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笔画图解教程,纯干货!
第一部分:基础笔画的写法
一、点的写法:行书点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势和游丝。以斜点为例,其笔法为:顺锋入笔,略顿,蓄势后向左下出锋成钩。例如“深”红色箭头所指。
二、横的写法:行书横的笔法在楷书横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尤其当多横组合时,更强调彼此间的变化及映带关系。其笔法为: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放。
如:“百”字红色箭头所指。
长横:长横入笔转锋的动作比短横更显著。
以点代横:行书无论短横与长横笔法均相同,即: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收(有时蓄势出锋成钩)。
更多例字:
三、竖的写法:行书竖的用笔与楷书相似,也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
其区别在于:行书竖画有时不如楷书竖画挺直,有时还出现游丝和出钩,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
如:“邦”字,红色箭头所指。
四、撇的写法:行书撇分为回锋撇与出锋撇。
与楷书撇比较而言,行书撇更多曲折变化,且增加了回锋出钩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映带关系。
如:“形”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撇: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蓄势后向左下出锋,短促而有力。
回锋撇:顺锋入笔,转锋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笔,有回锋之意而无回锋之笔。
更多例字:
五、捺的写法:行书捺分为出锋捺、回锋捺和以点代捺。
对具体的笔画而言,又有轻垂、方圆、长短、徐疾等变化,主要以体现行书的流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为原则。
如:“春”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捺:顺锋入笔,向右下行笔,运笔遒劲果断,顿笔后向右渐提笔出锋。此捺与楷书写法一致。
更多例字:
六、挑的写法:行书桃的笔法比楷书更为丰富,这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关系。
另外,由于有了曲折变化,行书挑的运笔速度也不如楷书挑那样短促。
如:“总”字,红色箭头所指。
挑:顺锋入笔,向右下顿笔,回锋蓄势后向右上行笔,提笔出锋。注意与下一笔的映带关系。
更多例字:
七、钩的写法:行书钩的笔法与楷书相似,但顿笔的动作不如楷书明显,常常是回锋顺势出钩,还需顺势映带下一笔,以体现行书流畅的特点。
如:“忍”字,红色箭头所指。
折弯钩:折弯笔行至尾端,回锋蓄势后向左出钩,转角处应流畅、自然、含蓄。
卧钩:弧线行笔至尾端,回锋蓄势后向左上出钩,转角处流畅、自然、含蓄。
更多例字:
八、转折的写法:行书的转笔与楷书转笔一致,也以圆转、自然、流畅为原则。
行书折的笔法与楷书有异,其转角不如楷书显著,极少出现圭角,也体现了行书的流动感。
如:“贤”字,红色箭头所指。
转:笔法为边转笔边行笔,应写得圆转、流畅,一气呵成,忌犹豫不定。
折:横笔至尾端,折锋下行,无明显的顿笔与显著的圭角。
更多例字:
第二部分:结构
结构一:疏密
疏密是指根据笔画的多寡安排空间,笔画多处使其更密,笔画少处使其更疏,以疏衬密,以密衬疏,使疏密形成强烈对比,造成“宽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生动效果。
如“怀”字:左疏右密。
更多例字:
结构二:收放
收放是指根据偏旁、部首形态的差异,而在大小、宽窄、长短上作夸张处理,造成部首之间大收大放的强烈对比,增加生动多变的趣味。
如“陵”字:左收右放。
更多例字:
结构三:向背
向背常指左右两部分(或作为主笔的两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
左右相向者,两主笔(部首)拱向外侧,结体显得饱满;左右相背者,两主笔(部首)拱向内侧,结体显得瘦劲。
如“国”字:笔势相向。“国”字左右竖笔略向外拱,造成笔势上的相向,使整个字显得雍容、饱满、浑厚有力。
更多例字:
结构四:争让
更多例字:
更多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