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复旦,3进清北,2次退学:养废一个学霸,只需这一点!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答:那些不自律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有个高赞的回答戳痛了无数人:

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更不要谈梦想的实现了。

只会被迫的生活,而不是每天以一个好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现实就是如此,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经,努力读书,是为了更接近梦想。

但有这么一个孩子,参加 4 次高考,2 次考上清华,1 次考入北大,还曾拒绝过复旦的录取。

可是在值得羡慕的高分传奇背后,是让人唏嘘的弯路。

这个孩子叫张非,之所以反复高考,是因为他沉迷游戏,2 次被学校劝退。

有人说,他虽然天纵奇才,但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不应再被录取。

也有人说,他可能只是为了考高分后的奖金才故意为之。

2007 年,央视的《实话实说》、《鲁豫有约》都曾邀请张非接受采访。

看完他的采访之后,我感慨颇多:

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考上名校,让他们的未来更有保障。

但张非的经历,却揭示了一个扎心的事实——考高分,上名校,并不意味着人生的胜利。

我们从他的故事中,也能获得许多教育方面的启示。

01

如果人生以高考论成败,张非无疑是人生赢家。

2002 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他以高分考上了复旦。

因为心中有个清北梦,张非没有入学,选择复读一年。

第二年,他以 606 分考入北大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但圆梦北大后,他并没有珍惜机会,反而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一年就挂了 7 科,最后被北大劝退。

2005 年,张非再次以 703 分的高分,一举拿下当年南充市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

遗憾的是,他为了打游戏缺课旷课,连一半学分都没修到,再次被退。

从先天条件来看,张非无疑是很天赋极高。

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面对儿子的堕落,张非的父母曾痛心疾首的表示:网络游戏害了他。

让张非堕落迷失的,不是游戏,而是极其淡薄的自律意识。

为了避免孩子重蹈覆辙,第三年高考考入清华后,张非的母亲曾前往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监督张非学习。

在母亲的监管下,第一个学期,张非表现不错。

但因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母亲一离开,他很快沉浸在游戏中,再次荒废学业。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曾说: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张非的成绩优异,靠的是聪明的大脑,和父母的督促和包办。

天赋从来不等同于能力本身,总是在「他律」约束下的孩子,永远都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让一个人真正走得长远的,还是自身强大的自律能力。

就如张非,考上名校,他原本有比同龄人更好的起点。

但因为不自律,别人 4 年就能完成的学业,却花费了他 10 年的光阴。

培养自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02

经常听到有同学说自己很迷茫。

但在目标清晰的中考高考,你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

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在别人不断提升的同时,你却觉得自己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懒其实分两种:一种是行动上,一种是思维上。

第一种几乎是无可救药,因为谁也救不了自暴自弃的人,如果你懒着去做,那就代表,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

我们常常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讲的就是不要懒。

就如张非一样,他 2 次退学的巨大打击,加上 2 年荒废的光阴,和同届的考生相比,张非的高考起点低了很多。

他能顶住压力,重拾学业,足以见得这个孩子,不仅有天赋,也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

但张非的努力和坚持,却只能维持在备战高考期间,这是为什么?

也曾有记者向他提问:你难道不能自己控制自己?

张非回答:但是我根本就没想过要控制自己,根本就没想过。

因为对于他来说,考上大学,就是已经证明了自己,实现了人生目标。

他三次报考的专业,分别是——信息科技、数理基础、环境工程。

从每次报考的志愿,就能看出,对未来怎么走,发展什么样的事业,张非也没有规划过。

一旦考上大学,目标实现,他的生活似乎就丧失了追求和价值。

加上身边的同学年龄都比自己小,强烈的自卑感,让他开始逃避现实。

网络游戏,也是他逃避现实,排解压力的手段。

张非曾经坦言:“网络游戏不可能学到东西,就是打发时间,然后填补自己的精神空虚。”

高考、名校……这些东西,我们和孩子今天为之努力,是为了实现未来的幸福,人生的目标。

如果本末倒置,原本努力的成果和价值,也就轻而易举的丧失了。

再来说说第二种。

看到许多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成果甚微,那你要注意,是不是你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呢,你的学习效率不高呢?

是不是你应该思考一下,勤思考,不要懒得思考,那更可怕,埋头就干也要时刻总结。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

别人努力向上,你在放纵。

于是,差距就出来了,一点点的出来了。

你以为自己的迷茫,所有人都一样,于是你理所应当的偷懒,而且认为别人是自讨苦吃,干嘛活得如此累?

