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善读24:李斯
文言善读24
李斯
一、故事新编
98、修
王羲之修( )七尺有余,常修( )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 )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 )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 ),又以名联修( )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 )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99、徐
城北徐( )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 )来,神清目爽。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
100、许
大铁椎,不知何许( )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 )。赴京城,路见一井水清如许( ),欲饮之,村人不许( ),怒而去。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101、 阳
暮,斜阳( )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 )名之也。
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
102、 要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 ),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 ),终要( )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 )于茶馆,而其要( )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 )之,遂罢。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二、追本溯源
98、 修
【本义】字中三撇像给器物添上花纹——修饰、装饰、整治、修建。
【成语例释】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〇偃武修文: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经典文言】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引申义】
1.在品德学识方面修饰自己——自我修养、学习、研究、效法。
【成语例释】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〇修齐治平:修:修身。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经典文言】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非子·五蠹》) 〇今修(研究)文学,习言谈。 (《韩非子·五蠹》)
2.对所写的文章加以修饰一修饰文辞、编纂、书写。
【成语例释】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经典文言】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司马迁《报任安书》) 〇掌修国史。 (欧阳修、宋祈《新唐书·百官志》)
3.男子修饰得体可以显得风度优雅并且——高大、高、长。
【成语例释】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经典文言】邹忌修八尺有余。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品德——善、美好。
【经典文言】老冉冉其将至矣,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离骚》)
99、 徐
【本义】(左面形旁)缓步行走时人的股、胫、足三者相连之形状——缓缓行走。
【成语例释】按辔徐行: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经典文言】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引申义】
由步行的缓慢可以联想到各种缓慢的动作——缓慢、慢慢地
【成语例释】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经典文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100、 许
【本义】同意别人所说的话——答应、允许、赞许、同意。
【成语举例】多许少与——以身许国
【成语例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〇封官许愿: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经典文言】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〇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引申义】
1.人们都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建议——期望。
【经典文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2.赞成别人有时只是大致同意——大约(加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经典文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有时只是在某些方面人们的观点一致——地方、处所。
【经典文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双方都同意的观点可以用代词来指称——如此、这样。
【经典文言】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 (《宋史·杨万里传》)
101、阳
【本义】阳光照在山坡上——明亮、鲜明。
【经典文言】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曹植《洛神赋》)
【引申义】
1.之所以明亮是因为有——太阳、阳光。
【成语例释】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经典文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有阳光的地方总在——山的南坡(水的北岸,两山之间有水,山南即水北)。
【成语例释】洛阳纸贵:洛阳:在洛水的南面。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经典文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姚鼐《登泰山记》)
3.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比较——温暖。
【经典文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乐府诗集·长歌行》)
4.阳光只能照在事物的表面上——表面上、假装。
【成语例释】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经典文言】 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班固《汉书·、高帝纪》)
102、 要 yāo yào
【本义】一个女子双手叉腰站立——(人的)腰部。
【成语例释】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经典文言】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墨子·兼爱中》)
【引申义】(一)(以下义项读音为yao)
1.人的腰处于形体的中间——半路拦截。
【经典文言】使数人要于路。 (《孟子·公孙丑下》)
2.邀请别人时常弯腰表示诚意——约、邀请。
【经典文言】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〇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饭。 (陶渊明《桃花源记》)
3.约请别人时用某种手段强迫达到目的——要挟、威胁、求取。
【经典文言】 惟大辟,无可要(无法要挟)。 (方苞《狱中杂记》)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yào)
1.腰部在人体结构上非常——重要、关键、要领。
【成语例释】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〇 提要钩玄: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经典文言】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〇记事者必提其要。 (韩愈《进学解》)
2.抓住事物的关键概括说明——总括、总之。
【成语例释】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经典文言】要之,治平日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洪亮吉《治平篇》)
3.要想抓住关键言语必定——简略、简要。
【成语例释】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经典文言】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荀子·王霸》)
三、经典人物
李斯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①。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注释】
①絜:同“洁”。②禽鹿:犹“禽兽”。③胥人:小人,平庸的人。④瑕衅:空隙,可乘之机。⑤忍:下狠心。⑥骚除:即扫除。骚,通“扫”。⑦间:伺侯,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