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30

一、

古人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本草纲目》中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既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二、

小儿发热、腹痛、纳呆、矢气奇臭,乃食滞之候,临证可选用小承气汤治之。

三、

凡中虚之体药量宜轻,苦寒克削,滋腻峻补,均弊多利少伤败胃气。

四、

病情危重或病久胃气已败者,“保命留病”专以养胃,往往胃气复,病可望转顺。

五、

百合配乌药行气止痛,凉润清热,治气郁化火,热积中脘之胃痛颇效。

六、

葶苈大枣泻肺汤可用于肺气肿病人的治疗,兼见肺心病者合生脉饮,可达平喘强心之效。

七、

舌强不语乃痰热阻于廉泉。痰阻心脾之络则舌强不能言,热灼则舌体不展。

八、

大黄重用可泻血分之毒热,配等量牡蛎可防泻下太过,可使便溏而不峻泻。

九、

张伯龙氏谓类中风为“阴虚阳扰,水不涵木,木旺生风,而气升痰升火升上冲所致。”

十、

独活入肾与膀胱经,祛风除湿,升中有降,能通达全身,导水归肾而下行于膀胱。

(0)

相关推荐

  • 舌诊辨证

    舌诊是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中医舌诊对于疾病诊断的有很大的意义. 1. 判断正气的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苔薄白而润,属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已衰,胃阴枯竭. 2. 分 ...

  • 看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一面镜子

    望舌 --大多数时候其实身体不需要治,只需要理 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也可以反映在舌面上.内脏有病变,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望舌,首先要了解舌的基本结构.舌的组成包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30

    一. 不论 风寒 感冒 风热 感冒,在辨证用药同时适当加一点 祛湿健脾 药 ,有利于 消除感冒症状 . 二. 苏子.苏梗 善治 上焦 之逆气: 桔梗.枳壳 偏于利 胸中 之浊: 中下焦 气逆者 沉香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30

    一. 临证所见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多元的,与单一药物作用不同,有些奥妙尚不清楚,或仅停留在经验阶段,有待在实践中细细体味并升华为新的理论观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有时临证用药并不完全是着眼于症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4

    一. 睡觉时头北脚南,顺地球磁场南北方向睡觉,会产生生物磁场效应,使体内的生物电压电流增加,体内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 二. 青春期面部痤疮,每天饭前饮用新汲冷水一碗,大便稀无妨,据说效良好.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