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改,创新教研思路

教研部门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走创新之路,因为像 “ 教研员 ” 、“ 教学研究 ” 、 “ 教学质量 ”等这些十分熟悉的名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将会不断增添新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覆盖面最广、推进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作为具有中小学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的教学研究部门,怎样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创新教研工作的理念与方式?我们总的工作思路是:教研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已形成的多级教研网络,加大研究力度,以研究带动教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目标,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北京市教研部门对教研员、教学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研员具有专家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一线经验、领导的管理才能、崇高的人格魅力

通过调查、听取教育行政部门及一线教师的意见,我们感到,尽管北京市1000多名教研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奉献精神,但面对课程改革中每天出现的新问题,教研员队伍明显地存在着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和缺少学科带头人等问题。对此,我们明确提出,教研员只有具有专家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一线经验、领导的管理才能、崇高的人格魅力这四个条件,才能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满意的教研员。

首先,教研员要具有专家的理论水平。就是要掌握新课程所提倡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理论,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以往教研员比较熟悉的是本学科微观层面的教学理论,但在新课程下,仅仅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对现代教学论、教学方式等中观及宏观层面的教育理论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一线教师。

其二,教研员要具有教师的一线经验。指的是当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或获得成功时,他们特别希望教研员与他们有同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能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其三,教研员要具有领导的管理才能。在一个教研部门里,尽管每个学科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甚至一位教研员,但是这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要能够统领本学科上百、上千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因此,如何管理组织这支队伍,并且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每一个教研员的管理才能具有密切的关系。

其四,教研员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教研部门要立足于学校发展,这就要求教研员,一方面要能够团结、依靠和影响一线教师;另一方面要能够及时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无论是做哪一方面的工作,教研员都要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宽阔的胸怀,心甘情愿地为一线教师搭台,不断推出典型经验和新人,帮助所有的教师走向成功。

教学研究纵横结合,横向研究就是打破学科界限,重点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纵向研究就是在各自学科内部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比较注重分学科的教学研究。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市教学研究部门近几年来十分注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教学研究。所谓横向研究,就是打破学科界限,重点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各自学科内部进行深入的研究。

例如横向研究。 2003年,课改实验区出现了一线教师改革热情高,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但有时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对此,教研部门没有从一线教师出现的问题入手,而是从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入手,对教师普遍使用的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及讲授法这5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产生背景、国内外现状、特点及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然后以一线教师的典型课例进行展示和点评。在讨论同一种教学方式中,有小学也有中学的课例,有理科也有文科的课例,中小学教师都十分喜欢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普遍认为,这种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体验,然后又上升为理性思考的横向研究,使他们对教学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纵向研究中,特别要注重研究的深度。例如,为了进一步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我们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对中小学20 多个学科进行了解放以来50年课程教材改革回顾与展望研究。通过对以往课程教材改革的回顾,更加体会到当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更加感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各学科教研员从本学科出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对实施课程标准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一研究成果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另外,为了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北京市教研部门各学科开展了同一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的课例中,虽然3 节课讲的都是 “ 摩擦 ” ,但有的用 “合作学习 ” ,有的用 “ 探究方式 ” ,还有的用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一研究,使一线教师从以往的单纯模仿转变为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从教师本人的特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出发,重新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新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就是促进教师学习、思考、研究、提高的过程。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科学、客观地监控北京市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是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在以往的评价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目的在于甄别与选拔。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教研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北京市教研部门接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进行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此项研究首先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 学科教学大纲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打破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数据的评价方法,坚持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目的在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客观地监控北京市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策与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依据。同时,通过监控与评价结果的反馈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性的发展;引导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从而最终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年度报告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受到北京市教委的高度重视,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同时也使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自身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科教师来讲,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这一研究,教研部门自身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