你还天真的以为你得了便宜。

03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

李开复曾说:

“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

比如: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

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

但马特坚持了下来。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

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

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04

你为什么不自律

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健康的身体,你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不能肆无忌惮地吃;

就像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那舍友半夜三更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纵;

就像你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那你必须在工作之余的时间,继续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社交聚会,你要适度拒绝。

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须有所放弃。

但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十分厌恶损失带来的阵痛感。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

显然,丢钱冲击更大,真可谓“相同得失,不同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由此看出,人对损失更敏感。

这就是“损失厌恶”。

基于这样的一种本性,很多人不断被它牵着鼻子走。

于是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

一边每周出去KTV、消费,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

知乎上曾经大热过这样一个回答:

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

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什么都想要,都后来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为人生做减法,知道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东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争取的。

05

自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自律这件事情,不仅仅局限于肉体或者是时间。

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修正和改变。

只有思维转变了,才会从时间,精力,情绪和身材各个方面,都形成“自律思维”。

需要和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对自己的欲望节制。

那么如何做到自律呢?

首先请明白两点。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自制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们处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为和情绪的次数少于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单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会被自己的“3分钟”热度弄得焦头烂额。

所以,正确认识自制力第一条:“别给自己找虐”,面对失控小事件,先放轻松才能找到办法解决。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话,“你可以追剧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时交上论文。

你可以有丰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还能精神饱满地做好本职工作。

放纵究竟是不是错,取决于你能不能为你的放纵负责。

还是那句话,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所以,无论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轻易忽视自制力的重要性。

然后,不想学习的时候,试试这5个方法。

1.不要让借口欺骗你的大脑

每次你不想学习的时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借口。

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总喜欢告诉自己,再刷5分钟“某音”、再打一盘“王者”就去学习啦!

然后时间过去之后,我又会对自己说,“再看一分钟”,于是1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要不再休息一会儿吧。

当你也遇到和我一样的状况时,你需要做的是,告诉自己,我只要再学15分钟就可以玩手机。

当15分钟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说,不然我再学15分钟。

如果你是“喜欢做自己擅长学科的人”,建议你从你喜欢擅长的那个学科开始学起;

如果你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建议你从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开始,这样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就不信了,这道题做不完,就不看手机。”

2.坚持你的计划,多了不要做

作为资深“计划总是坚持不下去”的人,这点我可以说是很有心得。

很多同学在定计划的最初都是热血沸腾,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状况:

今天定的计划是做一张数学卷子,一张英语卷子,复习前两天的错题。

很快做完之后,你对自己说,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结果当天学到了凌晨一点。

这样持续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两天做了那么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

然后接下来的每一天你都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于是最初的“蜕变计划”自然就半途而废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然后根据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学习计划是复习一道错题。那么执行到第3天,你的学习计划就可以增加到复习两道错题。

但是记住,不要心血来潮一天完成过多的任务,这样会提前透支大脑的满足感。

而且,你的身体更容易感到疲倦,计划当然不容易完成啦!

3.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

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

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

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4.允许自己偷懒几分钟

有人问,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点冲突了吗?并没有哦!给自己设置偷懒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学拿到手机那一刻,仿佛手机粘到了手上一样。

而且,长时间看手机很容易造成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更加难以进入之后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假期”这样被公认为休息的时间。

选择更为合适的休息方式:

比如说,到楼下散散步,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要是都不想做,很简单,给自己定个闹铃,趴在桌子上5分钟也可以。

设置合理的休息时间:

学习15分钟休息半小时?不!严格给自己制定一个休息的时间。

比如说学习20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

这个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设置。

挑选给自己的奖励:

每天在学习之前给自己定一个奖励。

比如说,今天学习满4小时,就可以挑选一支喜欢的笔或者奖励自己在未来的某一个假期,彻底放松半天。

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立下flag。

也可以加入学习群,让陌生人一起监督,做不到就发红包。

5.找个人来监督你

最后还有一个神秘方法是什么呢?其实无论周末还是假期总是不想学习来源于对过多时间的恐惧,想要学的多,又不知道该先学什么。

这个时候 ,你需要更加优秀的人,帮助你规划学习时间,告诉你高效学习的方法,总会比自己摸索来的快。

这个人可以是你关注的某个公众号,可以是你的老师,可以是你的同学,可以是在社交网络上认识的跟你一样热爱学习的小伙伴,总之,能帮助你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就好。

06

自律,人生自由的必经之路

真正自律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喜欢“暗自鼓劲”,告诉自己“再坚持一点点,就好了”。

坚持一点点,再坚持一点点,再苦再难的事情,都会过去。

熬过去,黑暗也就迎来了黎明。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

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

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会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

熬夜打游戏、刷手机,带来的是第二天的无精打采、浑浑噩噩;

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会让你迷失方向、日渐空虚。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一个人越自律,越幸运;越努力,越成功。

自律,需要能力、规划、行动、自控。

长期规划可以让你有序前进,提升能力可以让你持续前进,坚持行动可以让你接近目标,自我控制可以让你不偏离方向。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并没有特异功能,也不是运气非常好,只是比你更自律一些。

如果你能够严格自律,你也能够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望所有同学共勉!

你比你想象中更强大,不如就从今天开始证明!成为自律的人,小编与朋友们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