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背包太重?你背负的欲望太多,建议装备断舍离
长沼给张诺娅展示了他的轻量化背包、帐篷等装备,所有装备的重量计算精确到克,所以他才有多余的体力来背酱油、雨伞这些能提升幸福感的装备。“那是我的轻量化启蒙。”
回来之后张诺娅发现自己背包中有些装备全程没有使用过,于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装备清单。
轻量化历史
户外轻量化理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4年,著名的户外爱好者George W. Sears 在其出版的< Woodcraft>一书中写道:“轻量化,越轻越好,这可以使你用最简单的东西得到健康,舒适,和快乐。”
他的装备列表包括背包、睡袋、帐篷、短斧、垃圾袋、炊具、渔具、衣服和两天的食物,这一切的重量不足8KG。
1955年,一名67岁的女性,Emma Gatewood(盖特伍德奶奶)独自穿越全长约3500公里的阿帕拉契小径(A.T.),她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户外背包,也没有帐篷、睡袋、防潮垫。而是将创可贴、感冒药、薄荷糖、碘和发卡、一件衣服、一双拖鞋、一件暖和的外套、瑞士军刀、手电筒、笔、日记本和食物一起放在一个自制的肩抗麻袋里,所有东西总重量不到10KG。
很快她的徒步故事通过报纸传播报道,成为美国全国的热点新闻,最终她花了147天时间完成A.T.线路。后来轻量化徒步爱好者将盖特伍德奶奶奉为“轻量化先知”。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第一批先驱开始推动轻量化理念与实践的传播。美国登山界名人,机械塞(Friends)的发明者Ray Jardine,在1992年仅背负5KG装备,徒步完成太平洋屋脊步道(PCT),随后他出版了《PCT健行者手册》。这本书也成为这条全长4286公里,从南加州墨西哥边境绵延到华盛顿州北部加拿大边境超长步道的“使用说明书”。
要想完成这条步道,普通徒步爱好者平均要用5个月的时间。为了每天行走超过30公里。必须尽量减少身体负担,并且加快行进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轻量化概念逐步发展。
同样是Ray Jardine出版的书籍,《Trail Lift》和《Beyond Backpacking》被视为轻量化徒步圣经。
邱天的户外ID:“彩云指南”,是户外探险荒野计划第二季的轻量化线路技术顾问。从2001年的太白山开始,到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再到川西,陆陆续续走完了大香格里拉地区绝大多数较为知名的户外线路。特别是在超轻理念和装备的加持下,后续自主又开辟了很多新的户外线路。
根据彩云指南回忆,大约在2004年,轻量化理念通过网络传播到国内,“磨房、绿野这些早期的户外网站开始陆续出现相关文章。后来'装备者’网站建立,算是为早期的国内户外装备发烧友提供了一个比较集中的交流平台。”
轻量化思维
轻量化不仅是降低装备总重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轻量化思维。
从2004年开始,彩云指南不断查阅国内外关于轻量化的讯息,海淘经典书籍,最终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户外瘦身”解决方案,建立了自己的轻量化经验与体系。“我发现所谓的轻量化思维其实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东西,你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户外版本的断舍离,一种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
▲图片来源:instagram 轻量化徒步的露营区。与精致露营的营区形成鲜明对比。
张诺娅也有一套属于她自己的“轻量化思维”,她的方法是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知道我背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用?我为什么要背这些?”总结成三个英文单词就是“What-How-Why”。
这三个单词跟“轻”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当你准备好的徒步装备清单,可以回答这三个问题后,你的背包就会自然而然的轻下来。
关于轻量化思维存在一些误区。我曾经在B站看到一个介绍轻量化装备的视频,视频作者说:“我不是一个极致的轻量化玩家,我不会为了单纯的降低重量,而牺牲(装备的)功能性的。”这段话读起来好像在说:“户外装备越轻,功能性越差。”
轻量化一定是在满足必要条件之后,选择更轻的装备,不是不惜一切,单纯降低重量。
彩云指南认为,轻量化是个系统工程。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安全。所以不管是装备上还是思想上,都不能忽视安全性。但有许多玩家,为了增加自己在户外的安全感,携带过多不必要的装备。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断舍离”来对自己的装备清单进行瘦身。
轻量化思维第一步,分清“想要和必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背包之所以重,是因为背负的欲望太多。
张诺娅觉得:“轻量化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按照Ray Jardine的说法:'如果在路上遇到突发情况,而我恰好没有携带某种装备,那我就不需要这种装备。’”
查看自己的装备清单,如果上一次徒步活动中,某些装备的使用率很低甚至没有使用过,那么下次徒步可以不带上它。
一条魔术头巾,可以是毛巾、帽子、绑腿、围巾等;登山杖可以用来支撑帆布帐篷或者无架式帐篷,还可以用来挖洞、防身;多余的袜子可以当手套;两升的水袋吹足气,用衣服包裹起来可以当作枕头。
