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 | 数生万物”科学数据创新大会——2021浦江创新论坛新兴技术论坛

01. 会议亮点

零距离接触大数据、云计算、天文大咖
全方位探讨云时代的前沿科技
探索大数据在脑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深入探究科学数据管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02. 演讲嘉宾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
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郭华东院士主要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雷达散射几何模型,揭示了熔岩的去极化机理与植被的多极化响应现象,证实了长波段雷达对干沙的穿透性;建立了多源遥感找矿理论方法与模式,建立了重大地震灾情全天时全天候和主被动遥感观测体系,提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及月基观测概念;组织建设了新型对地观测系统,建成神舟飞船陆地遥感应用系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地球原型系统,任“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创始主编。
截至2019年7月,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其中《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for Earth Observation》被遥感经典著作《Manual of Remote Sensing》列为国际雷达遥感教科书。

冯建峰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院长

冯建峰,男,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副主任 ,“复旦-科大智能”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系,获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1996年,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工作。1996−2000年,就职于英国剑桥Babraham生物所,获永久职位。2000−2004年,任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信息科学系Reader。2005年起任英国华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Chair Professor 。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
目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对来自神经科学和脑疾病的不同尺度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和理论研究上。提出和发展了全脑关联分析(BWAS)的方法和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发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病灶;发展了定量化大脑的泛函熵方法,应用于老龄化、智力和创造性的研究中。
孙衍刚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
孙衍刚博士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痒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研究。孙衍刚博士实验室长期的研究兴趣是在综合运用药理学、遗传学、光遗传学、电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等技术来揭示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成果包括:发现脊髓水平痒觉特异基因,阐明痒觉信息处理的细胞和环路机制。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形式发表在Science、Cell Reports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徐韧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韧副主任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动物专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工程技术带头人。徐韧副主任作为领队带领组织中国第8次北极(北冰洋)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该批次实现了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脱氧酸化、人工核素和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调查,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北极海洋环境业务化调查的区域范围和内容,对我国北极业务化考察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和资源利用、北极前沿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开展极地雪冰-海洋与全球变化、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以及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做出突破性贡献。
黎建辉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云部主任、CODATA 副主席
黎建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执委,《中国科学数据》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数据开放政策与实践、超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与系统、数据云服务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数据计算与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项目“科学大数据管理系统”。担任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总体技术组组长。作为负责人承担过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研制国家标准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2008年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度“中国产学研创新奖”,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姜璐璐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
Science DB产品经理
姜璐璐女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化学信息学硕士学位。自2015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工程师,主要从事科学数据共享、科学数据出版、期刊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现任科学数据银行平台(ScienceDB)产品经理,对科学数据的采集、管理、归档、共享及发布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2020年9月底,ScienceDB被Springer Nature收录为推荐存储库,成为国内首家被收录的通用型数据存储库;2021年3月,ScienceDB被Web of Science的Data Citation Index索引库正式收录。此外,参与我国第一本科学数据期刊《中国科学数据》从创刊至今的全程建设工作,在研究论文融合科学数据联合出版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Gergely Sipos

EGI欧洲网格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总监

Gergely Sipos毕业于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拥有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管理专业。作为EGI Foundation服务,解决方案和支持部门的负责人,Gergely负责EGI基金会拥有的服务的提供和创新,并监督EGI基础结构的运行状态。他负责部门的三个团队在EGI的国家电子基础设施的帮助下,为EGI执行用户社区参与,需求收集和分析,社区服务试点和服务定制,以及提供运营服务,培训和支持。

Barend Mons
CODATA国际数据委员会主席、
Fair原则创始人、荷兰莱顿大学教授
Barend Mons(生于1957年,海牙)是一位受过培训的分子生物学家,也是FAIR数据专家。在他的科学生涯的头十年中,他致力于疟疾寄生虫的基础研究,后来又致力于疟疾疫苗的转化研究。在2000年,他转向高级数据管理和(生物)系统分析。他目前是莱顿(Leiden)的教授,并以学术合作方面的创新而著称,尤其是纳米出版物,基于知识图的发现,以及最近的FAIR数据计划和GO FAIR。自2012年以来,他是一个教授biosemantics在人类遗传学系 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中的(LUMC)荷兰。2015年,Barend被任命为欧洲开放科学云高层专家组主席。自2017年以来,Barend一直领导GO FAIR计划的国际支持与协调办公室。He is also the elected president of CODATA ,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research data related issu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 Barend是荷兰技术与创新学院(ACTI)的成员。他还是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研究数据和信息(BRDI)委员会的欧洲代表在美国。Barend经常在全球范围内发表有关FAIR和开放科学的主旨演讲,并参加了国际研究项目的各种科学顾问委员会。
他目前在LUMC的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开放科学,国际知识共享和联网方面。他的研究小组的一个更具体的目标是:基于他多年来研究产生的语义技术(包括纳米出版物),实现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分布式注释和学习以及在线知识发现。自2017年以来,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领导国际倡议全球开放公平(GO FAIR),旨在实施公平公平原则,以创建支持开放科学和创新的``机器互联网''。以CODATA总裁的身份他与一个国际执行委员会合作,以支持开放式科学数据政策和实践。他最近出版了《开放科学的数据管理,实现公平原则》手册,该手册在功能上与在线数据管理向导集成在一起。

03. 会议议程

04. 会议架构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
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心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
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
上海华侨华人科创服务基地
合作单位
欧洲网格基础设施
数据存档和网络服务研究所
荷兰莱顿大学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