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个好孙女,却因此得罪文人,被写成诸葛亮骂死了他
《三国演义》里,和华歆一起被黑的,还有王朗。
王朗,在罗贯中笔下,被诸葛亮活活骂死了。
真相呢?王朗辅佐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以司徒一职,于公元228年高寿而终,儿子王肃是经学家,孙女王元姬极其优秀,嫁给司马昭,生下晋武帝司马炎。
而且,王朗的学问也很好,和儿子一样,同为经学大师。
官当得顺,学问做得好,家庭幸福,儿孙聪慧,王朗可谓人生赢家。
罗贯中等文人,为什么偏偏要把他写死,非要送到诸葛亮面前,用诸如“汉室奸臣、无耻老贼、谄谀之臣、皓首匹夫、断脊之犬”这些恶毒的话语,骂得吐血而亡呢?
这后面,仍是一个立场问题。
《三国志》上没写王朗生于哪一年,但从他在公元185年放弃甾丘县县长一职来判断,王朗应该和曹操的年龄相仿,生于155年左右。
公元187年,王朗被徐州东海郡举为孝廉。后来,徐州刺史陶谦举王朗为茂才。
公元193年,王朗作出人生一个重大决策:时任徐州治中从事的他,和徐州别驾赵昱一起,向陶谦建议向汉献帝进贡,表示忠心和对汉室的支持。
汉献帝接到奏章,大为赞赏,封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
提建议的两个人,同样受封:王朗任命为会稽太守,赵昱任命为广陵太守。
这是王朗的第一次向汉室献忠心。
王朗到会稽之后,治理郡县四年,惠政爱民,声望良好。在会稽当太守的时候,王朗生了个好儿子,王肃。
到公元196年,孙策扩张地盘,进攻会稽——从这一点看,三国早期没什么道理和正统可讲,完全是拳头为王。
王朗的副手虞翻劝王朗,惹不起,躲得起。
王朗不干:我身为汉吏,身负保城护邑职责,哪能跑呢?
孙策攻打王朗好几次,都没成功。后来孙策的叔父给孙策出了个攻其不备的计策,才拿下会稽。
王朗溃败后投降,孙策让张昭劝王朗为他卖命,王朗坚决不肯。
这是王朗第二次向汉室献忠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王朗,无职无权,穷困潦倒,早上不知道晚上在哪睡觉,但是他依然尽自己最大能力,收容救济亲朋好友。
对朝廷忠,对朋友义,王朗做到了。
像华歆一样,曹操后来借用朝廷的名义,征召王朗。
王朗得到征召,马上从曲阿动身。曲阿,是现在的镇江。
因为道路不通,王朗辗转数年,才到达许昌。
到许昌,王朗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王朗的仕途,和华歆一样顺利。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王朗当上司空。曹睿即位后,升为司徒。
和官位一样涨的,还有王朗的学问。他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其中的思想,被称为“王学”。
王朗的儿子王肃是学霸,生于公元217年的孙女王元姬也是学霸。
王元姬8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有文义的文章,看一遍就能记住。
王朗对这个孙女非常喜爱,说:使我们老王家兴旺的,必定是这个女孩,可惜不是男孩。
王朗死时,王元姬才11岁,但她发自内心地哀伤和哭泣,王肃对这个女儿更加敬重。
公元231年,14岁的王元姬嫁给大她6岁的司马昭。
王元姬识人独到,她预言钟会将来造反。她说:钟会见利忘义,好起事端,恩宠太过,一定会造反。
后来,钟会果然反了。
王朗,身为汉臣,却又当了曹魏重臣,子孙又在晋朝受了大福。
从汉到魏,从魏到晋,王朗一家福寿延绵,福贵逼人,占了大便宜。
如此顺风顺水的人生,只能让文酸们羡慕嫉妒恨,在小说里黑一黑,发泄发泄了——谁让王朗没有第三次、第N次向汉室献忠的?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