▲图片来源:张诺娅 轻装露营时的所有装备。
但野外出现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提前预测的,所以谈不上“万全”的装备清单,不能以增加装备的形式保证安全,这时候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张诺娅在美国徒步时发现:“美国的同伴都是辨认动植物的高手,动手能力很强,每个人基本都可以保证他们在野外自给自足。”与其通过堆砌装备增加安全感,不如锻炼自己的头脑,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前掌握重要的户外技能(辨识动植物、搭建庇护所、生火等),在过多或过少的装备之间找到平衡。
就像我们曾经介绍过的Bushcraft,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此段文字查看往期。BC户外的精髓在于“轻装备,重技能”。通过各种户外技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携带装备,还要保证在户外活动的舒适性。
除了锻炼头脑,学习掌握户外技能,身体上的锻炼也必不可少。“以更短的时间走完一条徒步线路。”这是轻量化徒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达到更快的目的,强健的体魄必不可少。
装备清单要与线路环境、出行时间、个人情况相结合,背离真实出行需求的装备清单一定只是样子货。只有通过真实环境下的检验才能更好了解自身装备需求。
在前往真实户外环境测试之前,先将你的所有装备单品过称,记录下每一件单品的重量。这样当你想要继续减重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
可以尝试反复走同一条徒步线路,并且注意你的装备清单,看看你的装备有哪些利用率不高,它们是否可以被其他装备替代?反复测试,大胆尝试去掉那些用的很少的装备,甚至开始思考那些利用率高的装备,是否可以通过改造再减去一些重量?比如背包多余的夹层和带子等等,不要小看几十克的重量,如果每件装备都能再减轻几十克,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总量。
所有有“创意”的轻量化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点:多功能。张诺娅觉得她在今年走亚利桑那步道时,最自豪的装备是一块反光板。它有五种用途:背包的垫背;坐垫;睡觉时脚部防潮垫;酒精炉的防风罩;拍视频的反光板。
▲图片来源:张诺娅 多功能的反光板以及用易拉罐做的酒精炉。
下面是张诺娅总结的美式长距离徒步轻量化装备“常规操作”:
大胆尝试各种新奇又有创意的轻量化装备,当然要在保证安全的范围之内。
彩云指南认为,科技也是轻量化很重要的手段。利用卫星地图进行规划,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野外导航,都能让线路规划和实施变得便捷方便。
新型的光伏材料、碳纤维、高分子材料还有科技面料的普及,在让装备变得更轻的同时,也提高了装备的耐用性和强度。
为什么要轻量化
户外运动起源于打猎、伐木、行军、探险等人类活动,一开始不存在轻量化概念。20世纪初的美国童子军教育中,依然要求学员背负50-70磅的装备,目的是“准备万全”“有备无患”。这种活动的目的是“体验与学习”。
直到越来越多的人以“娱乐”为目的走进户外,轻量化才得以发展。
轻量化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有Ray Jardine、盖特伍德奶奶等先驱的引领,也是各项户外运动真实需求。比如阿尔卑斯式登山、赤足/极简式跑步、长距离徒步以及FKT(已知最短时间),这些运动都与“轻量化”哲学的发展与传播密切相关。
对于轻量化还有一个误区,轻量化徒步舒适性差。狭小的帐篷空间,甚至使用天幕代替帐篷,不携带炉头炉具仅食用泡发食物或冷餐。轻量化户外运动与当下大行其道的“精致露营”可以说走向两个极端。
轻量化本身就是为了舒适性。
张诺娅认为我们可以把户外徒步分成“白天”和“夜晚”两个部分。白天走路,夜晚露营。走路时,轻量化能降低背负让我们更舒适;露营时轻量化的确会减少舒适度。
你想要多舒服,取决于你看中的到底是白天的徒步部分,还是晚上露营。“我们是'hiker’而不是'camper’。”
轻量化有以下四点好处:
1.更轻松:减少背负压力,降低受到运动伤病的风险。同样的线路,背负10公斤与背负20公斤的强度完全不同。
2.更便捷:简约明了的装备能让非徒步时间的效率提升,无架式的搭建只需要5分钟,背包里的东西少了拿取也会变得方便。
3.更安全:装备更高效,使徒步者有更多重量空间放置安全保障装备(如果必要),装备更加多功能,追求单件装备使用效率。
4.更快速:行走速度的加快是轻量化最直接的体现。
轻量化能让户外运动更舒适。轻量化降低装备的重量,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不能为了轻而轻,要能够在舒适和重量之间找到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平衡点。整体负重降下来之后,你甚至可以很奢侈的为个人需求创造重量空间,就像文章一开头说道,日本驴友长沼带着酱油、雨伞徒步。这些看似“无用”的装备可以真实的提升长沼徒步的幸福感。
▲图片来源:instagram 天幕+吊床也会是很不错的轻量化睡眠系统。
有趣的是,许多轻量化玩家在数年的“修炼”之后,重返重装。他们看似走回了老路,却和新手玩家不同:更明确自己在户外需要什么,也更享受整个户外经历。
“轻量化其实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他能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减少背负重量。”彩云指南如此介绍轻量化的内核:“掌握了这种'户外断舍离’之后,你甚至会发现自己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的眼光都会产生变化,不仅能割舍掉背包里的无用物,甚至还可以化解生活中许多无望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