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立秋当天是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看看农村谚语就知道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代表着秋季已到来,但是,立秋过后,温度并不会立即大幅度下降,还会热一段时间。人们常说立秋过后还有“一伏”,指的就是三伏天中的“末伏”。末伏期间,温度还比较高,直到处暑节气之后,温度才会感到明显的下降。

民间关于立秋有很多谚语,其中,有不少谚语说的是天气变化,比如立秋当天下雨还是晴天的问题,有人说立秋当天下雨好,有人说立秋当天晴天好,到底谁对谁错?本篇内容,通过几个谚语和大家解释解释,相信朋友们看完本篇内容后,就会找到答案。

  •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这句谚语用夸张的说法,来说明立秋下雨比较好,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立秋当天下雨,那么遍地都是“黄金”,这里的“黄金”并不是真的黄金,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庄稼会获得丰收,不论种玉米、大豆、花生、水稻等大田作物,还是蔬菜或者果树等,产量都会太低。

当农作物产量上去后,农民所获得的收益也会增加,因此,有了“遍地是黄金”的说法。上面已经提到,立秋过后还有一伏,温度较高,对于长时间无降雨的地区,适当的降雨,能够缓解一部分旱情,有利于农作物对于水分的吸收,促进中后期的生长,大大增加了最终丰收的几率。

  •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这句谚语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立秋当天下雨,即使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丘壑也会获得丰收。相反,如果立秋当天是晴天,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感到担忧,至于担忧的原因,也是庄稼因缺水,可能不会获得大丰收。

和第一句有类似之处,立秋过后,多种农作物处于生长的中后期,比如玉米会进入灌浆期,大豆、花生进入结荚期,充足的水分,利于灌浆和结荚,进而会增加后续的千粒重,提高庄稼的产量。如果长时间处于干旱的生长环境下,植株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缺粒、秕粒、荚果小的情况增多,进而出现减产。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以前的灌溉条件不是很丰富,所以,会感到担忧。

  •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秋当天没有下雨,则代表当年是“空秋”,农作物都只能收获一半,通俗来说,如果立秋不下雨,庄稼会减产50%。和“空秋”相对应的是“盈秋”,一个有盈余,一个是空空如也。

其实,这句话也是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立秋过后的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必要,干旱的情况下,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庄稼的产量相差较大。当然,“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的说法有些夸张,不过所要表达的意思,大家还是能理解的。

  •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来说,如果立秋当天有雨(也可以理解为立秋过后下三场雨),即使是秕稻也会变成米。从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来分析,引起秕稻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干旱就是很常见的因素,水稻处于灌浆期间,如果水分供应不足,长时间处于干旱的情况下,灌浆无法正常进行,秕粒增多,也就是人们说的秕稻。

而立秋过后,如果雨水充足,水稻得以正常的生长,灌浆正常进行,秕稻现象大大减少,个个粒大饱满,千粒重增加,最终形成增产。

通过上述4句谚语可以看出,立秋当天下雨是好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分区域性。对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地区,立秋过后出现降雨是好的,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对于已经连续下雨多天的地区来说,立秋继续降雨,则是不好的消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即使对于需要降雨的地区来说,适当的降雨是好的,如果降雨过多,田间长时间有积水,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得知,今日立秋,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中南部、江南东部、台湾岛等地有中到大雨,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福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余地区以晴天为主。

如果按照上述谚语的说法,立秋降雨是好的,那么大部分粮食种植的主产区都是晴天,难道庄稼就会高产吗?显然是错误的。另外,对于局部出现大暴雨的地方,农作物发生倒伏的几率增加,虽然立秋有降雨,但产量却会减少。所以,立秋当天是降雨还是晴天,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和区域性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说降雨就一定好,也不是说晴天就一定不好。

以上就是关于立秋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的解释,问问大家,今日立秋,我们这里是晴天,你们那里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