备课”的工作;再者要“向课堂要教学质量”,力争在45分钟中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精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为此,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尝试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物理小制作,孩子们在“做中学”中也深深感受到了物理之美,以下是孩子们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小制作的成果:
反思: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课外小制作,通过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很多孩子所欠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学习物理必须: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在那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另外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制作成功的那一刻,孩子是极大兴奋的,那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此体会。
以上两个方面是自己结合物理学科作出的一点课改变化,无论是实验操作还是课后小制作,孩子们都会陶醉其中,自己也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物理学科的美丽!
附:张志勇副厅长的讲话录音稿(2016.02.25)
潘老师在自愿组织的课程改革,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任何改革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改革首先是路径正确,第二是骨干先行试点先行,第三就是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第四就是要从点滴的改变开始,不要试图一下子全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非常赞赏潘书朋老师,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开始,从自己示范开始,从教学行为的改变开始,只要我们抓住了课程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这个改变的因素是符合规律的,我们不要急,慢慢来,在一步一步的反思当中去推动。潘老师这种总结,这种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改变是积极的,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我们所希望的。而且,这种改变让我们的教学生机和活力得到释放,让学生的内在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智慧得到释放,让教师得到释放。让我们的家长看到变化,我觉得我们这种改革就能够慢慢地启动。
潘老师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潘老师做的这些探索更让我感动!谢谢你的探索!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物理学科当中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道路),让我们欣慰。物理学科里面,强光峰局长和崔秀梅院长都是搞物理教学研究的,你可以跟他们多沟通。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中学物理》、《中学生报》、《数理报物理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网站初中物理栏目》、《青少年科学探究》、《好家长·创新教育》、《博览群书教育版》、《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教师帮》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实验中学
邮编:261400
联系电话:13156917678
QQ:737454148
个人微信号:p737454148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shupengch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