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剃龙头”,民俗背后是一个节日在中途停止发育

音频正在赶来的路上,请各位客官随后在【喜马拉雅FM】APP中搜索 “大锤说史” 关注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前两天3月8日,一方面是妇女节,一方面是农历二月初二,在我国北方不少地方,二月二有“剃龙头”的民俗,也就是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把年前积攒了一个正月的头发剪一剪。所以这几天,生活在北方的大锤也抽空把自己的头发给理了一理。

其实,理发只是我国民间二月二的诸多民俗中的一个,而且这个“剃龙头”的理发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这一天是不兴这个的。

二月二民俗在南北方之所以存在很大差异,其背后隐藏的,是历史上的二月二,在它晋升为正式民俗节日过程中“未遂”的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本期大锤说史,咱们就来讲述,历史上的农历二月二,是怎样向节日进化,又是怎样停止进化,最终没有成为正式的民俗节日的。

既然我们现在说二月二这一天理发叫做“剃龙头”,那么首先就得明确一下,二月二是怎么出现龙的说法的。其实这一天在有些地方,又被称之为“龙抬头节”。

历史上,在二月二出现节日雏形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与“龙”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二月二,大约在唐代中期以后,就曾经作为一个节日出现过,只不过相比较其他已经定型的传统节日,二月二作为一个民俗节日,它没有那么普及。

比如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有提到过“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那个时候,二月二大体上还属于文人雅士官员群体的节日。

到了宋代,二月二曾经一度繁盛,这是因为当时的宋人把三四月的踏青活动,挪出来一部分,放在了这一天,因此二月二出门踏青成了当时宋朝人主要的节日活动。

大约是到了元代,也就是距今七八百年前的时候,二月二才正式与“龙”建立了联系。在元代杂剧中,首次出现了“龙抬头”的说法。那个时候成书的《析津志》里面记载说: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这一天的凌晨时分,各家要用石灰放在水井周围、家中各处(诸如水缸灶台附近),而且书中还专门强调一句说“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出现时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撒灰。这种习俗作为二月二的主打节目之一,从此一直延续至明清各朝乃至民国时代。

为什么古人在二月二这一天要强调龙抬头并且要撒灰呢?对此,明朝就有人做过研究,成书于明代的《帝京景物略》里面就解释说,二月二龙抬头,还要熏床炕,这叫做引龙,目的是要百虫不出。

也就是说,要寻找古人在二月二出现“龙抬头”的讲究,我们需要从农历二月二附近的另外一个节气说起,这就是惊蛰。今年的惊蛰日是3月6日,也就是3月8日二月二的前两天。

所谓惊蛰,就是春天到了天气暖了,就是各种蛰伏的虫子都蠢蠢欲动了。有了惊蛰这样的日子,古人在二月二这一天大搞撒石灰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这都是为了驱虫防疫。

那么,为什么古人不直接说二月二是驱虫日,非要说龙抬头呢?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龙既是人类的保护神,同时也是百兽百虫的统领,既然有了龙抬头,那么百虫都得低头,由此来说,二月二也就是龙作为首领出没、而百虫必须退避之日。同时,这里面也包含着古人希望传说中的龙不仅能在二月二这一天出来退避百虫,而且还能保佑人间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

虽然说二月二的节日民俗在元代正式出现了。但是当时这种二月二的节俗并不普遍。二月二开始推广开来,是在明清特别是清代。到了明清时期,二月二还被人视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

至于理发这个活动,在西方概念的理发行为传入中国之前,剃头这个行当是因为清代强制留辫子才出现的。而我们如今看到的北方不少地区出现的“二月二剃龙头”这种理发民俗,跟清代留辫子又有很大区别,它出现得还要更晚,这种二月二理发,实际要等到民国时代,才普及开来

而且这种普及也是相对的,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诸如河南河北东别以及南方的江苏等地。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把二月二的理发说成是“剃龙头”,也正是沿袭了从元代开始的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景,选在这一天理发,既是民国以后人们对卫生防疫有了新的需求,同时这一天的理发被寓意为“龙剃头”,也包含着这样一个逻辑链条:这就是长辈对小辈卫生的关照,同时也包含着希望新一代能够成才成龙的美好祝愿。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所熟悉的二月二,实际是在民国时代才全面发展起来的。二月二也正是在民国时代达到了繁盛状态,这时候的它,距离成为一个普遍的民俗节日,已经非常接近了。

但是,历史上的二月二,发展到了这个鼎盛阶段之后,它的发展也就停滞了,随后就逐步衰落,此后也再没有机会成为正式的节日。从一个节日的产生到发展的历程来说,二月二在成为正式民俗节日的路上,属于中途“停止发育”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二月二的大部分民俗,其实还是人们根据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节奏来设定的。比如驱虫、祀龙等等,而在遇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强力冲击之下,这些民俗已经很难作为统一作为节日固定下来了。

大锤之前在讲民俗节日时曾经跟列位读者听友说过,传统节日自身也有其出现、发展、鼎盛乃至衰亡的规律,离开了其应用的土壤,消亡也是必然的事情,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这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而在农历二月二这个民俗节日的发展历程中,也体现出了这种特征。

热门推荐

整整120年前,“神药”问世,同时留下了一个百年疑团

走出《芝麻胡同》:与“正妻”平起平坐的“平妻”,真的存在吗?

90年前,一场轰动全国的“废止中医”风波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