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寺庙的小知识一:山门
旅游,绕不开寺庙。从最早的白马寺算起,迄今为止,我国建寺已有1932 年的历史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代历朝崇信佛教的皇帝居多,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一座一座便跟着拔地而起。
不论你信不信佛教,如今的很多寺庙已做为旅游景点被游览和参观。
昆山崇宁古寺的山门
无论你去哪一个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这便是寺庙的山门。我曾经也很好奇,它为什么叫山门?以前的寺庙为了避开世俗,多建于山林之间,正门也因此叫山门。
而后无论造于何地,佛寺正门统称山门。
山门一般都有三个门洞,象征着“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因此,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是空门,右边的无作,左边的无相。
早先山中寺院只开两边侧门,入寺,左进;出寺,右出。只有诸山长老、大护法莅临,才会打开中间大门。(我辈都走中间了,欣不欣喜?)
当然,一些小的寺庙,大门只有一个,仍然叫山门。
山门的三座门连在一起,通常建成宫殿形式,(至少中间的一间是殿堂形式),这种样式被叫做山门殿或者三门殿。
阳澄湖畔的圣堂寺,建于563年
男人都会把“色即是空,空既是色”挂在嘴上,实在是曲解了“空”的含义,佛教的“空”并不指虚无、虚幻为空,而是指对事物完全澄澈地正确理解,没有一点点偏见、成见和错误。
无作:无恶业,努力做善事;无相:不着眼于外部状态。(个人简单理解,不足望谅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