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官兵战斗热情,许世友宣读潍县百姓一封信,多名战士写血书

“如何激发士气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狼道》一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不管在哪个领域,士气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如何激发官兵士气往往决定战役的成败。

1948年春,国民党军已经在全国多数战场上节节败退,部队成旅、成师甚至成军地被消灭,而人民解放军则越战越勇,在多个战场上捷报频传,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兵团司令员将目光瞄向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一个重要据点—潍县。

潍县位于山东半岛西部,汉代在此设北海郡,隋朝设潍州,明代设潍县,明、清相沿,随着胶济铁路的通车,潍县成为胶济铁路中央位置的一个较大城镇,在1948年大约有人口10万。

潍县由东西二城组成,因而又被称为“双城”,西城较大呈方形,东城较西城略小呈椭圆形,两城之间有小河分开仅相隔100多米,有5座石桥连通,据潍县县志记载,在潍县战役之前,潍县尚未曾有被攻克的记录。

1948年3月,时任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感到,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山东的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局势。为此,他确定了基本作战原则:收缩兵力、加强要点防御。其中潍县就是一个防御要点。当时国军在潍县部署有整编第45师、保安团12个和其他地主武装等,共计守城部队约4.7万人,城内总指挥为国军第96军军长兼整编45师师长陈金城。

陈金城为黄埔一期毕业,和王耀武关系非常好,他按照王耀武的指导原则,不断加强潍县防御建设,在原来防御工事的基础上,在潍县城内外构筑了大量地堡、铁丝网、陷阱和地雷区等防御工事,将潍县城内有碍射击的建筑拆除,并每日动员上万居民加固城防工事,形成了以西城为中心,向外三道防线的半永久型防御体系。

由于防御完善,潍县当时被当作国民党军在山东少数重要的战略支点,号称为“鲁中堡垒”。守城指挥官陈金城对防守潍县较有信心,认为:“金城难破,进攻潍县,危险”。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山东兵团还没有攻占坚固设防城市的经验,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城市攻坚战,如何鼓舞士气,激发官兵战斗激情,是摆在许世友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他宣读了潍县百姓写来的一封控诉国民党残酷暴行的信件,并下令向所有参战官兵传达,信的内容很长,现仅摘录一部分:

国民党伪军自占领潍县后,烧、杀、抢劫、抓丁、抢粮,无所不为,潍北全县被拉去的牲口2000余头,粮食被抢精光,被抓壮丁难以统计,更残酷的是广大群众被残杀,两年多来,潍北人民被残杀者已有千余,直到今天寒亭据点周围的死难同胞仍曝尸旷野,无人收拾。

纸房区李家营一村,即被活埋七十余人,残暴手段更令人闻之毛骨悚然,铡刀铡和活埋已成为蒋匪的普遍手段,有的先割耳、舌、而后活埋,有的妇女被拔去头发铡死,......,有的把全身烫起水泡,再用竹帚扫,名为“扫八路毛”,有的全身被刀子割开,丢在火红的锅里,叫做“穷小子翻身“。

纸房东庄蒋匪在街口安下十二口铡刀,按户抓人铡死,邢家东庄一次被铡十二人,妇救会长一个四岁小孩,也被铡成三段。贫农韩在林兄弟三家十五口,有十四口被铡死,剩下一个老母亲苦苦哀求给她留一个后代而不得,她看到自己的孙子全部被铡死,悲痛得自己也上吊而死。

山官兵团的官兵多数都是农民子弟,这封信深深激怒了山东兵团的广大官兵,尤其是潍县籍的官兵,这种从心底爆发的同仇敌忾的力量是无估量的,多名战士写了血书,第九纵队发布的攻打潍县的政治命令,其措辞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为保证战斗的胜利,要求所有进攻的部队只准进不准退,有我在,不准存敌,发挥你手中武器的最大效能,大量的杀伤敌军,只准活着打下去,打到胜利,不准活着退下来。告诉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消灭。

虽然潍县号称“鲁中堡垒”,是国民党军重兵设防之地,但这些都抵不过人民解放军的怒火,经过十七天的战斗,我军战役消耗炮弹29038发,炸药18683公斤,我军伤亡7980人,歼敌45670人,潍县宣告解放。

在商业领域也是一样,华为的狼性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个具有旺盛战斗意志的群体是不可战胜的,而没有斗志的群体就很难取得胜利。如何管理团队带好团队、激发员工的激情和斗志,都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难题,给大家推荐一套书,一共5本。

这套书原价208.6元,现在只需88元,已经销售了4.2万套,可见这套书的受欢迎程度,另外店里还有其他好的书籍,欢迎选购。

购买步骤:

1.在今日头条上搜索《天择杂谈》加关注。

2.点击《天择杂谈》进入头条商店。

3.选择需要的书籍购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